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銀行內部審計論文

  內部審計作為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證商業銀行實現安全執行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論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監督

  論文摘要:面臨WTO,商業銀行的競爭將日益激烈,其經營風險也會逐漸積聚,而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作為銀行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是商業銀行拓展業務和防範經營風險的最現實的保障並對增強銀行實力、有效防範和化解銀行經營風險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論述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現狀、內審的缺陷、組織機構的構建。

  1 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現狀

  商業銀行是依照法律設立的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業務的企業法人,其經營物件、交易特徵、機構分佈、社會影響等特徵決定了他是風險聚集性很強的特殊企業。作為金融企業,銀行通過吸收儲戶的存款,管理著鉅額的資金,同時也面臨著各種風險。隨著國家對銀行業監管力度的加大,銀行業內部風險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近年來,銀行內管理人員或一般員工職業犯法、挪用儲戶資金等現象造成銀行巨大損失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並且我國銀行業在逐步加大與國際接軌的程序中,最為關注的不良資產問題往往也與違規行為相關聯。業內有關權威人士指出,內部審計力量薄弱,是屢屢出現以上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內部審計的重要性也尤為突出的擺在了我國銀行界的議事日程之中。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是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要求,是金融監督管理體系在商業銀行內部的延伸,由於歷史的原因,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重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業銀行業務的擴張及商業銀行內部金融案件的逐年增加,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機制的建立日益受到重視。

  2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在模式上的缺陷

  2.1 內部審計的方法手段落後

  與國際大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方法手段明顯落後,主要運用原始的審計方法,即通過查憑證、翻賬簿、看報表取得審計資料,上作效率低,發現問題滯後,對問題的定性主觀性強,影響審計上作質量。在現場審計中,雖然也使用了計算機,但只是起到記錄、製表和列印功能,計算機技術還沒有運用到整個內審監督過程中,沒有專門的處理審計事務的系統軟體,無法與業務處理系統介面。

  2.2 內部審計力量薄弱,監督能力有限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機構眾多和網點分散,相當一部分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接觸到現金和證券等,並有許可權進入客戶的賬戶,一項微小的控制薄弱環節可能導致出現大的問題,因此,內部控制和審計任務非常繁重。而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著內部審計力量薄弱的情況,導致審計監督不連續,審計面窄和間隔時問長,不能及時發現和揭露商業銀行經營中的問題和風險隱患,弱化了審計監督的作用。

  2.3 內部審計機構的設定不盡合理

  在內部審計機構設定方面,雖然已初步建立了相對獨立和垂直管理的組織體系,但仍存在一批尚未理順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1***總行設立的審計部只是一個職能部門,沒有達到應有的地位;***2***一級分行總審計室受總行審計部和本級行的雙重領導,不利於其對本級行實行有效監督;***3***一級分行總審計室所派駐的辦事處,實質上是原來二級分行審計機構的簡單組合,並未在真正意義上實行跨區域管理。

  3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組織機構的構建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目標是要營造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執行機制,建立完善的現代商業銀行制度。按照有利於完善自我約束機制,有利於維護統一法人體制,有利於促進經營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的原則,改革國有商業銀行分級管理的內部審計體制,重構大一統的內部審計模式,是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與發展的客觀需要。

  ***1***建立“下管一人、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雙向服務”的大一統內部審計體制。***2***建立內部審計中心上作制度,實現內審上作的制度化、規範化。***3***建立經濟處罰和責任處罰制度,提高內部審計效果。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應當具有必要的制約手段。一方面,由於分支機構具有相對獨立的自身利益,因此賦予內部審計一定的經濟處罰權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另一方面,內部審計肩負著對管理活動進行監控的職責,也應當具有必要的責任處罰權。對未盡到職責的責任人按照責任制度進行處罰,是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上作正常開展的必要手段。***4***推陳出新,探索科學實用的審計方法。運用風險控制模型,做好重點防範上作。加強非現場稽核,增強內部審計上作的風險預警能力。***5***建立專業化、高素質的內部審計隊伍。高素質的人員是高質量工作的保證。

  參考文獻

  [1]萬靜芳.論我國商業銀行外部審計制度和模式的創新[J].金融論壇,2004,***7***:57-61.

