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關於心理健康主題的黑板報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著它的反面——心理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欣賞

>

  相關資料1

  1. 體育和運動可以增進人體的健康和人的樂觀情緒,而樂觀情緒卻是長壽的一項必要條件。

  2. 我們的青年是一種正在不斷成長,不斷上升的力量,他們的使命是根據歷史的邏輯來創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條件。

  3. 烏雲後面依然是燦爛的晴天。

  4. 一切的和諧與平衡,健康與健美,成功與幸福,都是由樂觀與希望的向上心理產生與造成的。

  5. 永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

  6. 憂愁顧慮和悲觀,可以使人得病;積極愉快和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情緒,可以戰勝疾病,更可以使人強壯和長壽。

  7. 不經意間一天覆一天一年復一年,歲月雖一分一秒都不會停歇,對於人生的路途,我們有太多的憧憬與展望。每個人都希冀自己的人生是輝煌偉業的,每個人都想做一個成功人士,但對於實現理想談何容易,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有可能很多人一生都難以實現理想。

  8. 成功的人一定付出很多,世界上絕對沒有白來的成功!成功其實就是付出。親愛的朋友,不要羨慕別人的成功,我們應該看到別人,背後默默付出的努力。雖然社會上有一些‘’偽成功‘’。通過不公平的途徑,取得成功。大家可不要效仿呀。我們要知道,時間是最亮的鏡子,總有一天。時間會照出真相的。只有腳踏實地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9. 從夢想一開始,我們就未曾冀望過夢想落幕。夢想的舞臺跌宕起伏,只是,我們永遠不會讓夢想謝幕。從導演到編劇,從演員到觀眾,我們每個人都在為刻畫夢想而昂然奮鬥,濃墨重彩,抑或淡染素描。

  10. 人都是在磨練中不斷成長的,“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真正出類拔萃的,大都是那些歷盡艱辛,在逆境中磨練出堅強意志的人們。逆境更能激發人的潛力,更能發展人的才幹,逆境更有利於成才,逆境成就人才。

  11. 每個人都想擁有美好順利的人生,可是人生怎會一帆風順。即使父母總在用他們的努力,經驗來為我們鋪墊前路,創造順境,可我們大多時候只是在用耳朵聽,並未真正放在心上,唯有自己經歷過才會明白,什麼叫“吃一塹,長一智。”不經歷飢餓,怎知糧食的寶貴;不經歷困難,怎知生活的幸福!

  12. 苦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讓一顆芨芨小草長成參天大樹,可以讓一個垂髫孩童成人成才,也可以讓一個積貧積弱的民族熠熠生輝。猶太人接受了這位最面目可憎的老師深入靈魂的洗禮。他們接受別人強加的洗禮,做著自己酸澀的夢。夢想的種子生長在一月冰冷的石縫裡,夢想的花瓣飄散在三月和煦的春風中,他們仍在期待著在金色的八月收穫豐腴的夢想的果實。

  13. 堅定地成為自己,同時關心他人的命運。學會愛這個世界,但隨時準備好與之抗爭。這就是我每日對自己說的。

  14. 人生要有意義只有發揚生命,快樂就是發揚生命的最好方法。--張聞天

  15. 所謂內心的快樂,是一個人過著健全的正常的和諧的生活所感到的快樂。--羅曼·羅蘭

  相關資料2

  ***一***我國兒童心理存兩大缺陷

  目前,我國兒童的心理髮展普遍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創造力低於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情能力差。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兒童心理與行為研究‛課題中引人注目的結論。

  近年來,國內外很多專家都對我國兒童心理與行為進行過不同方式的調查和測試,取得了上萬條資料。‚兒童心理與行為研究‛是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沈德立主持這項研究已達十年之久,出版相關專著300多萬字。沈德立說:‚創造力與共情能力差作為共性問題出現,表明在少年兒童身心成長過程中,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的認知普遍存在誤區。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到國民素質的提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大量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我國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認知存在八大誤區,正是這八個誤區導致大人對孩子‚愛‛之愈深,孩子對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給孩子包辦一切,且過分地關注孩子表面的東西,造成兩個結果:一是沒有給孩子搭建發展創造力的空間,二是使本來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識。

  學校、家庭教育的八個誤區

  重成功輕失敗:關注成功重於面對失敗***忽視了失敗對於成功的奠基作用***

  重物質輕精神:關注物質需求重於精神需求***忽視了高層次的精神領域的發展***

  重結果輕過程:關注學習結果重於學習過程***忽視了成長和積累的過程***

  重智商輕情商:關注智力因素重於非智力因素***忽視了情感和意志品質的培養***

  重答案輕問題:關注‘是什麼’重於‘為什麼’***忽視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重行為輕心理:關注外顯行為重於內隱心理***忽視內在的心理因素***

  重共性輕個性:關注共性問題重於個性問題***忽視兒童的個性化表達***

  重說教輕交流:關注單向說教重於雙向交流***忽視孩子的主體地位***

  心理學家俞國良教授表達了與沈德立同樣的憂慮,並以他對世界各國兒童進行的比較調查結果提供佐證:一是目前我國兒童的運算能力在世界被調查國家中名列前茅,創造力卻位居其後;二是在我國,問及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時,父母的回答都是如何讓孩子幸福成長,而孩子卻回答:父母只關心我的‚分數‛。在問及老師是否愛自己的學生時,95%的老師回答是愛。但只有5%的學生認為老師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