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誠信論文範文免費

  會計誠信,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了商品社會後逐漸形成發生的產物,是之前的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發展與延伸,它要求會計人員針對會計中的具體問題真實反映,不弄虛作假。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論建立會計誠信制度

  隨著知識經濟及全球一體化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的衝擊,必將催生出新的經濟制度和結構框架。在現有規章制度存在漏洞的情況下,在巨大利益誘惑面前,現代人面臨的將是更大的“ 道德 抉擇”。 法律 制度和法律效力是保障人們不偏離道德機道的基拙,為此我們要儘快建立“誠信制度”。

  一、缺乏“信用”的原因

  ***一***利益驅使

  1.企業所有者或經理人員。 社會 轉型時期企業所有者會採取各種手段鑽法律規章制度的漏洞,謀取不正當利益。同時,由於經理人員和所有者多半存在短期代理委託契約型關係,在對其缺乏合理的收人分配激勵機制和績效評價機制的情況下,經理人員利用 會計 人員製造虛假資訊獲取利益。

  2.企業 財務 人員。財務人員***提供虛假會計資訊來源於兩方面。一方面,部分會計人員在巨大的物質利益誘惑下,做出“道德失範”的違法行為;另一方面,由於目前普遍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會計人員受其聘任,本著“為己服務、服務於小團體利益”,做出“故意失真”的違法行為。

  3.會計師事務所。獨立性的缺失是會計行業缺乏的重要原因。會計師事務所數量多、規模小、收人低使執業範圍狹窄,對客戶經濟上的依賴關係使其很難發表獨立、客觀和公正的 審計 意見。

  4.地方政府。企業上繳利稅是地方 財政 收人的主要來源。過去由於政企不分,出於地方保護,會為企業資訊失真提供外部 環境 。

  ***二***制度缺陷

  1.會計準則缺乏精確性、完善性和規範性。我國會計準則的客觀性原則和謹慎性原則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牴觸,會計處理程式和方法在會計準則和標準上具有較大的政策選擇性。會計制度本身“內部模糊性”的侷限性為會計資訊失真提供了可能。這些都需要從制度上進一步規範和確立。

  2.公司治理有待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性在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通過改造,大多數公司實現了改制上市。但由於改制不徹底,一些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使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失調的同時,會計行業也難以發揮外部審計的監督作用。

  ***三***監罰不嚴

  監督機制不健全。日常監管不嚴,內部監督多流於形式;外部監督具有時滯性***事後多於事前、事中***,監管不及時。對違法行為以罰代法,輕法律制裁;執法不嚴,削弱了法律效力。

  ***四***素質欠佳

  我國部分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分兩種情形:一是本身業務不精,二提歲寸金錢過分追求,三是行業年檢考核流於形式,知識更新和日常培訓後續環節跟不上。

  二、建立誠信制度的必要性

  ***一***整頓經濟秋序,保障 社會主義 市場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虛假資訊會誤導經濟行為,損害市場主體各方利益,導致決策失誤和經濟秩序混亂。會計誠信能夠防止貪汙腐敗的產生,推進黨的廉政建設,實現“以德治國”;尤其是 上市公司 避免市場欺詐,在確保 投資 者利益,維護社會穩定的同時,可以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 金融 風險,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二***推進會計行業健康蓬勃發展

  加強會計誠信建設,有利於規範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訊和質量,從根本上杜絕製造虛假資訊違法行為的發生。由於我國會計行業發展較晚,會計規範欠佳,會計準則缺乏統一性,行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嚴格的衡量標準,因此在法律失去效力的環境下,誠通道德在有缺陷的制度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推進制度建設的內在動力。

  ***三***增強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加人世貿組織已有一年多,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加大,國外大型 跨國公司 紛至沓來,外資可通過購買股權合資兼併我國企業,會計作假會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同時一些不法之徒會利用我國準則制度的疏漏轉嫁、製造“信用危機”,損害我國利益。我們在與國際大公司抗衡的同時,要著重注意會計行業的規範性和法治性,確保金融環境的安全穩定。要增強行業責任心與“誠信”的職業操守,加快誠信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整治會計秩序,根治會計資訊失真現象,創造良好的經濟執行條件;把握機遇,接受挑戰,提高自身競爭力,在競爭中發展壯大。

