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營銷經典策劃案例分析

  企業需要新產品上市,就一定要進行案例分析,這樣才能對新產品上市帶來的影響有一定的預測,從而做出一些對策,減少新產品上市帶來的阻力。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功營銷經典案例,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成功營銷經典案例一

  看好未來,才有未來

  王雲濱經營名門品牌15年,如今已是上海門鎖市場銷量最大的經銷商。在建材行業,終端就是品牌。王雲濱是否靠著終端升級成為當地市場的老大?經過五個小時的訪談記者心中有了答案:終端形象領先確實幫助其建立了品牌認知、實現了銷量增長,但終端升級只是表現,深層次的運營理念才是關鍵。

  賣品牌產品才賺錢

  2000年,王雲濱發現建材市場蘊含的市場機遇,在上海九星市場開了家小五金門店。憑著生意人的直覺和勤奮,他分別在中山和溫州採購了高、中、低三個檔次的門鎖,連批發帶零售做下來,一年銷售額做到了100萬元左右。

  量做得不算少,卻沒賺到什麼錢:賣好鎖能掙點錢,中等鎖只能保本,便宜鎖卻在賠錢。以低價的溫州鎖為例,拿貨時60元一把,過兩個月就變成55元,再過段時間就變50元甚至45元。從拿貨起就開始賠,再加上批發客戶的退貨,生意根本沒法做。

  王雲濱深刻地意識到,只有經營品牌產品才能盈利。有了強烈的品牌意識,王雲濱開始留心選擇有前景的門鎖品牌。

  選品牌要選對老闆

  2005年之前,上海市場年銷售額三五百萬元的品牌有好幾個,怎樣選擇呢?王雲濱的訣竅是選老闆。

  2000年,為了採購到品質好一點的門鎖,王雲濱初次接觸名門。看好了產品自然要討價還價,名門董事長陳力的話讓他畢生難忘:“跟我不用討價還價,產品你拿回去如果沒有競爭力、不好賣,最終倒黴的還是我。”惺惺相惜之下,二人直接成交了。

  經銷商選擇品牌時,應該注意自身與企業價值觀的匹配度,而企業的價值觀體系更多是由老闆的價值觀決定的。共事幾年之後,王雲濱和陳力因為共同的品牌理念和市場運作思路,逐漸成為志同道合的親密夥伴。

  認定了就樂於嘗試

  2007年,當名門在全國率先推廣專賣店形象時,喜歡挑戰、樂於嘗試的王雲濱果斷地在“中國建材第一村”九星市場的核心位置投資了90平方米的名門專賣店。

  事實證明,這家專賣店投對了,開店三個月實現盈虧平衡,第一年就有盈利,第二年的盈利超過了老店,至今每年的盈利持續增長。而“雜貨店”業態的老店,十年來幾乎從未增長。

  2008年,他又敢為門鎖市場先,在九星市場投入16萬元做了戶外廣告牌,當時在同行看來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冒險。大膽嘗試又一次讓他領先一步,品牌形象和店面銷售都顯著提升。

  緊跟品牌處處領先

  談起十多年的經營心得,王雲濱認為:“處處領先,才能保持先發優勢”。每次名門搞終端升級,他都是最積極響應的一個:企業的眼界肯定高過經銷商,從全國範圍對行業的判斷和趨勢的把握一定更為精準;方案是企業投資幾百萬元由國際團隊精心設計的,一定勝過經銷商自己絞盡腦汁“修修補補”。

  要在當地市場保持終端形象領先,緊跟品牌步伐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基於這種考慮,除了終端升級之外,不論是名門門鎖更換門頭改名為名門靜音門鎖,還是終端話術培訓和經銷商管控體系,他都全力配合。

  為做到處處領先,王雲濱很重視自身和團隊的學習。開始公司化運營,從日常事務解放出來之後,他開始思考、學習如何管理店面日常運營,如何設計分配製度有效調動員工積極性。他先後出資近百萬元並投入大量精力培訓團隊,取得了顯著成效:導購的親和力、心靈溝通能力以及讓品牌進入顧客心智的能力極大提升,員工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從容和自信。

  處處領先贏得了先發優勢,當被問及當地競爭對手情況時,王雲濱信心滿滿地回答:“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手,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自己,不過我會向同行學習他們的閃光點。”

