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厭詐典故

  典故大家應該都知道吧,那典故有哪些呢?下面請欣賞小編給大家帶來,歡迎閱讀

  兵不厭詐意思

  厭:嫌惡;詐:欺騙。作戰時儘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敵人以取得勝利。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託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舍為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捨。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採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兵不厭詐造句

  1、誠信是待人接物應該遵守奉行的,你怎麼可以拿來與兵不厭詐的用兵之道相提並論呢?

  2、你如果想要取勝,就得使點心機,佯輸詐敗以誘敵深入,畢竟兵不厭詐啊!

  3、公元前五世紀左右,中國的軍事分析家孫子就曾寫道:“兵不厭詐”。

  4、你制定策略可以遵循兵不厭詐的原則,但是很多職業道德的禁區你還是不要輕易的跨越,那是雷區,會把你炸的粉身碎骨。

  5、古人說得好,兵不厭詐,你可要多加提防以免落入對方的陷阱!

  6、戀愛和戰爭是不擇手段的;兵不厭詐;情場如戰場。

  7、你沒聽過兵不厭詐嗎?不如此,我們怎能掌握先機打敗對方呢?

  8、仗就是要戰勝敵人,兵不厭詐,敵人越罵我們狡猾,越說明我們做得對極了。

  9、兵不厭詐,是戰場上出奇制勝的權謀,善於用兵者無不深諳此道。

  10、商場上競爭激烈,兵不厭詐的招數層出不窮。在我們還無法確定從中判斷真假時,切莫輕舉妄動。

  11、團隊競技,一個寢室的也都要記住兵不厭詐。

  12、諸葛亮七擒孟獲,真是兵不厭詐,足智多謀。

  13、兵不厭詐說空不做空說多不做多才能在險惡的股市裡生存。

  14、友情這東西就像打仗一樣兵不厭詐所以我不怪你時時防備我。

  15、如果你看過孫子兵法就是知道什麼是兵不厭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