  [2]李維安,曹廷求.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理論模式與我國的選擇[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42-49.

  [3]曹幸仁,趙新傑.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改革問題研究[J].金融論壇,2004,***1***:3-8.

  範文二: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

  效益審計同任何事物一樣,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平衡性。總體上,實施效益審計較早的國家和地區,一般處於領先行列,諸如:加拿大、美國、瑞典、英國等。加拿大是第一個採用效益審計的國家,創立了綜合審計***把效益審計與常規審計相結合***的典型經驗;美國則是最早將效益審計注入政府審計的國家;英美等國又是較早將審計貫穿於管理全過程的國家。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深入,我國審計工作重點亦正在向效益審計方向發展,以便與國際接軌。

  隨著我國商業銀行陸續或即將在香港上市,標誌著我國商業銀行正邁向國際一流商業銀行的新起點。為使商業銀行在收益既定的情況下降低資產風險,或者在風險既定的情況下提高收益,實現風險和收益的良好均衡,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國際一流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必須引進國外最新審計理念,提出開展內部審計的新模式,不能再拘泥於簡單的對單項業務或部門進行審計,而應發展到為銀行整個管理目標提供服務;不能再侷限於對操作層風險的審計,而應更注重效益的審計,這是我國商業銀行自身發展與追求利益的必然趨勢。

  經濟效益審計基礎已初步形成

  國家審計署在2003年推出的審計工作五年規劃中就曾明確規定效益審計工作量要達到50%的比例。當前,經濟效益審計已成為國家審計工作的發展方向,也是商業銀行審計工作的重點。

  1、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五屆二次理事會上強調指出:“僅僅開展以查錯防弊為主要內容的財務收支審計,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重點應該放在經濟增長的質量上,注重管理和效益,為管理層當好參謀和顧問。內部審計要以效益審計和管理審計為主,從效益審計出發,最後落實到管理審計。”李金華同時表示,審計並不是要揭露案件,更重要的是促成整改,加強管理,提高效益。近期在深圳召開的效益審計現場會上,審計署又強調要求各特派辦加強效益審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這次現場會的召開將中國效益審計工作推到了一個新的臺階。

  2、經濟效益審計的科學技術應用平臺已基本搭建。隨著我國商業銀行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資訊科技的提升,資料處理日益網路化和電子化,將原先分散在各個分支機構的資料集中到上級機構乃至總行,統一組織賬務、集中處理會計業務和資訊,基本形成全行“一本賬”格局。隨之帶來的效應是,商業銀行的財務會計活動日益規範,財務活動中的違紀違規現象日趨減少,傳統合規性財務審計頻率逐漸降低,因此,內部審計功能相應需不斷延伸,逐步將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為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

  3、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較高。由於審計不是程式化工作,而是綜合能力的體現,每次審計都會面臨新的挑戰。因此,對審計人員的學歷水平普遍要求較高。經調查,我國某商業銀行審計人員中,大學畢業或相當於大學畢業人數佔比達80%,中高階職稱人數佔比達70%.而瑞典73%的審計人員是大學畢業或相當於大學畢業,荷蘭是78%.資料顯示,我國商業銀行審計隊伍高學歷人員佔比高,預示著審計人員的分析能力、組織能力相對較強,為做好經濟效益審計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做好經濟效益審計的前提條件

  效益審計應以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資料的真實性和公允性為前提,建立在傳統真實性審計和合規性審計基礎之上。因此,在內部審計過程中,要求被審計單位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被審計單位提供的管理陳述和資料是完全真實可靠、值得信賴的,不存在違紀違規、有意欺瞞現象。雖然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各行會計核算系統使交易邏輯、交易資料等高度集中,各分支機構在非授權情況下不能修改交易邏輯、運算引數和交易資料,但不可否認的是,被審計單位往往會利用管理層無法控制的環節,如通過虛假租賃套取費用、中間業務收入不入賬形成“小金庫”、降低授信條件發放關係戶貸款等違規行為,使審計人員做出錯誤的審計評價。

