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硯秋的一生是怎樣

  程硯秋是“程派”創始人,也是戲曲藝術上的大師,一生之中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曲目,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程硯秋出生於1904年1月1日,在1958年去世,是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其實說起來,程硯秋還是個滿洲人,並且和榮祿是同一族人,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瓜爾佳氏。程硯秋這個名字說起來也是話長了。本來開始的時候是承麟,但是他的老師把“承”改成了姓氏中的“程”。而他最開始的藝名也並不是現在的名字,而是用了好幾個藝名,包括居儂、豔秋,最後才被改為程硯秋。程硯秋因為功力深厚而被列入四大名旦,同時他自己也開創了程派。

  程硯秋6歲開始學習京劇,後來先是向梅蘭芳拜師學習京劇,後來又在梅蘭芳老師王瑤卿的指點下,逐漸發展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程派唱腔。而程硯秋自從18歲的時候,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就轟動了整個戲曲界。

  程硯秋和梅蘭芳一樣,都是愛國主義的擁護者,曾經還為抗日捐贈過款項,因為拒絕唱戲給日本人聽,在戰爭結束前,他只好一直在老家務農。但是後來分別擔任過戲曲研究院院長和人大代表,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共產黨員。1958年的時候,程硯秋因為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程硯秋代表作有哪些

  程硯秋是一個實力強而且進步非常迅速的人,並且非常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潮流,當他看到廣大的社會勞動底層人民,一直處在水深會熱之中,並且得不到應有的平等對待的時候,程硯秋心裡是十分心痛的,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程硯秋改編和創作了許多關於愛國和民主思想的全新劇目,那個時期程硯秋代表作有《文姬歸漢》、《荒山淚》等。

  程硯秋的表演無論是在眼神還是身段,或者說其他各個方面都有著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這就是他的創新,將其他的藝術融合到自己的創作昂中,這也是程硯秋比較突出的地方。而這些元素在程硯秋的代表作中都可以看的出來。

  而在程硯秋代表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還要說是《英臺抗婚》。在這齣劇目中,《關禮》、《抗婚》和《祭墳》這三場戲具有獨特的程硯秋風格,可以說是程硯秋代表作中的佼佼者。這齣戲無論是在唱腔風格和舞臺表演和設計等等各個方面,都對原本存在的傳統藝術做了相當大的創新,同時它作為程硯秋的代表作品,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這對於戲劇藝術來說,又是一場新的變革。

  程硯秋為什麼不收女弟子

  其實關於程硯秋為何不收女弟子的原因,也曾經有過不少的說法和猜測,但是對於程硯秋為何不收女弟子的真實原因,卻也沒有人知道。當然,有的人說,程硯秋是嫌女人太麻煩,這樣的說法未免太膚淺了一些。

  那麼程硯秋為何不收女弟子呢?其實每個大藝術家或許多多少少都要有一些怪癖,這也許就是程硯秋沒有原因的堅持吧。但是我們都知道的是,程硯秋並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學戲,主要就是因為他從小多少接受過一些封建教育,總覺得藝人這個行業,所要承受的輿論實在太多,而有些人就算你成了角,也依舊會看不起你,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肯孩子學戲。由此我們可以推論一下,是不是也是因為程硯秋擔心女弟子也要承受這樣的輿論才會拒收女弟子的呢?

  其實在程硯秋晚期也曾經受過女弟子,這個弟子就是江新榮,當初是因為周的力薦,程硯秋才破例收了女弟子。在教導的過程中,程硯秋曾經講過,女生的嗓子要天生比男生窄,要江新榮放寬了嗓子唱。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由此推測為,程硯秋為何不收女弟子的原因就是女的要比男生嗓子窄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