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複習資料

  古詩詞是語文的學習重點,也是一大難點。那麼在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前夕,初一的同學應該怎樣複習好語文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部分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

  1、“山際、來煙、竹中、落日、鳥飛、雲出”,你認為詩人他傾向於一種怎樣的生存境界***心情***?

  環境清幽,閒適恬淡的心情。

  2、“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展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

  鳥飛簷上,雲出窗裡,在動和靜的變化中寫出了輕快飄逸的生活情趣。

  3、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一下本詩所展現的畫面。

  山峰上繚繞著陣陣的嵐氣雲煙,竹林的縫隙裡灑落下夕陽的餘暉。鳥兒歡快地在屋簷上飛來飛去,白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裡飄了出來。

  4、請結合具體的景物描寫說說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寫了四處場景:山際來煙、竹中落日、鳥飛向簷、雲出窗裡,生動描繪了山居環境的幽靜,表現了作者閒適的心情。

  5、“竹中窺落日”中的“窺”字可否改為“望”字?談談你的看法。

  不能。因為“窺”是從縫隙中看的意思,表現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則是向遠處看的意思,境界開闊疏朗,與詩歌整體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6、詩中說明怎樣一個道理?

  擁有獨到的觀察角度,就會欣賞到與眾不同的景物。

  竹裡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靜,以彈琴長嘯反襯。

  2、詩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能體現使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有哪一些?

  表達了詩人寧靜、淡泊和愉悅的心情。

  獨坐、彈琴、長嘯

  3、蘇東坡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表現出來的畫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靜謐的竹林裡,又是彈琴又是高聲呼嘯。竹林深深,沒有人知道詩人在這裡,只有皎潔的明月透過茂密的竹林照射過來,灑在詩人的身上,也灑在詩人的琴上。

  第二部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1、本詩作者是被稱為“詩仙”的李白,字太白。

  2、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連綿的峨眉山夜色正濃,半輪明月懸掛山間,猶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映入湛藍的江水,隨著江水緩緩流動。

  3、“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

  4、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連用五個地名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的江行體驗和對故鄉***朋友***的思念之情。

  5、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現的畫面。

  峨眉山巍峨聳立,半輪明月懸掛山間,有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

  6、說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處。

  “入”和“流”兩個動詞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7、三四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四兩句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表達了作者的依依惜別和對故鄉***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整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更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

  2、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試賞析“暗”和“散”的表達效果。

  “暗”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佈。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

  3、“折柳”的寓意是什麼?歷代評論家說“折柳”是全詩的關鍵,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試加以說明。

  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4、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是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它表達了詩人聽到《折柳曲》後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5、觸發詩人故園之戀的句子是此夜曲中聞折柳。簡單作一下分析。

  古人離別常折柳枝相贈,表依依不捨之意。《折柳》既實指曲名,又代表一種風俗,一種情緒,《折楊柳》這支漢樂府古曲抒發的也正是旅人傷別之情。詩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楊柳》曲,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6、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賞析詩中“暗”和“滿”的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