  專注才能做強做久

  被問及有沒有涉足別的建材品類或其他生意,王雲濱講出了十多年來對市場的觀察:雜貨店都是夫妻店,生意隨市場週期波動,很難有大的增長;開幾家專賣店做不同的品類,市場好的時候可能會多賺一些,一旦市場波動或競爭加劇,往往會因為每家店的相對競爭優勢較弱,最終被對手各個擊破——前期賺的錢又都賠進去了;不貪大、比較專注的經銷商,基本都能伴隨品牌穩定發展、越做越強,也最有可能做長久。

  “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手”,有一層含義就是競爭品牌涉足品類太多不夠專注。一個品牌經營的品類太多,經銷商再往店裡加一些自己代理的品類,混亂的終端形象一定是在給專注的對手做陪襯,連導購的銷售話術提煉都是很大的挑戰。

  在工程渠道方面,涉足多品類的品牌相比專注的品牌在短期內有一定的優勢。但王雲濱認為,從長期來看,消費市場的成功最終會倒逼工程渠道採購名門靜音門鎖。

  為五年後做投資

  據王雲濱的洞察:五年前沒有積累的品牌現在日子很難過,換句話講,要想五年後過得舒服點,現在必須做好積累。

  從2012年開始每年開一家專賣店,底氣從何而來?首先,名門於2012年確立了靜音定位,發展思路更加清晰;其次,裝修週期為13年,二次裝修的高峰即將到來;再次,通過開店佔領市場盲點,可以提高未來的市場份額。

  今年,王雲濱又在九星市場核心位置投資100多萬元開出單層140平方米的雙層旗艦專賣店,同時戶外廣告投放40萬元,全面打造品牌形象、提升競爭門檻。在不景氣的市場環境下投資,很多人都認為他“瘋了”。而他再次證明,看好未來,才有未來:第一個月打平房租,第二個月打平人工和房租……

  很多經銷商擔心品牌政策變化造成的投資風險,對此王雲濱有自己的看法:企業和經銷商是利益共同體,經銷商一直推動品牌向上走,企業也會盡力幫扶經銷商——名門在上海虹橋高鐵站候車廳投放的廣告牌就是明證;而患得患失往往會錯過最佳戰略機遇,先發優勢一旦喪失就很難翻盤。

  成功營銷經典案例二

  燒飯飯:私人訂“胃”能否卡“位”?

  私人訂製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新鮮的是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生活應用App的市場逐漸深入和細分,現在一款名為燒飯飯的App已經可以為你的胃私人訂味了!

  下載這款名為燒飯飯的App,點選某位廚師的頭像,可以看到他的詳細資訊,包括年齡、籍貫、擅長菜系、服務時間、服務範圍以及之前服務過的顧客的評價。燒飯飯提供的服務分為ABC三個套餐,分別是四菜69元、六菜99元、八菜119元,這個費用不包括食材的費用,而是廚師上門的服務費。

  燒飯飯從2014年12月5日上線以來,一個月內曾達到近2萬人次的下載,目前日客單量在100單左右。雖有這樣不錯的日客單量,但是據瞭解,目前燒飯飯平臺還處於“燒錢培育市場”的階段。

  怎樣才能儘快明晰自己的盈利模式?如何才能快速打消市場疑慮增加使用者基數?燒飯飯能否守好自己先行者的位置?

  掌聲?巴掌聲?

  隨著O2O模式在不同行業踐行,餐飲行業也出現了O2O模式的經濟增長點。專業大廚私人訂製化***,這一創舉無疑打開了餐飲行業新的擴充套件陣地。燒飯飯是上海首家廚師***App軟體,相同型別的App還有“好廚師”等。

  這類廚房細分市場的App面世後就被不同的論調探討著。一邊是掌聲一片,一邊是巴掌聲不絕。很多人認為請專業廚師***這種以前只在電視裡才能看見的讓人羨慕的場景,現在只需手機App就能輕鬆搞定,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高規格服務的平民化。同時這類App也為一些“不飯族”解決了剛需問題,緩解了這部分人的生活壓力和節奏,應該被推崇。但是有些人則不予贊成,認為這類App沒有市場後續力,現在只是消費群體圖新鮮的一時火爆。他們認為,對傳統中國家庭而言,廚房是一個非常私人化的地方,貿然把全家的食品安全交給別人,不是很多家庭能夠接受的,並且,讓一個陌生人來家裡做飯,人身安全怎麼保證?還有很多我們沒有考慮到的隱患,當這些發生時該如何解決?

