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生平事蹟

  施耐庵,江蘇興化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那麼關於施耐庵生平事蹟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施耐庵生平事蹟有哪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施耐庵生平事蹟

  施耐庵原籍蘇州,其祖上曾是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之一,其父以鍛造舟木為業。施耐庵此人秉承了祖上文人賢士的才氣,自幼好博覽群書,文化造詣極為深厚,十九歲時便考上秀才,但其為人淡薄,不好功名利祿,從不將中榜題名作為人生志向,所做之事皆由心而出,順其自然,故而年近三十六歲,才考中進士,與之後的明朝重臣劉伯溫同期中榜。

  然而施耐庵與劉伯溫的仕途可謂是南轅北轍,施耐庵生性剛正不阿,看不慣官場爾虞我詐的行事風氣,縱然也學不會曲意逢迎的一派做法,所幸辭官雲遊四海,倒是樂得自在。

  辭官回鄉不久,張士誠於施耐庵老家蘇州起兵抗元,施耐庵隨即加入了此次起義,後又因其才能謀略,受到張士誠重用。但此次一起並未取得好的結果,張士誠難擋關外元兵的鐵騎,又加上其初嘗甜頭,便貪圖享樂,摒棄初衷,將謀士進諫之言視若無睹,最後投降元軍。施耐庵拒不招降,之後為避禍端,舉家搬遷至淮安,隱居度日。

  在故交的相助下,購置田產房屋,終日埋頭著書,因在鄉野之地結識了眾多村夫農民,故而在施耐庵的小說中,人物特點都極為形象個性。其所著《水滸傳》就是以其中一百零八將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而著名,可見其在平凡生活中異於常人的觀察力,將這些生活素材,經過文筆的加工與驚世的創作才華融入到文學創作中,如此此書才得以面世並流傳至今。

  施耐庵的原名是什麼

  施耐庵所著《水滸傳》流傳至今,聞名至今,但作者本人卻是史料記載極少,其生平事蹟寥寥無幾,且各說各話,未能統一。施耐庵原名施彥端,他為何改名,這之中還有一段淵源。

  施耐庵年僅三十六歲考中進士,為官三載便告別官場,辭官歸於老家江蘇,於江蘇江陰祝塘避世歸隱。當時江陰祝塘有一大戶,其主人徐麟極為仰慕施耐庵的才學,心想邀請其擔任此地的教書先生。

  恰逢一日施耐庵與弟子羅貫中外出遊學,徐麟遂抓住機會上前招呼,盛情邀請此仕途二人移駕徐家莊東邊的東林庵暫住,並且為徐家莊的孩子們開堂講學。施耐庵賞其山莊位置隱蔽,且山水繚繞,頗有世外桃源的靜謐之感,遂將此事答應下來。

  遊學期間,施耐庵與徐麟的交情更進一步,常常與講學寫作之餘,相約徐麟品茶論詩。一日,施耐庵與徐麟下棋,不經意間聊起山莊內不見和尚,為何會有庵堂?徐麟遂解釋道:“先生有所不知,這庵堂裡原有一位師父法號慧能,終日誦經,從未停歇,直至圓寂那天。”徐麟隨後拿出一個木魚,上面有一個敲擊木魚留下的深深的印跡,徐麟指著那印跡說道:“這就是慧能師父堅持了三十年每日誦經的痕跡,我至今仍保留著這個木魚,就是為了讓學生們懂得持之以恆,日積月累的道理。”

  施耐庵若有所思,遂提筆寫下“耐庵”兩個大字,刻寫於書房門楣之上,時刻警醒自己要同慧能法師一般耐得住庵堂的寂寞,潛心著書,之後人們便稱其為“耐庵”先生,所幸改其姓名為施耐庵。

  施耐庵簡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其所著《水滸傳》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中以北宋末年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以松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名好漢被逼上梁山,聚眾起義,朝廷招安,最後難逃絞殺命運,註定了合久必分的下場。

  施耐庵原名彥端,字肇瑞,祖籍蘇州,其祖上曾是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之一,他的父親以製造舟木為業。施耐庵雖為出身於書香門第,但仍秉承了祖上文人賢士的才氣,自幼好博覽群書,文化造詣極為深厚,十三歲時懇請父親將其送往私塾學習,十九歲時便考上秀才,二十九歲考上舉人,年近三十六歲,才考中進士,因其為人淡泊,不好功名利祿,從不將中榜題名作為人生志向,故而在其追求仕途的路上並非一帆風順。

  為官三年,難與官場黑暗同流合汙,故辭官歸於故里。後響應張士誠抗元起義參與其中,擔任參謀,最終落敗。之後便隱逸山野,埋頭著書之餘當一名鄉鄰教書先生,傳道布業,答疑解惑。施耐庵還經常教授學生畫畫,要求極為嚴格,只准學生認準一幅人物畫像,直到將其畫的精準畫的惟妙惟肖了才能繼續繪畫其他人物,他前後共教會了學生描繪一百零八個人物畫像,神態各異,各具特性,頗有妙趣。而這一百零八個人物畫像就是出自施耐庵的小說文字。

  在這期間,施耐庵的文學成就才得以完成,藝術來源於生活,施耐庵將其鄉野生活的樂趣盡數在其創作中顯現出來,可見其超眾的創作才能與生活觀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