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殘疾人的心得體會_幫助殘疾人個人感悟與反思

  殘疾人所需要的並不多,只需要每個人的一小份關愛。星星之火,足夠照亮他們的整個世界。幫助殘疾人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下面是帶來的幫助殘疾人的心得體會,歡迎檢視。

  幫助殘疾人的心得體會篇一:

  今天是10月17日,天氣陰沉沉,深秋的李口大地有了初冬的感覺。下午兩點半我騎車來到我們葛莊居委會田頭組,開始了下午的進戶走訪。

  葛莊居委會田頭組與李口鎮區相鄰,在我的印象中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在走訪前我一直思考,街道村的村民應該都有很好的致富理念吧,於是我決定一探究竟。然後隨著我走訪的深入,進入相對偏僻的巷道,我發現田頭組原來還有很多人任然是很破舊的磚瓦平房,當時我才明白,原來我被臨近街道村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了。

  今天走訪的第一戶就是一位殘疾人家庭,在進入她家門的一瞬間,她手中的雙柺就吸引了我的眼球,她步履蹣跚的來到我的面前對我說:小夥子,你有事嗎?在一番簡單的寒暄之後,我和她便拉起了家常。這位殘疾人叫陳前芳,自小因小兒麻痺症導致雙腿不能獨立行走,屬於肢體二級殘疾,他的丈夫長期在外做瓦工,她的兒子在李口中學讀初一,家庭年收入不足8000元,由於孩子讀書,家庭壓力較大。為了增加家庭收入, z選擇在家中織漁網,每天可以織3只網,而每隻網只能賺4元錢,她邊說邊織,不停的用錫扣在網上打結,真的即費時又費力。我問她家裡有輪椅嗎?她微微的搖了搖頭對我說:只能靠雙柺了。看著她無奈卻又充滿堅毅的面孔,我心中萌發了一個念想:明天我就去縣殘聯一趟,為陳前芳申請一張輪椅,為她解決最基本的生活難題。下一步,我想利用這個星期天來她的家中,與他的兒子楊虎見一面,以便進一步瞭解他兒子的生活學習情況。

  幫助殘疾人的心得體會篇二:

  近期,重慶理工大學材料青協與巴南殘聯將聯合開展一系列的“關愛殘疾人”的主題活動。材料青協的志願者們將首先參與以及組織大家參加到關愛殘疾人的活動中,在平等的社會中播撒愛的溫暖。

  我們9點到餘叔叔家,餘叔叔挺熱情的,行走不便還給我們送凳子,婆婆也給我們拿來拖鞋。還有個細節挺感人,我是男的腳一般大點,婆婆就又換了雙大的。屋裡爺爺在看電視,喝著牛奶,中途有牛奶滴在衣服上,還是婆婆給擦去的,自己覺得手忙腳亂。其實也不能光坐著,之後婆婆安排了擦窗的工作,我們還擦了櫃子,搭檔拖了地。忙的時候總不覺得時間過的快,臨近中午,婆婆熱情地邀請我們吃午飯。

  餘叔叔在輔導學生學英語,人家挺能幹,英語很不錯,三十年如一日,每天讀2個多小時英語,這已經形成習慣了!難以想象30多年來的努力是多麼艱辛,我很慚愧,當時我堅持了3天。但一個殘疾人卻堅持了那麼久!他們渴望平等的目光,此時我給的是尊敬,發自內心的尊敬。他說:“我們這樣的殘疾人行動困難是有,但精神上還是很開的。”這叫身殘志不殘吧。餘叔叔看起來挺和藹的,但做事非常執著,對未來的事是抱著一定的口吻。比如我說我會盡量把英語學好,而餘叔叔是用一定要學好!

