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語文書古詩

  古詩詞是中國從古至今永遠耀目的一顆璀璨明珠,其蘊涵了歷史的昌盛與衰落,演繹著詩界的變革與發展,承載著詩人的悲歡與離合,學習七年級語文古詩詞無疑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語文書古詩人教版,希望你們喜歡。

  人教版七年級上語文古詩

  1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4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5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6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7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8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9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1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2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13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14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15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七年級語文課外描寫夢的詩句

  1、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唐·李煜《望江南》

  2、清波收潦日,華林鳴籟初。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燕幃緗綺被,趙帶流黃裾。相思阻音息,結夢感離居。

  3、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4、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捋紅杏蕊。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5、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6、曉夢隨疏鍾,飄然躡雲霞。——宋·李清照《曉夢》

  7、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8、淚盡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唐·白居易《宮詞》

  9、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10、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11、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宋·歐陽修《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12、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13、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唐·李商隱《錦瑟》

  14、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15、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唐李煜《浪淘沙》

  16、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右來最易醒。

  17、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8、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宋·蘇軾《江城子》

  19、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唐·李煜《子夜歌》

  20、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21、明月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