  ***四***有助於把社會主義法制推向前進

  當前我們面對的是複雜多變的 國際經濟 大環境,由於向市場經濟轉軌的 歷史 較短,制度建設與行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政策的不確定性要求我們必須完善、規範各項法規制度。提高公民誠信意識,加快信用制度、資訊制度的建設,改進服務與監督,增強道德意識,樹立法律意識,依法治國,為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法律環境。

  三、建立“誠信制度”的措施

  ***一***倡導以“誠信”為核心的 道德 規範,確立誠信原則地位,建立誠信制度

  如今 會計 已從 經濟 活動資料計算的核算型過渡到決策依據的 管理 型,只有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才能站穩腳跟。這既是促進我國會計行業蓬勃發展的需要,也是確保我國經濟持續健康良性發展所必需的。因此,必須確立“誠信”的行業地位,應該把誠信作為行業的基本原則,以行規、制度的方式建立。

  ***二***積極推進強化公司治理基拙性工作

  主要是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這裡重點強調對 上市公司 治理。一方面要改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解決“一股獨大”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對國企選派董事長,充分發揮監事會和獨立董事作用;同時健全公司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由強化內部治理實現從外部保障。

  ***三***加強會計培訓,提高人員素質

  注重從業人員資格考核,健全專業資格確認制度;切實抓好對會計人員的經常性管理和後續 教育 工作。加強素質培養,強化誠信教育與責任管理,推行終身教育,確保資訊工作的規範、真實可靠。

  ***四***充分確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角色地位

  獨立性是保證會計師事務所作為 社會 中介機構充分發揮其專業性 公證 和社會監督作用的前提。我們必須加快“合夥制”和“獨立執業人”制度的建立;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和自律化管理。實現客觀與公正職責,切實做到服務與監督目標的協調統一。

  ***五***完善監管體系,加大監督處罰力度

  包括內部監管、行業監管、政府監管、社會監管在內的能夠充分履行其公正、監督職責的完整監管體系。要加強廉政建設,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要加強責任管理,避免形式監督;突出監管重點,克服監管的時滯性,保障 社會主義 法制推向前進。

  ***六***廣泛開展國際範圍的交流與合作

  在全球一體不長經濟複雜的執行情況下,一方面要吸收借鑑、保持特色;另一方面要建立統一的國際誠信制度標準,保證國際會計的獨立性和公信力。21世紀,我們面臨的是新的發展機遇和更大的競爭挑戰,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本著“誠信為本,不做假賬,各盡職守,服務為民”的思想,推進會計工作健康蓬勃發展。

  篇2

  淺談重塑會計誠信的策略

  【摘要】本文試圖從巨集觀全域性出發,以相互聯絡的觀點探討會計誠信機制體制建設,通過內外部成因分析來對構成會計誠信危機的一般因素做整體梳理,從而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會計誠信機制,建立良好的財務工作環境做出貢獻。

  【關鍵詞】會計誠信,機制,建設

  會計誠信,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了商品社會後逐漸形成發生的產物,是之前的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發展與延伸,它要求會計人員針對會計中的具體問題真實反映,不弄虛作假。它包括四層含義:會計人員要謹記誠信,誠誠懇懇,踏踏實實;會計工作要實事求是:不違反原則;資料要精準,計算要正確;嚴密保守商業機密。會計誠信建設不僅僅關係到本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更關係到全社會風氣是否良好的問題。會計本身就是一個資訊系統,會計誠信不能只是紙上談兵,它是一項與各方面都緊密聯絡的系統的工程。會計誠信是會計工作面對社會的一種基本底線,即真實細緻、中立不偏袒地把各種經濟活動記錄下來,並忠實地為會計資訊的獲得者所用。

  一、當前會計誠信面對的問題

  ***一***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不健全。

  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要求在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會計人員對同一經濟業務所做出的記錄結果是一致的,但是,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企業被賦予了較大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的選擇權,這種選擇方法的多樣性和人為主觀的不確定性在客觀上必然會影響會計資訊,造成會計資訊的不一致,嚴重的時候甚至導致會計資訊失真。會計資訊失真是困擾會計界多年的問題,它分為客觀失誤和故意***這兩種行為。客觀失誤主要是純技術層面的原因,如傳統的統計核算的錯誤所造成的結果。而故意***指的是一些與會計工作有直接關係的人出於不可告人的動機掩飾真實的會計資訊,拿虛假的會計資訊當作保護傘,通過作假賬,使某些違法違規的行為得以不被監督機關發現。由此助長了各種經濟違法犯罪的現象的發生,造成國家經濟秩序的混亂,嚴重危害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不高。

