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優秀論文

  數學是知識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識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順序和度量的科學均和數學有關。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的引入策略

  一、在有趣中學習數學

  有趣是對學生最大的吸引力,數學課歷來給人的印象就是嚴謹、周密,這導致大部分的中職學生覺得數學枯燥無味且晦澀難懂,因此不願意認真學習數學。筆者通過讓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來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主動思考問題。

  1.遊戲引入

  美國數學家馬丁·加德納曾說過:“喚醒學生的最好辦法是向他們提供有吸引力的數學遊戲、智力題、魔術、笑話、悖論、打油詩或那些呆板的教師認為無意義而避開的其他東西。”將數學遊戲引入課堂,能讓數學變得好玩、充滿樂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有效地改變中職數學課堂存在的種種不良現狀。

  比如,筆者在上比較實數大小這一課內容上,就是通過一個“我討厭分數”的遊戲來引入學習內容,遊戲規則如下。

  ***1***教師準備4組題目,每組有6~10個小題,每個小題都是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

  ***2***遊戲人數4~6人。先請第1位同學隨機選一組,教師說“遊戲開始”,PPT依次給出這幾個小題,每題之間切換時間只有1秒,具有較強的挑戰性。

  ***3***學生只要回答“大於”或“小於”,教師在黑板上記錄,答對最多的同學給予獎勵。

  遊戲結束後,教師可以先請參加遊戲的學生來談談他們的答題策略,進而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給出比較實數大小的一些方法。

  2.懸念引入

  懸念是靈感的火花 ,它能使人產生心理追蹤 ,造成一種“欲知不得,欲罷不能”的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誘導學生興致勃勃地去猜想,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愛好,乃至非要弄個水落石出不可。

  筆者在上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一課時,就通過和學生對話的形式創設了一定的懸念,引起學生的注意。

  師:一塊長和寬都是1.3米的正方形地毯,能不能把它改成長2.1米寬0.8米的矩形地毯呢?

  生:正方形地毯的面積是1.69平方米,而長方形地毯的面積是1.68平方米,除非裁掉0.01平方米,否則做不到。

  師:下面讓你們看看我是怎麼做到的。先把地毯按圖1所示的尺寸裁剪成四塊,然後按圖2的樣子把這四塊拼在一起縫好,就變成了長2.1米寬0.8米的矩形地毯。

  生***納悶***:這是怎麼回事呢?0.01平方米的地毯到哪裡去了?

  師***賣關子***: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嗎?學習了這節課的知識後你就能解開謎底啦。

  教師在上課的一開始就有意設定了這樣一個懸念,學生帶著問題聽課,使他們產生探求問題奧祕的心理,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了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二、在真實中學習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最終迴歸並服務於生活。對學生而言,最好的老師就是生活,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1.實踐引入

  自己去發現的最好方法就是實踐,實踐是啟發心智與興趣,達到身心愉悅的最佳方式。寓教於樂,樂中求教,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橢圓的定義與標準方程的課前,發給每位學生一張圓形紙片和一張固定了一段線繩的硬紙片

  ***1***圓形紙片中,點A是圓內不位於圓心的一個點,點B1、B2、… 、B32是圓周上32個等分點。要學生按這樣的步驟進行:摺疊圓紙片,使圓周上的點B1與點A重合,展開紙片後得到一條摺痕,重複上一步驟,使圓周其餘各點與A點重合,得到32條對應的摺痕,最後展開紙片,可以發現未被摺痕覆蓋到的區域正是一個橢圓的形狀。

  ***2***硬紙片,讓大家用鉛筆尖將線繩拉緊,並保持線繩的拉緊狀態,筆尖在硬紙片上慢慢移動,觀察所畫出的圖形,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到筆尖所在的點到兩個定點的距離之和保持不變,為引出橢圓的定義做好了鋪墊,埋下了伏筆。

  通過讓每位學生自己親手畫橢圓,使他們對橢圓的形成過程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能充分地理解橢圓的定義,為後續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通過動手實踐,營造了“做”數學的氛圍,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智力環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來。

  2.生活中的例項引入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引入與解決,讓學生意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與數學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抽象成數學問題,並用數學方法予以解決。

  在角的概念推廣中引入遊樂場摩天輪的案例,每一個轎廂掛著一個旋臂,很多學生都玩過。在教學“角的概念推廣”這一節課之前,可以用這個學生熟知的娛樂設施來引入。甲、乙兩位學生同時登上摩天輪,旋臂轉過一圈後,甲下了摩天輪,乙繼續乘坐一圈,旋臂轉過的角度分別是多少呢?甲乙兩人分別在摩天輪的前後兩側看旋臂轉動,甲看到旋臂是按順時針方向轉動的,那麼乙看到的是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的,轉動方向不同對角度有何影響呢?把摩天輪的中心當做一個點與直角座標系的原點重合,把某根旋臂看作射線,轉動過程中該旋臂出現在不同的象限或落在座標軸上,從而形成象限角和界限角,該旋臂還會重複出現在同一象限內,從而形成終邊相同的角。這些讓學生望而生畏的概念都可以用摩天輪這個學生熟悉的設施來引入,讓學生真實體會到數學是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

