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備考資料

  隨著中考的來臨,你做好哪些複習準備了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以供大家學習。

  :公平和正義

  1、對公平的理解相同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個體,面對不同的問題,對公平有著不同的理解。公平體現著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對權利的尊重、對自身力量的肯定。

  2、你認為什麼是公平?1公平是得到自己該得到的2處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承擔他應分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的利益。

  3、公平對於社會穩定和發展有哪些作用?1公平有利於社會的長治久安2有了公平,社會才能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每個社會成員的生存和發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們才可能通過誠實勞動,得到自己應得的東西,滿足自己的合理期望,從而調動自身的積極性。3才能促進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4、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1公平總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公平總是相對的,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不能達到絕對公平。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要為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作出不懈努力。

  5、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我們應該怎麼辦?1增強權利意識,善於尋找解決途徑,用合法的手段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2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客觀地對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3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鬥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6、公平合作有什麼意義?社會需要合作,合作是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這種合作中,人們各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應有的發揮,個人的利益得到應有的保障,同時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內耗,推動社會高效和諧地運轉。

  7、如何才能與他人進行公平合作?為了更好地合作,我們需要承擔自己應該做的,決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則對其它人不公平。只有做了我們該做的,才可能獲取自己該得的。當我們付出的時候,同時也在收穫著別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於我們順利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

  8、什麼是正義行為,什麼是非正義行為?凡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正義行為。凡是阻礙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損壞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非正義行為。實施正義行為,不做不正義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1非正義行為的危害是什麼?非正義的行為,會損害別人的權利的機會,進而危害整個社會。

  2面對非正義的行為,如果選擇消極態度會有什麼危害?無疑會助長非正義行為的擴散,最終損害的將不僅是某一個人的利益。它將損害整個社會的利益和我們自己的利益。

  9.正義感的具體內容有哪些?1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會對正義行為表現出讚賞和崇敬之情,對正義充滿嚮往和追求,會樂於把對正義的崇尚之情付諸行動。2而面對非正義行為,則會產生不安、不滿、憤怒等情緒,乃至採取行動來維護正義。

  10.為什麼要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3這是做人應該具有的優良品德

  11.怎樣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如果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夠採用正當方式,奮起抗爭;如果看到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他人身上,能夠見義勇為、匡扶正義,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注意未成年人,既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又要見義巧為,要儘量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維護正義。

  12.正義制度有什麼作用?1公正的對待,必須有正義的制度來保證,制度是以公開宣佈的程式和規則組成的系統,其正義性在於它不是為少數人制定的,而是為所有社會成員的利益制定的2正義因制度而有保證。有了正義制度,即使是處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處在社會最不利地位的群體,也是得到社會的關愛,而不會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13、正義與公平的關係是怎樣的?當我們參與社會合作競爭的時候,正義的制度給予人們公平合作的支援和保障;當我們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公平的獲得也需要正義的制度作為支撐。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正義的制度就沒有真正的公平。

  14、我們應該怎樣自覺維護正義?1從小自覺樹立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為榮的意識形態,養成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的良好習慣,以實際行動維護正義2做有一個正義感的人。

  :愛在屋簷下

  一.我知我家

  1.家庭關係的建立

  1家庭的含義

  家庭是由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而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2家庭關係確立的幾種情形

  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式結婚,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係結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式收養而組成家庭;隨父母再婚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與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與子女間的法定權利義務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3家庭結構的型別

  現在常見的幾種家庭型別,即核心家庭、主幹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

  2.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

  1與父母的血緣關係不可改變

  父母子女關係的確立,絕大多數基於血緣關係。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係無可選擇、無法改變。

  2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

  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瞭解家人的好品質,瞭解好的家風

  填寫家庭樹,看看自己家庭結構的型別;講講好的家風、好的傳統、家庭裡出名的人。

  二.我愛我家

  1.大人講我小時侯

  1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

  2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

  3我們盡享家庭的親情和溫暖

  2.無悔的奉獻

  1父母對家庭的貢獻——誇誇自己的父母

  2父母對子女之愛——概述母愛和父愛

  母愛是最無私的;父愛如山,深沉嚴格。

  3父母對子女的義務——父母養育子女是法律規定的必須履行的義務。

  3.感受家庭溫暖

  1從各個方面感受家庭帶給我們的溫暖

  家是人們的情感棲息地、物質生活後盾、安全健康保障、娛樂天地、天然學校和今後發展的大本營。

  2熱愛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觸最深的話,表達對父母的敬愛之情。

  :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這就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認了受教育既是我國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又是一項基本義務

  1為什麼說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教育能為人的一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礎。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類知識急劇增加,社會競爭空前劇烈的形勢下,一個國家的公民只有通過接受教育,才能掌握知識,增長才幹,豐富和完善自己,才能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享受現代文明。受教育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和生活,是每個人自身生存和發展的要求,是我國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

  2為什麼說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我國實現現代化,科技是關鍵,基礎在教育。教育不僅能改變個人的命運,而且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從國家發展對公民的要求來說,受教育又是我國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每個公民都有責任通過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2、要怎樣珍惜受教育權利,履行受教育義務?

  1要堅持是自己受到法律規定年限的教育,依法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利;同時也要遵守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的規定,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2樹立“振興中華”的理想和信念,培養良好品德;確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建設祖國的本領;強健體魄,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努力使自己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3爭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知識新勞動者將取代傳統的體力勞動者。我們要在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正確接收更高程度的教育,積極通過不同方式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