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尼茨是個什麼人

  卡爾·鄧尼茨是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著名的將領,之後還成為了德國的總統,他除了是國防軍的最高統帥之外還是一位海軍元帥。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鄧尼茨在擔任海軍總司令的時候,同年就被授予了海軍元帥的軍銜。因為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質納粹黨章,所以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名納粹的榮譽黨員。

  鄧尼茨出生於柏林近郊的一個家庭,母親在鄧尼茨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鄧尼茨對母親的形象很是模糊,他的父親是一個工程師,所以總是在督促鄧尼茨要努力學習,還有培養鄧尼茨的學習興趣。在鄧尼茨高中畢業他就加入了德國海軍,他開始的時候是在赫爾塔號巡洋艦接收艦上接受訓練的,之後考入了在弗倫斯堡的莫威克海軍學校,他在那裡接受教育。在1912年的秋天鄧尼茨在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一艘叫佈雷斯勞號的巡洋艦上擔任候補軍官。在這一年的冬天,因為巴爾幹戰爭爆發,鄧尼茨就跟著戰艦到了地中海蔘加戰鬥,他們的任務是封鎖黑山港,向俄國支援的塞爾維亞人耀武揚威。

  在1913年的五月,鄧尼茨參加了西方各列強在阿爾巴尼亞的登陸行動,並且要阻止塞爾維亞人在亞得里亞海邊定居。後來因為在1918年的時候襲擊了一支英國的船隊後,鄧尼茨被俘。雖然被俘虜了,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消沉下去。鄧尼茨在俘虜營裡研究出了一種名為“狼群戰術”的新型潛艇戰術,這一戰術讓鄧尼茨被人稱為是“面目猙獰的海底魔王”。

  鄧尼茨為什麼沒有死刑

  因為其他的德國將領最後的判決都比鄧尼茨要嚴重,像是雷德爾因為發動侵略戰爭被判無期,凱特爾因為反和平密謀罪、戰爭罪、反人類罪等直接被處以絞刑。但是鄧尼茨不同,他只判了十年的監禁。

  其他的納粹德國將領不是無期徒刑就是直接被判處絞刑,那麼鄧尼茨為什麼沒有死刑這就非常的令人好奇了。其實紐倫堡審判這是一場非常有爭論的審判,二戰結束後對戰爭罪犯的審判是否公正合法一直有著爭論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諸多的方面的。比如說,作為戰勝國的一方對戰敗國家的審判,程式上是不是公正。像是紐倫堡審判的法官是來自於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這四個國家。當時蘇聯主張直接給罪犯定罪,儘快給手法西斯迫害的人安慰,這樣還能節省訴訟成本。但是其他三個國家認為,什麼樣的戰犯還會要通過審判才能確定,要給被告人一個辯護的機會。由此可見這次審判本身是正當的。這種能給戰爭中犯下惡行的人一個充分辯解的機會,這是人類文明史上一個重大的進步。

  鄧尼茨原本被指控有反和平密謀罪,侵略罪、實行罪,戰爭罪。但是在紐倫堡審判中,鄧尼茨的辯護者證明了鄧尼茨從未參與到有關戰爭發動的計劃,所以第一項反和平被判無罪。但是因為其他兩項罪名成立,於是就被判了十年的監禁,並沒有被判死刑。

  鄧尼茨的晚年生活

  鄧尼茨晚年生活算是比較愜意的,畢竟他在二戰結束後並沒有被判死刑,而是被判處了十年的監禁。在監獄中出來後的鄧尼茨有創作了兩本書,一本叫《10年和20天》,另一本是《我風雲變幻的一生》。

  鄧尼茨晚年生活基本都是在創作他的兩本作品。其實在長達十年的監禁結束後,鄧尼茨他退休到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一個小村落中生活,並開始他的創作。鄧尼茨曾在批評希姆萊的和平談判中說:通敵的人是最應該收到鄙視的小人,通敵者這樣的人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甚至是他的敵人也是嫉妒鄙視的。每個國家都應該譴責這種背叛的行為。通敵這種行為不論是用何種方式,它都會是破壞國家的基礎。

  後來鄧尼茨的回憶錄《10年和20天》,是在德國出版的,隔年又有了這本書英文翻譯版上市。書名中的“10年”指的是鄧尼茨作為德國潛艇艦隊指揮官的那十年時間,而“20天”則是他作為德國元首、總統的日子。在鄧尼茨的回憶錄中,納粹政權只是時代的產物,他還爭辯說自己不是一個政治家,所以在道義上他無法擔負起納粹政權的大部分的罪行,當然他在書中也有批評專職制度的缺陷,還指出專制制度是納粹政權錯誤的根源。至於鄧尼茨晚年生活中的第二本著作《我風雲變幻的一生》則是鮮為人知,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關於鄧尼茨在1934年之前發生的故事,1998年這本書的新版本,書名被改為《我作為軍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