  三、故事或數學史引入

  大人小孩都愛聽故事,職高學生也不例外。筆者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發現所任教的三個班級愛聽故事的學生佔了80%左右。教師可以將職高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傾向引向課堂,來搞好數學課的教學。結合教材內容精選一些故事、數學史或典故進行教學,可以將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很有趣味,從而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掌握知識、增強能力。比如在教學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之前,可以講講國王和國際象棋發明家之間的故事;在教學離散型隨機變數的期望之前,可以講講概率論起源的故事;在教學複數之前,可以講講數字的發展史、數學史上的第一次危機;在教學解析幾何之前,可以講講創始人笛卡兒的故事等等。

  在技工院校的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使筆者意識到,一個精彩的、獨具匠心的課堂引入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動力。數學教學的引入策略很多,教師可以依據不同教材內容選擇最好的引入材料和方法,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改變數學課堂上沉悶的學習氛圍。

  篇2

  淺談資訊科技與中學數學的有機整合

  21世紀是資訊化的時代,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正在日新月異地改變著我們。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作為從事數學教育的工作者,把資訊科技和數學學科進行合理的整合,這是資訊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就資訊科技與數學學科整合,做出了相關闡述。

  資訊科技中學數學課程整合實現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融合”,即實現數學資訊化。它要求突出作為整合主動因素的人的地位,並且以實現人與物化的資訊之間、網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融合。筆者就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整合進行淺析。

  一、數學資訊科技課程設計的必要性

  所謂網路與課程整合,就是將資訊科技有效地融合於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來建構一種理想教學環境,以實現一種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新型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應用資訊科技,實現教學內容的資訊化、教學過程的策略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教學資源的資訊化,藉以更好地提升教育質量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整合,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模式的必然要求。

  1.資訊科技課程設計內容要有價值性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內容既要遵循一般教學內容的規律性,又要體現由於資訊科技環境帶來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表現形式以及教學內容組織的變化。資訊科技課程內容的價值性就在於為知識傳授與學習者有效學習提供良好載體,它的價值因教學內容與資訊環境的結合而得到體現。首先,在教學內容選擇上,遵循基礎與啟發拓展相結合。其次,在教學內容組織上,遵循漸進與自主選擇相結合。再次,在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上,採用多種媒體形式有機結合。

  2.學生要主體參與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者學習動機。在資訊科技課程設計中,要考慮有利於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創設問題。

  ***2***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參與討論,自我測評,模擬實驗,在主動獲取知識同時,培養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方式

  1.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資訊科技可以提供資源環境

  人類社會已進入資訊時代,計算機網路教學實現了資源共享,多媒體教育教學資源庫提供了針對性的素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各種教學資源都可以從Internet獲取,資訊科技可以為數學教學提供資源環境。如教學《扇型統計圖》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網際網路搜尋引擎直接查詢經濟發展的有關資料,通過實時查詢,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是來源於實踐、應用於實踐的,同時也使學生了解到網際網路具有巨大的資訊資源。

  2.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資訊科技可作為演示工具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把資訊科技作為演示工具,即計算機輔助教學。如在教學《點、線和麵》時,學生對於三者之間的關係即點動成線,線動成面很難理解,這裡經過教師利用計算機的演示,很容易理解。縮短了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為學生迅速掌握知識架起了橋樑,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觀。

  3.在數學教學中,資訊科技可作為交流工具

  在一些已經建成校園網和已經聯入網際網路的學校,數學教師已不再是獲得數學知識的唯一知識源,學生通過訪問網路上與數學知識相關的網站獲取知識,通過參加BBS,互發E-mail等形式進行數學問題的討論,教師就由知識的傳道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針對教學目標合理設定問題,讓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流、討論,這樣就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闡釋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又可及時借鑑他人的意見。

  4.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資訊科技可作為情境探究和發現學習工具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資訊科技可作為情境探究和發現學習工具,讓學生運用多媒體手段化靜為動。如教學《軸對稱》時,教師先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一隻會飛的蝴蝶,這隻蝴蝶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讓同學們根據蝴蝶的兩隻翅膀在運動中不斷重合的現象很快就理解“軸對稱”的定義,並受此現象的啟發還能舉出不少軸對稱的其他例項。這時再讓學生在幾何畫板上顯示出成軸對稱的兩個三角形,並利用幾何畫板的動畫和隱藏功能,時而讓兩個對稱的三角形動起來,使之出現不同情況的對稱圖形;時而隱去或顯示一些線段及延長線。在這種形象化的情境教學中,在老師的指導和啟發下他們會認真觀察、主動思考,並逐一找出對稱點與對稱軸之間、對稱線段與對稱軸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學生們就很自然地發現軸對稱的基本性質並理解相應的定理,從而實現了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檢驗出自己猜想的錯誤,經過獨立思考分析錯誤的原因,不斷產生錯誤,不斷糾正錯誤,這個過程有時要反覆多次,才能產生一個正確的結果,這樣保證了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總之,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必然發展趨勢。在教學觀念、教學模式不斷髮展推進的今天,作為數學教師,應該把握資訊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努力探求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裡自由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