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的性質是什麼

  戊戌變法是光緒年間,以康有為等人為代表通過光緒帝倡導學習西方文化的一場革命活動,但是這場活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抵抗,導致正常運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結束了。那麼呢?

  戊戌變法性質介紹

  戊戌變法的性質其實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最為官方的解釋,歷史學家認為戊戌變法的性質其實是具有爭議性的有一部分人認為戊戌變法的性質是一場社會革命,是一場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只不過革命的結果是失敗的而已。

  之所以說戊戌變法的性質是一場社會革命,是因為戊戌變法的目的是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假設戊戌變法成功了,那麼中國就真正的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最終戊戌變法並沒有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因為它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則是因為在戊戌變法過程中,維新派過度的依賴並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同時還脫離的群眾。

  當然認為戊戌變法的性質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的理由則是因為戊戌變法的領導階級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維新派的發動戊戌變法的目的是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實現君主立憲制,而且這場變法促進了西方的資產階級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同時維新派是通過光緒皇帝來頒佈變法條例的,光緒皇帝是清朝統治的上層階級,由他頒佈,也就是所謂的上達下效,並且維新派的變法並不徹底,顧慮到皇帝的原因,很多條例只是改良而非直接的改革。

  戊戌變法的作用

  戊戌變法是發生在清朝末年的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在這場改良運動中,以康有為為首的資產階級民主人士希望能夠通過這次變法獲得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改變,從而能夠使積弱的中國能夠走上一條強國之路,但是變法卻以失敗告終。雖然如此戊戌變法的作用仍是不容小覷的。

  戊戌變法的作用一:戊戌變法具有非常明顯的進步意義。戊戌變法是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資產階級希望在中國進行的一場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這場運動維新派希望能夠建立起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從而能夠實現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雖然這場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在這場變法中進行的宣傳影響和促進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

  戊戌變法的作用二:戊戌變法促進了愛國運動的發展。十九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面對著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發起了戊戌變法,積極的奔走呼號,反對帝國主義的瓜分,這具有進步的愛國意義。以康有為等為首的資產階級將變法與救亡圖存結合在一起,對於激發國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意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戊戌變法具有全民族救亡運動的性質。

  戊戌變法的作用三:戊戌變法中資產階級的先進分子創辦了各種報紙進行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並且創辦新式的學校,廣泛的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團體和學術團體。這些活動大大的擴充套件了知識分子的眼界,使得他們重新認識整個世界,為後來的人們接受新思想掃除了一些障礙。一些先進的地主階級也接受了資產階級的新思想,戊戌思潮過後,不僅大量的青年學生大批地倒向革命陣營,相當數量的老一代知識分子也退出了封建官僚集團,另擇他途。

  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是上個世紀中國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科學技術的變法運動。洋務運動又被稱為是晚清自救運動和自強運動,這場運動的知道思想是師夷長技以制夷,運動的領導階層派別是封建地主階級洋務派。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當時的社會矛盾主要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社會的主要矛盾便變成了中華民族和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西方列強用大炮強行開啟中國的大門,清政府統治集團內部開始分化為洋務派和頑固派。洋務派認為中華民族要想富強就必須要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先進知識,而頑固派則持反對意見,這兩個派別之間經常發生鬥爭,頑固派的守舊思想也正是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之一。

  戊戌變法又被稱為是百日維新,因為這場辦法運動僅僅持續了百日。戊戌變法的主要領導人物是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人,他們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等。但是後來戊戌變法遭到以慈禧太后未收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和抵制,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人發動著名的戊戌政變,導致光緒帝被囚,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到法國和日本,戊戌六公子慘遭殺害,歷時103天的戊戌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雖然變法失敗了,但是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對於當時中國社會的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