  無論什麼事物都會遵循達爾文的“優勝劣汰”定理,究竟燒飯飯要如何留下呢?

  “胃”在哪,“位”在哪!

  從目前市場上這類App釋出區域,可以知道前其市場只存在於經濟發展高規格的一線城市。所以在接下來的戰役陣地選擇上,就要果斷放棄三、四線城市,重點發展幾個一線城市,如北上廣深等。

  這類App最初的目標人群是“80後”“90後”,但是在市場檢驗時,從平臺的使用者成分來分析,真正需要私人廚師***的卻是中高階收入、更加註重生活品質的家庭使用者。我們可以把燒飯飯類的目標使用者大致分為三大類。

  應急的胃:從生活理念來說,現如今手機App已經成為很多年輕群體解決生活難題的主要幫手。這些人已經習慣了用新科技來為自己服務;從消費理念來看,年輕群體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也願意支付合理的價錢來換取相應的服務;從需求角度出發,年輕白領因為工作壓力大沒精力、工作單位遠沒時間、不會做飯、外出就餐不安全等問題,也渴求有個新的消費模式來解決這些矛盾,燒飯飯App的出現,很好地符合其心理需求,所以更為願意接受並使用。

  高貴的胃:這類人群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成正比,屬於高階人群。他們有很強的消費能力,也有很強的帶動消費能力。雖然有些本身就有家庭廚師或是家政人員來負責飲食,但是燒飯飯平臺上的廚師都是專業的廚師,其中不乏錦江、凱賓斯基等大型酒店的廚師,有望湘園這樣中等規模飯店的廚師,也有一些普通小飯店的廚師,甚至還有民間的烹飪達人。使用專業的大廚也符合這些高階人群追求高品質生活的理念。

  溫情的胃:在最初的人群定位中,因為考慮中老年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強等因素,沒有把其作為主要的目標人群。但在實踐中發現,中老年的消費能力也是不錯的。影響他們的主要因素還是價格。在燒飯飯平臺上的套餐價為四菜69元、六菜99元、八菜119元,這比去酒店用餐的價格低得多。還有一點很重要,中老年人群普遍有一種家庭情懷,更希望在家聚會。這正是燒飯飯提供上門廚師服務的好契機。所以這類群體也是平臺的主要發展目標。

  “衛”在哪,“位”在哪!

  護衛人身與食品安全,建立信任機制

  在外就餐,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焦點問題,現在燒飯飯廚師上門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可又衍生出其他安全問題,如,上門的廚師是否經過認證和備案?會不會對戶主產生人身安全問題?由廚師代買材料會不會出現食物原料質量問題和經濟問題?這是很多觀望使用者的最大疑慮,所以,解決信任安全問題是當務之急。

  燒飯飯目前有約200個兼職廚師,都是通過網路招聘上崗的。燒飯飯的廚師必須提交真實的身份證,但這是絕對不夠的,所以建議也像實體餐廳那樣,任職廚師必須持有上崗證、健康證、技術等級證等相關證件。另外,平臺還需建立統一的審查和反饋機制,與公安部門聯動,保證每一個資訊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守衛食物第一製作現場,形成最優價格機制

  目前在燒飯飯平臺上提供的服務分為ABC三個套餐,分別是四菜69元、六菜99元、八菜119元,這個費用並不包括食材的費用,而是廚師上門的服務費。雖然這相對於外出就餐的費用標準來說是偏低的,但是消費者外出就餐不是常態,如果把***作為常態的服務來看,它的費用標準還是較為高昂的。要想形成更有競爭的價格體系,就得建立市場聯運機制,形成***。

