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箭傷人的典故

  暗箭傷人:釋義比喻暗中進行傷人的行為或詭計。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歡。

  :

  春秋時,鄭國的鄭莊公得到魯國和齊國的支援,計劃討伐許國。***許國是一個小國,在今河南許昌市。鄭國在許國的北邊,今河南的新鄭就是它當時的都城。***

  件事情在《左傳·隱公十一年》裡有記載。那年夏天,五月裡,鄭莊公在宮前檢閱部隊,發派兵車。一位老將軍潁[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將軍公孫子都,為了爭奪兵車吵了起來。潁叔考是一員勇將,他不服老,拉起兵車轉身就跑;公孫子都向來瞧不起人,當然不肯相讓,拔起長戟飛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潁叔考早已不見人影了。公孫子都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間,鄭莊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軍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潁叔考奮勇當先,爬上了城頭。公孫子都眼看潁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裡更加忌妒起來,便抽出箭來對準潁叔考就是一箭,只見這位勇敢的老將軍一個跟斗摔了下來。另一位將軍瑕叔盈還以為潁叔考是被許國兵殺死的,連忙拾起大旗,指揮士兵繼續戰鬥,終於把城攻破。鄭軍全部入了城,許國的國君許莊公逃亡到了衛國。許國的土地於是併入了鄭國的版圖。

  象公孫子都那樣趁人不備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傷人”。不過,作為成語卻並不限指以暗箭為凶器,凡是採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裡伺機傷害別人的,都可叫做“暗箭傷人”。這裡不妨講一講關於宋朝人劉攽[bīn]的故事。

  劉攽,字貢父,據說頗有文才,尤其精於歷史的研究,曾參加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鑑》的編寫工作。宋朝邵博的《聞見後錄》中有他的一段故事,看來此人還相當幽默。故事說:

  有一次,有一位“中司”***官名,即“御史中丞”,專負彈劾監察之責***想發動同僚攻擊某人。有人問劉攽,某人是否真有什麼劣跡,中司竟要鳴鼓攻之。劉攽很冷淡的回答道:“中司自可鳴鼓兒,老夫難為暗箭子!”

  這裡所謂的“暗箭子”,也就是暗害他人的冷箭。劉攽不願意參與暗害他人的陰謀勾當,所以他說不充當暗箭子。***關於“鳴鼓”的典故,可以參看“鳴鼓而攻”***

  造句:

  1*** 你可以找他講理,但千萬不能暗箭傷人。

  2*** 我和他雖是對頭,但把他這件事對老闆說了,就等於暗箭傷人,這樣的事我不願做。

  3*** 改革家一定要堅定信念,做好會有暗箭傷人的準備。

  4*** 造謠中傷,暗箭傷人,這是反動勢力慣用的伎倆。

  5*** 他經常暗箭傷人,沒有人敢和他合作。

  6*** 這樣一種惡毒的謊言簡直是暗箭傷人。

  7*** 但英國幽默是按規則進行的搏鬥,它決不暗箭傷人。

  8*** 有荼毒生靈的強盜,有暗箭傷人的強盜。

  9*** 這種惡毒的謊言完全是暗箭傷人。

  10*** 但那些卑鄙狡猾的懦夫卻用暗箭傷人,不讓人弄清箭從何而來。

  11*** 我們已經談過這事兒。他很清楚作律師的總是會暗箭傷人。

  12*** 陳先生是個暗箭傷人的人,所以他的朋友疏遠他。

  13*** 他不但不對恩人報恩,竟還為了利益暗箭傷人,真是人面獸心。

  14*** 偷偷告訴他老婆他有外遇的事是暗箭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