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複習資料

  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是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目標之一,它能夠給學生今後的思想和生活奠定好的基礎。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覆習資料一

  1. 我國地形的特點是西高東低,在中國地形圖上,我國西南粉紅色地區海拔大約是米以上,中部和北部的土黃色地區海拔大約是——米,東部的綠色地區海拔大約是米以下。

  2. 在我國,山地佔全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與山地相比,我國的平原較少,只佔全國總面積的%。 年月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3. 我國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準格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4. 西雙版納是一個春夏秋冬不分明的地方,它是我國第二大橡膠生產基地,是聞名全國的普洱茶的故鄉,被稱為 “熱帶植物王國” 。

  5.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號稱世界屋脊。它的自然環境主要特徵是天高地寒,冬季嚴寒,夏季涼爽。 糌粑是藏族人民喜歡的主食。

  6. 東北地區的大小興安嶺被稱為我國的“森林寶庫”,這裡樹種豐富,有針葉樹和落葉樹,紅松是主要的樹種。

  7. 紅松高大挺拔,針葉常綠,樹齡長達百年,被稱為“樹木之王”。

  8. 傳說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教給人們“伐木構材,築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雨。

  9. 任何一項發明,都不會是一兩個人的功勞,它凝聚著中華民族許多代人的聰明才智。

  10. 不同地域的居民都有各自的特點,它們與當地的氣候地理條件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 北京胡同裡的四合院,是北京的一大特色。

  11. 黃土高原地區的人們居住的是窯洞,它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涼。

  12.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就是在這些窯洞裡,毛主席和黨中央領導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

  13. 由於地域的差異,北方交通主要依靠鐵路和公路,很少水運。南方交通不僅有鐵路和公路,船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14. 我國南方地區湖泊眾多,河流縱橫交錯,船就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15. 長江下游河網密佈,以船代步,獨具“水鄉”特色。

  16. 目前,我國城市的自行車總數高達萬輛,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觀” 。

  17. 中國曆來有“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的說法,豐富多樣的風味食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 “過橋米線”是雲南的風味食品。

  18.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9. 傳說黃帝的妻子嫘祖教會了人們養蠶繅絲織帛的本領。

  20. 黃道婆被奉為紡織業的祖師。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覆習資料二

  1. 絲綢。

  2.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3. 絲綢質地柔軟光滑,涼爽透氣,對保護面板十分有利。

  4. 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們,因為地形氣候的不同,服飾的差異也很大。

  5. 絢麗多彩的服飾,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體現。

  6. 在我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流傳著“早穿皮襖,午穿紗,晚上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說法,這是因為吐魯番地區晝夜溫差非常大,氣候影響了人們的穿著。

  7. 我國青藏高原地區,人們穿皮襖是“山上穿著,山下圍著”,這樣的服飾與地形氣候有很大的關係。 藏族服裝的特點是袖長腰寬襟大。

  8. 北方冬季天氣寒冷,人注重服飾的保暖效能,南方冬季氣候溫溼,人們注重服飾的透氣效能時機年代初期,人們穿藍色藍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

  9. 世紀年代年代人們穿灰色藍色的制服,學生穿草綠色軍便衣。

  10. 每個人自覺的文明行為,是文明國家的必要條件。

  11. 我國地域遼闊,許多地區形成了自己的方言。

  12. 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提倡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

  13. 我們應該尊重不同地區人們的方言習慣,不能嘲笑別人的方言。

  14. 賽龍舟在江湖上舉行,風箏節在山東的濰坊舉行,哈爾冰舉行的是冰燈節,彝族又每年一度的火把節,鬥牛節是侗族的傳統節日。

  15. 我們的生活與農業有著密切的關係,生活中農業無處不在。

  16. 農業包括:農林牧副以及漁。

  17. 我國東北地區被深厚的黑土層覆蓋,十分肥沃,俗稱“黑土地” ,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基本上是黃土地,長江中下游平原是魚米之鄉。

  18. 泥土是無價之寶,我們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19. 我國雖然土地廣闊,但人均耕地面積卻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20. 土地不僅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而且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覆習資料三

  1. 早在四千年前,勤勞智慧的我國勞動人民就懂得養蠶繅絲,織出燦若雲霞的

  2.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

  3. 雲南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珍貴的動植物。還是“藥材之鄉”和“橡膠園地”。

  4. 農業生產是人們從事栽培植物和飼養動物的生產活動。不同的地區,根據土壤地形和氣候條件,適宜種植的農作物各有不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因地制宜”。

  5. “北大倉”是指黑龍江省。

  6. 在我國的地理版圖上,有這樣一個自然現象: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

  7. 本地產的水果:蘋果梨紅果柿子等,外地產的水果有:香蕉芒果哈密瓜獼猴桃葡萄桔子等。

  8. 農作物的播種管理收穫有一定的時間,叫做“農時”。

  9. 我國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創造了“二十四節氣”,他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10. 我國是農業大國,各種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很大破壞。

  11. 農業所遭受的自然災害有旱災蝗災雹災水災風災和沙災。

  12. 雹災的特點是“雹打一條線”。

  13. 滅蝗通常有藥物滅蝗人工滅蝗和生物滅蝗三種辦法。

  14. 土地沙漠化現象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呈蔓延之勢。

  15. 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要適時適度,過度開採墾荒會導致不良後果。

  16. 據統計,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萬平方千米,約佔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每年流失的土壤多億噸。全國沙化地面積.萬平方千米,佔國土面積.%。受沙化影響的人口達億多。

  17.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動物的家園,破壞了的環境是動物的墳墓。

  18. 我國人工林的面積達億畝,居世界第一位。休漁是為了充分保護海洋資源。

  19. 在遙遠的古代,人們最初靠採集植物的果實根莖葉和獵取動物獲取食物。

  20. 農業的出現,標誌著人類從矇昧向文明過度的開始。世界文明古國的起源都始與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