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破解農田水利建設資金難題

  在我國全面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農田水利建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增效與增收,而且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基礎設施保障。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受到各方面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國內在農田水利建設中普遍面臨嚴峻的資金難題,導致部分地區的農田水利建設舉步維艱,嚴重影響到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發展。因此,在新的環境與背景下,我們必須深入探討破解農田水利建設資金難題的策略,從而實現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穩定、和諧發展。

  1.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籌資政策的變革

  建國以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籌資政策,特別是近年來,國內加快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籌資政策的變革步伐,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果。從籌資政策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其主要經歷了三個變革階段:

  1.1 在1949年-1980年,國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籌資政策處於集體出資為主,國家出資為輔的階段。1952年國務院頒發了《關於1952年水利工作決定》,其中明確提出:在溝渠、塘堰、渠道、井、泉與水土保持等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中,應以組織和發動群眾力量為主,從而奠定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以集體出資、收益的格局。

  1.2 在1981年-2004年,國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籌資政策處於各級地方政府與農民投入為主,國家投資為輔的階段,展現了市場化籌資的特徵。特別是在我國全面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計劃經濟體制逐步瓦解,家庭承包經營成為新的形勢,而在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由於大量農民進城務工,而相應的配套措施尚未完善,而導致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進入投資嚴重不足的時期,而且籌資過程中也缺乏明確的管理主體。

  1.3 從2005年到至今,國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籌資政策處於國家投資為主,而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投資為輔的階段,形成了多層次、多渠道的籌資格局。特別是在我國取消“農業稅”與“兩工”的背景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存在日趨明顯的事權與財權匹配問題,所以,國家加大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

  2.國內農田水利建設中資金難題的引發原因

  從國內農田水利建設的現狀而言,總體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但是資金難題卻是客觀存在的,如果不能對於引發各類資金難題的原因進行有效的分析,將嚴重影響到我國農田水利建設事業的發展。結合筆者多年從事都江堰人民渠水利工程建設及維護工作中財務管理的經驗,總結了以下兩方面的引發資金難題的原因:

  2.1 農田水利建設的籌資機制滯後

  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前,農業生產是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基礎的,興修水利與農業生產的利益具有一致性,所以,農民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的積極性較高。但是在改革開放以後,農村的經濟政策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於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農村土地數量的減少,更多的農民選擇進城務工,農民對於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性明顯降低。近年來,國內的農田水利建設呈現出規模大、工期長、投資大的特點,而且強調建設中的專業化與機械化,農民的投工、投勞需求大幅下降,而傳統的籌資機制已經不適應新的時代,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由於當地政府自籌資金的能力相對較弱,單純的依賴於財政撥款是不現實的,從而導致農田水利建設發展滯後的局面。

  2.2 資金投入不足,主體責任不清

  在我國已經建設的農田水利工程中,國家和各地政府的財政資金投入佔據主體地位,其次為社會資金籌集。但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家的投資重點更多的集中於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城市防洪、大江大河治理等方面,對於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投入逐年遞減。各地政府比較重視農田水利建設,但是由於自身財力資源有限,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另外,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由於受到歷史原因與經濟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主體責任不清的問題,導致很多在建農田水利工程因後續資金不足或資金管理不善,而出現管理日漸荒疏的現狀,嚴重阻礙了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程序。

  3.破解農田水利建設資金難題的對策

  在我國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是十分重要的,而從國內的實際狀況而言,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對策破解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難題。

  3.1 廣闢投資渠道,用活用好各類資金

  在國內今後的農田水利建設中,應積極開闢投資渠道,如:政策融資、利用外資、政府投資、銀行貸款、社會融資、個人捐資等,以廣泛的資金來源渠道,促進農田水利建設的全面發展。都江堰水利系統紫坪埔水庫水利樞紐工程正是利用了政府投資、社會融資、銀行貸款等資金來源方式。在吸引到足夠的投資後,應注重各類資金的用活、用好,特別要強調“誰投資,誰受益”的基本原則,而且要逐步完善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制度,積極建設民營水利工程,從而實現由存量資產向增量資產的轉變。另外,在農田水利建設中,應將民間資本作為主要籌資渠道,並樹立民營農田水利建設的主導地位,實行“捆綁使用資金”的方式,有效提升各類資金的使用效益。

  3.2 構建多主體、多渠道、多元化的籌資體制

  在新時期的農田水利建設中,籌資體制的構建必須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而且要符合農田水利設施的準公共產品或公共產品屬性。特別是在我國社會經濟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應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與條件,構建多主體、多渠道、多元化的新型農田水利建設籌資機制。在農田水利建設籌資體制的構建中,必須要注重其所具備的公益性、戰略性與基礎性等屬性,進一步明確各方投資的主題與次要地位,充分發揮國家和政府的主導地位,從而實現籌資體制的逐步完善。另外,在農田水利建設籌資體制的改革與完善中,應儘量構建以市場或農民為投資主體的機制,更多的吸引民間資金,從而真正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使各方投資主體享受到相應的收益。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田水利建設是促進我國農業發展的命脈,而且是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農田水利建設中,必須在對資金難題進行綜合分析的前提下,採取行之有效的對策,從而促進國內農田水利建設事業的全面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