  也就是說,從預訂、選材、購買到製作的一條龍全由平臺來完成。平臺除了現在的廚師推薦,還可以和其他生產廠家形成合作聯運機制。燒飯飯除了與現在的綿綿生活合作外,還可以選擇與與其他服務平臺合作,從各個環節來引導消費者進行更為合理的消費模式選擇。有了強大的行銷聯運平臺,可以互相引流。另外,平臺可以對這些資源進行統一的調配和運用,降低使用者的使用成本,形成自己的價格機制,增強競爭力。

  捍衛平臺最佳模式,打造統一且唯一的管理機制

  “私人廚師”的App目前在餐飲行業屬於較為新穎的商業模式,它的服務標準化體系的建立目前還是短板。為了良性發展,燒飯飯要加緊服務標準化體系的建立,而這其中的核心就是平臺對廚師、資源、服務的絕對統一管理權。

  首先,平臺要建立統一的人員管理機制。“私人廚師”平臺的核心競爭就是廚師的服務。所以要對廚師***包括進門禮儀、服務過程、經濟機制進行嚴格統一的培訓,建立專業、高效、細節完美的服務品牌形象。

  其次,建立採購渠道統一管理體系。不管是廚師代買食材還是消費者自己買食材,都可以在平臺上根據自己的地理位置選擇有資質的供應商購買。建議這些商家發放平臺統一研發的會員卡,可以積分也可以充值,這樣不僅可以刺激多次消費,增加消費黏度,同時也便於平臺對於採購渠道統一管理,完善食品安全保障。當然,這要符合消費者個人意願。

  再次,平臺可以建立全新營養指導系統。普通消費者對於食物的營養價值沒有充分的認知,而平臺上的專業廚師對於食物的搭配和營養有充分的認識,這就可以形成平臺的新業務——專業的營養餐指導平臺,針對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群和中老年人群來擴充套件業務。

  最後,平臺要建立統一監管機制。燒飯飯是一個線下操作為主的軟體平臺,很可能會形成廚師和客戶熟悉之後,客戶就不通過平臺預訂而是私自聯絡廚師的情況。所以平臺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監管機制,一旦發現私自接單,就要對廚師做出相應的處罰。通過這樣統一的監管機制來發揮平臺最大的作用。

  “味”在哪,“位”在哪!

  作為一個提供餐飲服務軟體,食物的味道應該是最重要的。這就進一步說明了好的廚師對於平臺的重要性。

  目前燒飯飯還處於“燒錢”培育市場的階段。據瞭解,目前上門做菜的收費會全額給廚師,並不從中抽成,而且還會額外給廚師一些補貼,也就是平臺給到廚師的錢會比使用者付給平臺的錢還要多。

  資料統計和使用者反饋來看,有相當高比例的使用者首次體驗感覺相當不錯,不僅菜做得好,服務也相當到位,界限也把握相當好,自帶飲水杯,不吃客戶任何東西。

  更牛的是,當不少使用者嘗試著直接跟廚師聯絡邀請上門並把相關費用直接給到廚師本人時,絕大部分不是被廚師委婉拒絕了,就是被廚師明確地告知:“您還是和平臺聯絡吧。你們付給我的每單費用還不如平臺付給我們的多呢,而且平臺還可以保證我們的接單量……”

  正是在這種嚴格的機制和利益及標準的三重標準下,燒飯飯的口碑力相當強,小區和朋友圈推薦的業務幾乎佔到三分之一。

  當然,平臺模式的核心是先跑量培養使用者習慣,平臺搭起來做大做強,再考慮盈利模式,不與廚師和使用者爭利。模式是理想的,但要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把平臺做大做強?這也許是燒飯飯們比較糾結和痛苦的地方。燒錢的模式如何持續?除非有強大的資本後臺來供揮霍,快速成為細分市場第一,否則,先驅很可能就成為先烈。

  如何才能制定出最有效的作戰策略,快速找到使用者市場並做好對手快攻和猛攻的應對,這是燒飯飯們面臨的難題之一。

  而過程中如何始終如一地保持最體貼的服務,如何體系化地完善服務標準,以及如何持續贏得使用者的口碑,在圈地的同時還必須解決好養馬的問題,否則先行者的位置很容易就拱手讓人了。

  燒飯飯,一個燒飯的,是把自己不小心燒死了還是能燒出一片紅火的新天地呢?市場才是最有分量的發言者。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成功營銷經典案例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