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聖人孔子的老婆是誰

  孔子是生於春秋時期,是我國著名的大思想家,那麼孔子的老婆是誰?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的老婆,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的老婆

  歷史上古關於聖人孔子的老婆似乎沒有任何記載,關於他老婆的一些事蹟什麼的也就無從考證。但是可以明確的肯定,孔子一生當中也就只有一個老婆,名叫做亓官氏,成親後還為孔子生下一個兒子。

  根據歷史上對孔子的記載才得知,在公元前532年的時候,年僅19歲的孔子就依照母親的意願娶了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子。當時的孔子在季平子手下任職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吏,因此有了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可以考慮婚事了。

  於是孔子的哥哥伯尼便替他拿了雞、大雁和小豬、帛錦等聘禮到亓官姑娘家去提親。剛開始的時候,亓官兒託他的的哥哥將一塊繡有一對金燦燦鳳凰的刺繡琴套送給孔子作為愛情的定情信物。之後沒過多久,倆人便結婚大成。從這樣看來孔子與亓官兒,並不是自由戀愛結的婚,按照現代語言來說,他們兩個是相親才定的親事。

  可是相傳後來,他們倆就離婚了,至於為什麼孔子要休了他的老婆,其原因恐怕還是在孔子自己身上。也許是孔子已經厭煩了亓氏,又或許是孔子隨著事業的蒸蒸日上,與他的妻子有了代溝。總之其中的原因,恐怕也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後來在魯哀公十年的期間裡,孔子的夫人丌官氏去世。在宋朝時期追封她為鄆國夫人,被儒家後世尊為聖母。如今孔廟中的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丌官氏的專祠。孔子夫人在史書上稱為“丌官氏”。

  孔子問禮的故事

  關於孔子問禮,是發生在周朝末期,並且他是向我們眾知的老子問禮。關於這個事情的記載有很多,例如《史記》等都有所記載。但是關於他問禮的次數存在爭議,其中《史記》寫到兩處,而《莊子》中寫的是五處,這種爭議至今都無法解決,當今學者據考證,認為至少有三次以上專門去跟老子問禮,甚至更多。

  作為多年研究老子的專家王學良認為是多次的,他覺得兩個人是師徒,孔子是學生,那就得多次請教自己的老師,繼承老師的思想。這種觀點是有侷限性的,因為根據目前主流學界的認為,孔子和老子這兩個人的學說其實是對立的,在《道德經》中提到,老子要廢棄聖與仁義,認為這二者是無用的,但是孔子卻不這麼認為。

  孔子去問禮,請教的內容中包括禮、樂等這些傳統文化元素。因此,他們兩個討論的內容確實難以確定。根據已有的史書記載,卻將其進行明顯的區別。認為前期孔子前去的姿態是放的很低,是以一個學生的姿態前往,想要去請教大師老子。但是越往後,問禮的內容就複雜了,論述的方面更為廣闊,開始涉及到更深層次的東西,兩個人都論述起了文化的根本所在,各抒己見。

  根據史書的記載,認為孔子第一次去問禮大概時間是公元前535年,地點大概在巷黨,如今的山東境內。當時,周王朝內部矛盾眾多,而老子身為周朝的官員,遭到陷害被免去他的職位,開始遊歷於各國。恰巧他來到魯國之後,他的一個好友在巷黨去世,誰都知道老子是一個精通周禮的大家,就請他去安排好友的喪事。

  就在出殯的那一天,孔子也去了,那時候他才17歲,但也安排過很多喪事,懂得周禮。兩個同樣懂得周禮的人碰在一起,必定會探討周禮,就有了孔子的第一次問禮。

  之後,在公元前526年,老子已經官復原職,而孔子也早已有點名氣,卻依舊覺得自己對周禮缺乏系統性的認知,就再次去向老子問禮,其中問的更多的還是喪禮問題。

  第三次問禮,就是老子已經辭官歸鄉的時候,回到了苦縣。孔子得知此事,想要拜訪老子,順便再次向他請教周禮問題。這一次問禮,兩個人開始有了爭執,是在思想上起了不同看法,兩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彼此說服不了對方。

  之後,孔子還有一次問禮,那時候的孔子已經是一名大家,並且跟老子之前就有了分歧,卻絲毫不影響從中再次獲得啟發。這一次他問到了陰陽以及道,對社會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孔子的著作

  孔子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學派思想的始祖。他把一生全投入到教育事業上,促使魯國文化達到了巔峰。其主要著作為《春秋》,《詩》《書》《禮》《樂》《易》。

  孔子出生在禮崩樂壞的魯國,希望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從小勤奮好學,拜讀多位名師門下,自身的學習勤奮加上後來的身體力行,周遊列國,給他收穫了不少知識、文化思想。感悟到各國的民俗風氣,禮樂文化及政治制度,為他的著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期,孔子就著作了《春秋》,編寫《詩》《書》,修訂《禮》《樂》,序《易》。關於孔子著作的關係,在學術界有兩種分歧。一方認為,他的著作都是與他有關係的;另一方則認為,除了《春秋》外,《詩》《書》《禮》《樂》《易》都與他沒有關係。究竟哪一方的見解才是正確的,還值得我們深究。不管孔子與著作是否存在關係,但他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孔子開創了私人學習風氣,跟隨他學習遊歷的學生不可勝數。流傳至今最著名的儒家思想代表作《論語》,雖然由有他的學生整理出來,不是他本人的著作。但卻與孔子本身有極大的關係。《論語》中包含這孔子的生平言行,小小的言語行為裡蘊含無限的大智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論語》也不乏是孔子身體力行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