  有時候給自己留有餘地就是一種儒弱,每次都會有藉口去逃避。既然選擇了,就應該一往直前,因為心酸後的喜悅才是最甜蜜的,古人囊螢映雪,古人鑿壁偷光,古人臥薪嚐膽,這便是我的體會。

  幫助殘疾人的心得體會篇三:

  自問我並非一個怨天尤人的人,但也曾抱怨上天造人不公。太多人比我優秀,凡事總不遂人願,相比那些出色得遙不可及的“別人家的孩子”,自己便總顯得如此平庸。

  世間事大抵如此,人世如潮,不見眼前燈火,只見彼岸光華。

  當我們看到那些殘疾人在輪椅上緩緩前行,才知道我們健全的身體已經是上天的恩賜。

  他們從網上相識,來自五湖四海,只為證明殘疾人一樣可以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初見他們是在賓館。聚集在大廳歡聲笑語的他們比我想象中的更為堅強,他們多為腿上殘疾,大概是時光日久,身上的殘疾帶來的不便與哀怨在他們的心中早已釋然了吧。

  志願者與殘疾人數量相當,主要是一對一服務。志願者的主要任務是推著殘疾人的輪椅四處遊覽,包括“大帥府”、“中街”、“918紀念館”、“怪坡”、“北陵”等地點。我就先簡述一下我所服務的幾個殘疾人吧。

  第一個服務物件是個女士,殘疾人大多中老年,於是我便自以為是地對她叫了一聲“阿姨”,她只遲疑一下就笑笑答應了。之後我才覺得我彷彿“說錯了什麼”,仔細看看,她短髮墨鏡,乾淨利落的打扮,生活的不便在她臉上留下些許風霜的印記,但是並沒有許多歲月的刻痕。

  果然後來她問起我的年齡之後彷彿無意間提及“我比你大三歲”。當時我窘迫地把話題岔開,想著之後多叫幾聲“姐”作為補償,誰知道遊覽完“大帥府”之後志願者進行輪轉,我的服務物件換成了別人,還沒來得及叫出口的一聲“姐”,算是一個遺憾吧。

  姐是河南鄭州人,我七月末剛從鄭州回來,由此閒聊幾句。有路人問她從那麼遠怎麼過來的,不會不方便嗎?姐便笑答:“是因為有你們我才來的呀,沒有你們我就來不了了。你扶一下,他推一把,我就來了啊。”當時心中就挺有觸動的。殘疾人所需要的並不多,只需要每個人的一小份關愛。星星之火,足夠照亮他們的整個世界。

  大帥府裡多為傳統的中國古典建築,屋子裡大量的高門檻想來絲毫沒有為殘疾人著想過。輪椅停在門口,姐說,你在門口等一會兒,我進去玩啦。說完下了輪椅。她雙腿細得嚇人,根本無法受力。她蹲在地上,用雙手抓住雙腳,搬動著一步步邁進屋子。場面頗為滑稽但沒有人發笑,更多的則是敬意——上天多去一個人的雙腿並不意味著他沒有了行走的權利。只有堅強的人才有勇氣和命運相抗爭。

  從大帥府出來我的服務物件換成了一個大爺。我們要去興隆大家庭的地下一層,必經之路是一段樓梯。我正不知道怎麼下去,大爺說沒關係,倒著可以把輪椅從樓梯上拉下去的。我不知道能不能承受人和輪椅的重量,還是嘗試了一下,剛走下第一級樓梯,便有路人上前幫忙,先是一個,然後第二個、第三個,轉眼之間就來了六個人,齊心協力把輪椅抬了下去。沒等道謝,眾人已經離開了。當時特別感動,原來一直有一種溫暖,留存在這座城市,留存在人與人之間。

  我推著大爺在中街逛著,大爺目不轉睛地看著四周的繁華,指點著:“這座樓蓋得漂亮!”直到時間臨近集合,我說,咱們回去吧。大爺說,好,到了這條馬路的頭咱就回去。到了馬路盡頭,我們停了下來,大爺緩緩環顧四周,好一會兒也不走,眼神之中彷彿有一絲留戀。我來過許多次中街,只是覺得這是一條街道而已,大爺所看到的卻好像是人生中再也見不到的光景。有些東西,等你快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在北陵的湖面上,我們幫著一對夫妻踩腳踏船。那是一對來自鐵嶺的夫妻,妻子腿腳不好,丈夫不是殘疾人,是作為家屬陪著妻子旅行的。我們兩個志願者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夫妻二人卻沒有什麼話,丈夫有時搶著和我踩腳蹬子,要不就望著妻子,妻子一直沉默,淺淺笑著,間或回望丈夫。舉止之間,有一種好多年才會形成的默契。殘疾人生活不便,我想妻子應該是這個家庭不小的負擔吧,但是大概那位丈夫並沒有這樣的想法。甚至這種想法是對他們的褻瀆。我想,這樣的淡淡的幸福,一生一世的相守,應該遠勝小說電影裡那些山無稜天地合,轟轟烈烈的愛情吧。