  2、被審計單位管理的任何方面均不是盡善盡美的,有持續改進的餘地。如果被審計單位管理很好,無懈可擊,也就沒有必要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相反,如果被審計單位在管理上明顯有違規操作、故意浪費、低效、營私舞弊等行為,也沒有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必要,因為任何一個審計人員都會指出被審計單位經濟效益低下的原因,知道應採取何種措施加以杜絕,以提高經濟效益;

  3、內部審計人員會盡職盡責地開展經濟效益審計,不因經濟效益審計難度大、要求高而有為難情緒,同時,內部審計機構也不應片面追求審計數量,而忽視審計質量。

  經濟效益審計方法的運用

  經濟效益審計的方法除了採用財務審計的一般方法外,還可適當運用一些現代管理的方法,如杜邦分析法、淨現值法、因素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等等。根據審計物件的不同,現著重介紹兩種審計方法供參考:

  1、杜邦分析法的運用。杜邦分析法是一種分解財務比率的方法,而不是另外建立新的財務指標,它可以用於各種財務比率的分解,並根據分解後的指標在不同期限予以對比分析,研究產生差異的原因和採取避免不利差異出現的措施,尋求挖掘潛力的途徑。

  商業銀行在運用杜邦分析法時,可以銀行資產收益率為中心,將其向下分解為總利潤率和資產使用率,再通過指標進一步分解分析各指標構成因素的變化對盈利能力的影響。如:某商業銀行2004年、2005年的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2%和1.11%,對資產收益率進行分解尋求差異原因,得知2004年該行的總利潤率為31.17%,資產使用率為3.86%,而2005年該行兩項指標分別為29.56%、3.77%,2005年影響資產收益率的的兩個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進一步分析總利潤率和資產使用率下降的原因,得知該行由於貸款投放時間不合理,集中在年末放款使得收益未在當年得以體現、貸款利率下浮幅度較大影響收入實現以及投資利率下降造成投資收益減少等原因影響了收入的增長,從而影響利潤的增長,使用效益的低下,這樣從指標變動中就可找到影響分行盈利的原因,對症下藥,從而便於審計人員在找到原因的基礎上,對被審計單位的貸款投放時間、貸款投向、貸款企業質量高低以及在商業銀行有閒置資金時的投資形式提出審計建議,從而幫助被審計單位提高經濟效益。 杜邦分析法側重於財務指標的運用,主要以事後評價為主,可對被審計單位進行整體分析。

  2、本量利分析法的運用。本量利分析法首先應確定商業銀行業務量、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的組成部分。商業銀行的業務量指標涉及的範圍主要有:資產類的貸款、拆放資金、對外投資、固定資產和其他資產。其中貸款和拆放資金合併稱“放款額”,能獲得利息收入;負債類的一般性存款、同業存款、拆入資金;所有都權益類的實收資本、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等。