  會計人員是會計經濟資訊的直接記錄者、提供者,他們工作能力強弱、工作態度好壞、工作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會計資訊的質量,其中,培養會計誠信是關鍵重要的一環。目前,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有些會計人員不能堅持原則,工作中存在較強的主觀隨意性,不嚴格按制度處理經濟業務,知情不報,為違法經濟活動出謀劃策,直接參與會計作假;甚至受一己私利的驅使,喪失了會計人員基本的法制觀念,不惜以身試法;業務水平不高,沒有上進心,缺乏學習專研的精神,毫無職業道德可言。

  ***三***會計人員執法環境差。

  會計法規要求會計人員依法辦理會計事項,但一些領導在利益驅使下授意、指使或強令會計人員辦理違法會計事項,如誇大業績、潛虧掛賬,私費公報、偷漏稅收、行賄受賄等,如果會計人員拒絕辦理,堅持原則,則會受到他們的百般阻撓、打擊報復,而報復的理由又是如此隱蔽且堂而皇之。在現實中,會計監督的力度不強,會計監督權難以行使,會計人員往往成了一些領導幹部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工具,或者在威逼利誘下被犯罪分子拉下水,成為其中的一員,使得會計資訊根本就不是客觀事實。

  ***四***會計監管體系不完善、不完備。

  會計法規中雖然體現了防止會計資訊失真的內容,也同時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但現實中卻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執行性不強,對於違法行為往往避重就輕,相互隱瞞包庇,或以罰代法,並不真正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以致會計資訊失真惡性迴圈。再加上監督制度的混亂,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稅務監督等監督標準各不統一,各行其是,不能有效地形成合力,不能從整體上發揮監督作用,使得違反會計法規的成本低,一定程度助長了作假的氣焰。

  二、會計誠信機制的構建

  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對經濟業務進行核算的原則和準繩,它直接關係到會計資訊的真實準確性,直接關係到會計誠信能夠得到普遍有效的履行。為保障會計準則制定的質量和確實可行性,應完善會計準則制定組織,有必要成立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獨立機構來負責企業準則的制定,設立地方會計準則獨立機構,負責相關意見的收集和反饋,而財政部只負責非盈利組織會計規範的制定。這樣,才能讓會計資訊增強可靠性和透明性,提高法規的可操作性和權威性,利於依法辦事,使會計誠信的履行從準則和制度成為有效可行的。會計管理制度要做到具體化,儘可能地縮小會計可選擇的範圍,對未來會計環境的變化做超前分析。

  ***一***加強對會計人員誠信教育,提高會計隊伍整體素質。

  會計誠信教育應把重點放在職業道德、會計理論、政策法規等內容的學習上,熟悉掌握會計法律和財會知識,能夠主觀上自覺地遵法守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有許多不足之處,如此複雜的環境對會計人員自身的誠信要求更高,因此,只有加強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才能使會計人員從內心上樹立高於原則底線的務實求真的精神。經常組織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養成依法辦事,自覺遵守的習慣。在處理各項經濟業務時知法守法,嚴格把關,確保會計資訊真實完整。

  ***二***建立健全的會計法制。

  在我國長期的“人治”傳統的不良影響下,往往在現實中的權大於法,施行“法治”道路艱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現象比比皆是。因此,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加大執法力度是增強會計誠信的必要手段,重點在立法技術上,注重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同時,更應強化對會計資訊披露的民事責任的落實,真正追究責任到人,使***者感到犯罪成本高,以至於不敢輕易越過雷池。

  ***三***培育良好的會計誠信環境。

  要更好地建設會計誠信機制,必須努力創造良好會計誠信環境:一是從某種意義上講,會計***和資訊不真實的根本原因來自於領導層。從根本上解決會計***問題,就必須要從根本源頭抓起。單位內部要建立科學合理效率高的內部監察制度,形成分工協作,權責明確,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良性制度,這是保障會計真實準確的一個重要途徑。二是不忽視新聞媒體社會輿論的監督,大力宣揚先進會計人員事蹟,樹立會計誠信示範的榜樣,努力引導會計人員向先進人物學習、看齊。對反面典型要大膽地予以曝光,引以為戒。三是建立會計行業自律性組織。會計行業自律性組織是聯絡單位會計與政府之間的良好的中介,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在市場經濟下能起到主動糾正錯誤杜絕違規違法現象的作用,行紀行規能約束某些單位會計不誠信行為,協助財政部門做好管理會計人員職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