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三部曲是什麼

  曹禺是中國現代話劇的奠基人,是中國現代話劇史上成就最大的劇作家,曹禺為中國戲劇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曹禺的三部曲,希望對你有幫助。

  曹禺的三部曲

  曹禺成名比較的早,早在曹禺23歲的時候就寫出了《雷雨》,這部作品現在還在頻繁的上演,讓人們百看不厭。曹禺三部曲指的是曹禺早年創作的作品《雷雨》、《日出》和《原野》。

  《雷雨》講述了資本家周樸園和魯媽兩個家庭之間的愛恨情仇,恩恩怨怨。魯媽是周樸園的丫環,後來與周樸園生下了兩個兒子,在生下第二個兒子之後的第三天被趕出周府,魯媽的女兒四鳳與周樸園和魯媽的兒子周萍相愛,並且懷上了周萍的孩子,魯媽與周樸園的另一個兒子魯大海卻與周樸園成為了對頭,而周樸園的太太繁旖卻與周萍有私情。繁旖與周樸園的兒子周衝卻愛著四鳳。最終一切矛盾在一個雷雨之夜爆發,四鳳死了,周萍死了,周衝死了,繁旖瘋了,魯大海出走。

  《日出》則講述了一個交際花陳白露的腐化的生活,也刻畫了圍繞在陳白露身邊的各色人物,在這部戲中不僅僅成功揭示了了腐朽勢力最終會被毀滅,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日出必將會來臨。

  《原野》則講述了在民國初年北方一個偏僻農村裡,被惡霸地主焦閻王奪取土地、活埋父親、賣了妹妹、搶走未婚妻的農民仇虎,從監獄逃出後向惡霸地主復仇的故事,揭示了在黑暗畸形的社會中對人性的扭曲和摧殘。

  曹禺三部曲在中國話劇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這三部戲奠定了曹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其所有的作品中最廣為人知的三部作品。

  曹禺為什麼要寫雷雨

  曹禺最著名的作品是其在23歲的時候寫出的第一部話劇劇本《雷雨》,《雷雨》獲得巨大的成功之後,很多人都在問曹禺為什麼要寫雷雨,曹禺為什麼要寫雷雨?這個原因在《雷雨》的自序中曹禺予以了說明。

  曹禺先生自己說,寫作雷雨是當時自己的一種感情需要,是自己長期的接觸社會現實,長期的壓抑、憤懣的情緒之下找到的一個突破口。曹禺在給《雷雨》寫的序言中說:“寫《雷雨》是一種情感的迫切需要。”這“原始”的、“野蠻”的情緒,不僅僅要揭露現實,還有著“對宇宙間許多神祕事物的一種不可言喻的憧憬”。

  他曾解釋過:“與這樣原始或者野蠻的情緒俱來的,還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熱的氛圍。夏天是個煩躁多事的季節,苦熱會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熱高高升起,天空鬱結成一塊燒紅了的鐵,人們會時常不由己地,更歸回原始的野蠻的路,流著血,不是恨便是愛,不是愛便是恨;一切都走向極端,要如電如雷地轟轟地燒一場,中間不容易有一條折衷的路。代表這樣性格的是蘩漪,是魯大海,甚至是周萍,而流於相反的性格,遇事希望著妥協、緩衝、敷衍,便是周樸園,以至於魯貴。”

  從曹禺先生自己的解釋來看,雷雨這部作品是其思想壓抑到一定程度上的必然爆發,是一種對社會現實的感知和鞭撻。

  曹禺的故事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這一年的夏天,曹禺的夫人給曹禺準備了洗澡水,讓曹禺去洗澡,當時正在沉浸在書中的曹禺,對妻子的催促一拖再拖,最後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之下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走進了洗澡間,一個小時過去了,又一個小時過去了,始終不見曹禺出來,只聽見嘩啦啦的水聲,曹禺的夫人進去一看,只見曹禺坐在澡盆裡,一邊用毛巾拍打著水,一邊看書。

  在曹禺人生的最後八年裡曹禺幾乎都是在醫院中度過的,但是即使是在醫院裡曹禺也沒有放下自己的工作,始終沒有離開創作。曹禺手邊一直有好幾個本子,其中有活頁本、小筆記本、學生用的橫格本等等,裡邊有他的斷想,有日記,有人物的對話,有寫出的詩,更多的是他想寫的劇本之提綱等。在那段時間曹禺的床頭總是放著《托爾斯泰評傳》之類的書,曹禺讀起來非常的認真,有的時候讀著讀著會突然感慨萬千:“我就是慚愧啊,你不知道我有多慚愧。”、“我要寫出一個大東西才死,不然我不甘。我越讀托爾斯泰越難受。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