  做了兩天志願者,除了假期的早起是一種痛苦之外,推著輪椅到處跑也遠非一件輕鬆的事情。但是我們確乎是累並快樂著的,因為幫助別人,真的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雷鋒的故事說了太多,但是真正讓愛傳遞的並非是學習誰就可以達到的,它更多靠的是一種本能。愛是一種很玄的東西,予人玫瑰,手留餘香。它能讓你在愛人的時候,感受到一種被愛著的幸福。

  做志願者是為了傳遞愛,做普通人又何嘗不是?一個殘疾人坐著輪椅從千萬裡之外來到瀋陽,本就是一個奇蹟,這是一個人類的奇蹟,是一路上每一個不起眼的路人甲所締造的奇蹟。歌裡唱得耳熟能詳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那麼我相信,世界終將是一個美好的人間。

  還有一點是意料之外的,作為志願者,我在殘疾人身上看到了他們對生命的感悟。我想因為他們不像我們這樣忙碌著去活著,而是有更多時間來思考。做志願者前一天我聽到人人網上分享的叮噹的歌,《我是一隻小小鳥》: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是睡不著,我懷疑是不是隻有我的明天變得更好,未來會怎樣究竟有誰會知道,幸福是否只是一種傳說,我永遠都找不到?

  叮噹厚實而滄桑的聲音,彷彿有一種特別動人的魔力。當時覺得這首歌特別符合殘疾人的想法吧。想不到的是,我碰見的每一個殘疾人都是快樂的。他們在怪坡張開雙臂自由飛翔,他們拍照時翹起輪椅擺出俏皮的姿勢,他們在輪椅上用肉挑逗著籠中的老虎。他們並不急躁,他們安靜而恬淡。最後照集體照的時候,他們每個人都笑得燦爛,那是純粹的滿足。

  有個大叔平靜地和我提起“我和你經歷不一樣,我沒有上過大學,我高中只上了一週。”大概少了學業和工作的壓力,他們可以更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

  看到網上有個段子:上天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因為每一個人都覺得上天對自己是不公平的。事實上,他們是最有理由覺得上天對自己不公平的,但是他們卻沒有抱怨過,也許抱怨過,又釋懷了,於是他們說:“這樣也很好啊,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他們戰勝了身體的缺陷,有的甚至考到了駕照,沒有抱怨,也沒有妥協,他們就這樣淡然地與命運抗爭著。

  而身體健全的我們卻不斷抱怨著,學業的負擔,生活的壓力。前幾天又有人從高樓墜下,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人生。人生中不如意的十之八九,有時候只有學會滿足和適應,堅持而不妥協,才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另外,作為一名醫學生,我們應該有更多的感悟。

  有個殘疾人大叔,彷彿一個沉默寡言的人,熟悉了之後話就多了起來。得知我們是學醫的之後,他多次和我說起,他以後就指望著我們了,研究研究怎麼治療脊髓損傷。我不知道該怎麼告訴他這種脊髓損傷是不能完全治癒的,只能點頭。想起老師上課時說的讓我們震撼的話:“其實沒有幾個病是我們真正能治好的。”生命科學和工科不同,在生命面前,我們永遠是渺小的,太多的難題我們無法攻克,太多的疑問我們無法解答。救死扶傷是我們的職責,但是我們真的承擔得起這份責任嗎?頓覺惶恐,作為一個承擔別人生命的人,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呢?醫學的發展和繁榮,需要我們一代人共同的奉獻。

  志願者活動結束了,但是人生仍在繼續。作為一個醫學生,更作為一個人,我們有責任讓愛傳遞下去,有責任不抱怨地堅持自己的學業,從而擔負起他人的生命。

  當微風拂過大地,當陽光灑滿天空,再濃密的烏雲終將散去。暴風雨掀起的巨浪改變不了海底的寧靜。當春天又一次驅走寒冷,那些殘缺的樹木,那些貧瘠的土地,總會抽出新綠——希望總是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