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的原名是什麼

  胡適是中國有名的學者和詩人,他領導了新文化運動,倡導了文學革命,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胡適的原名,希望對你有幫助。

  胡適的原名

  胡適,原名胡嗣穈,字洪騂,後改名為胡適,字適之。他畢業於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信仰實驗主義。胡適的主要成就是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開創了中國哲學史,研究創辦新青年,他最大的成就就是提倡白話文。

  胡適在1958年的時候回到了當時的臺灣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此後便長期居住在臺灣,偶爾會去美國參加一些學術交流活動。在1961年2月大的時候,他參加了當時臺灣大學的校長錢思亮的宴會,當時的胡適已經七十歲了。沒想到的是,在剛剛抵達宴會的場所時,便感覺到身體有些異樣,於是馬上被身邊的人員送到醫院進行檢查。在到醫院的時候,醫生首先給他測量了一下脈搏,竟然到了每分鐘135次的驚人頻率,而且在胡適咳出的痰中可以看見血絲。經過醫生的診斷之後,最終確診為心臟病。此後他住了2個月的院,之後身體便開始每況愈下了。在1961年11月的時候,因為病情惡化到當時的臺灣大學醫學院療養,此後於1962年1月出院。

  在1962年2月24日由中央研究院舉行的酒會上,他因為突發心臟病最終搶救無效而逝世,終年七十一歲。

  胡適的詩

  胡適是我國著名的現代學者、文學家、哲學家。他一生寫了很多書籍和詩歌,其中較為經典的詩歌有《鴿子》、《嘗試集》、《老鴉》、《人力車伕》等。

  胡適的詩打破了詩的格律,沒有詩歌的規範,他的詩都是以白話文形式寫的。如果沒有胡適跨出這一步,就不會有現代白話詩的產生和發展了。胡適的詩是在美國意象派詩歌的啟發下,意識到必須要用白話文的形式實現“詩體的大解放”。

  《人力車伕》這首詩用敘事、對話的形式表達了作者想述說的內容,詩的語言淺近,簡樸,口語化,詩句讀來朗朗上口。實現了一個平實,點到即止的意境。《人力車伕》這首詩,從內容上看,非常符合我們時代的特徵,抒寫了民主的自由,追求個性解放。從形式上看,整首詩詩體解放,沒有束縛,採用白話文。但是從今天我們更廣闊的視野看,胡適的詩缺乏了熱情和深度,沒有深厚的感情。但是儘管如此,它還是首好詩,一首經典詩歌。

  胡適的另一首詩《鴿子》,這首詩第一次釋出是在1918年《新青年》上,他是位居第一的詩,可見這首詩在詩壇上有一定的地位。這首詩寫於胡適回國參加新文化運動時所創作的,在這種背景下,胡適將自己比作翱翔的白鴿,就是想要表達他投身於新文化運動的自豪感。這首詩有很多特色,比如它的表現手法,越是具體的描寫,就越偏向於好詩,《鴿子》這首詩將鴿子描寫的別有韻味。所以這不乏是一首真正的好詩。

  胡適的代表作

  胡適代表作也有很多,比如《白話文學史》、《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等。其中胡適代表作之一的《白話文學史》具有很重大的價值意義。胡適還曾斷言說,凡是具有價值意義的文學必定是白話文。《白話文學史》這本書將漢以後的中國文學史,稱為文言文和白話文之間的文學都在,彼此消長的歷史,表面上是以文言文為正宗,但實際上是白話文在不斷的戰勝文言文。所以這本書的歷史就是白話文不斷的克服了障礙,終於取得了正統的歷史地位。

  關於《白話文學史》的評論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褒之者認為這是一本有功底,很有影響的一本書,它是白話文逐漸取代文言文而成為了現代中國人重要的思想和文化交流起了重要性作用。褒之者認為這本書開啟了中國文學的先河,甚至比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在文學領域多了一份墾拓之功。

  而另一方面貶之者認為這是開了一個十分惡劣的文化風氣,他給文學留下了很多為學術思想歷史上的一種已過時的思想。他將白話文和文言文的界限更加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