  由於商業銀行進行內部審計時,審計物件是以分行為單位,而分行所有者權益很少,只有少量的營運資金,可忽略不計,因此負債類的一般性存款、同業存款、拆入資金合併稱“籌資額”。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因此可將籌資額作為本量利分析的業務量標準。現假定銀行全部籌資額中有L%用於貸款;I%用於投資;C%用於備用金、購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非盈利資產;R%用於繳存準備金;D%用於存放資金***包括同業和系統內往來***,L%+ I%+ C%+ R%+D%=1.相應的,商業銀行收入=貸款利息收入+投資收益+金融企業往來利息收入=平均籌資額×L%×平均貸款利率+平均籌資額×I%×平均投資收益利率+平均籌資額×***R%+D%***×平均同業存款利率。商業銀行支出主要包括籌資成本和營業費用。籌資成本隨籌資量的變化成正比例變化,屬變動成本;商業銀行的營業費用可按特性主要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固定成本是不受業務量影響的成本,如人工費、辦公費、折舊費、租賃費等;變動成本是隨業務量增長而正比例增長的成本,如廣告費、電子裝置運轉費、業務宣傳費、業務招待費等。根據收入、成本的構成,即可求得邊際貢獻。邊際貢獻=收入-籌資成本-營業費用的變動成本,邊際貢獻率=邊際貢獻÷籌資額=籌資收入率-籌資變動成本率。籌資收入率的高低取決於放款利率和對外投資效率,籌資變動成本率主要取決於籌資成本,因此,邊際貢獻率就取決於存、放款利率差的大小。商業銀行利潤=邊際貢獻-固定成本=收入-籌資成本-營業費用=籌資收入-籌資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將方程進行交換,把待求變數置於公式左邊,可分別計算出所需籌資額、邊際貢獻率、籌資收入率、籌資變動成本率和固定成本。如:在固定成本、利潤指標和利差率確定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需要籌集多少資金才能使利潤最大化,實現風險和收益的良好均衡。本量利分析可用於各分行之間經營業績差異的因素分析和業績考核,可測算不同分行在籌資規模相同的情況下,由於放款質量高低、投資效果好壞和籌資成本好壞來預測邊際貢獻率的大小,從而發現各行經營業績差異的原因,診斷經營管理中的弊病。為完成預計利潤指標,分行可通過本量利等式進行測算,本量利分析可作為預測分析,可對被審計單位的某個專案單獨進行分析。

  經濟效益審計的風險

  任何工作都會有風險,審計也不例外。經濟效益審計風險主要表現在:評價風險、歸因風險和建議風險。

  1、評價風險。經濟效益評價首先是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執行情況進行評估,然後給出結論並提出建議,但是關鍵是評估。從現有審計人員的崗位設定、從業經驗來看,高學歷人才越來越多,而且逐步向年輕化趨勢發展,但作為審計人員特別是經濟效益審計人員的要求相比,顯得業務相對專業,業務素質綜合型人才相對較少、而且由於內部審計人員長期從事真實性和合規性審計,其思考問題的侷限性較大,長期按照常規性審計思維思考問題,極易將經濟效益審計簡單化,會產生抓點證據就給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下結論。

  2、歸因風險。歸因風險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經濟效益評估失當,導致的歸因失敗。因此,經濟效益審計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內部審計人員只有對被審計單位的效益狀況作出正確的評價意見,才能確切地分析出效益產生好壞的原因,正確的效益評價是正確歸因的前提條件。相反,由於效益評價不當,就無法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好壞原因作出正確分析,極容易導致歸因風險;二是由於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評價就事論事,導致歸因膚淺,缺乏整體和深層次原因分析,就會把原因都歸於工作上的粗枝大葉、工作疏忽、不嚴謹、不完善等。

  3、建議風險。根據經濟效益評價內容和存在問題原因,審計人員會提出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幫助被審計單位改進工作,提高效益。由於效益評價、歸因風險的存在,會進一步導致建議風險。比如建議過於泛泛,沒有針對性;缺乏對建議方案的詳細設計和論證,沒有用數字說話,有時缺乏可行性;建議大多是針對具體問題的,缺乏綜合改進計劃安排,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嫌。

  做好經濟效益審計的建議

  我國商業銀行在以經濟資本進行績效考核管理的今天,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商業銀行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銀行內部的經濟效益審計工作。

  主要建議有三:一是內部審計理念要創新。隨著我國商業銀行陸續或即將在香港上市,成為國際一流銀行,以經濟資本理念拓展銀行業務和加強銀行管理是歷史的必然。而經濟效益審計亦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二是應制定指導性檔案作為參考。在借鑑、研究國外經濟效益審計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為更好評價銀行效益執行情況,銀監會和各商業銀行應制定一個較為全面可行的指導性檔案作為參考,檔案包括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如管理層履職情況、各項經營指標明細,指標比較引數等,便於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人員在工作中有據可依,做到客觀公正。

  三是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於經濟效益審計人員來講,能力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較強的巨集觀和微觀分析能力,而且還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這就需要各商業銀行管理局多創造條件,注意業務知識和政策法規培訓,且培訓人員要求不要限於專業對口,同時要經常創造機會,讓現有的審計人員進行輪崗,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來促進現有審計人員知識面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