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務員片段閱讀訓練題答案解析

  河北公務員考試中的片段閱讀題有一定的難度,想要提高答題準確率,就需要做好充足的練習。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河北公務員片段閱讀訓練題解析,供考生提高訓練。

  河北公務員片段閱讀訓練題***一***

  1、古人種植的時候需要雨水,行船的時候需要有風,水和風能夠按照季節準時而至,古人便把這種自然現象和秩序叫做“信”。有了“信”,人們才能進行生產勞動,才能正常生活。所以他們總是誠心誠意地祈求上天或神仙來保佑,以便得到準確、實在的“信”。後來人們認識到人類自身也需要這種信,而人之信需要由“誠”來保證,來實現。“誠”指人內心的一種態度,信是誠的外在表現;“誠”與“信”是一體兩面。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誠信的由來 B、中國古代特別重視誠信

  C、對“誠”與“信”的繼承 D、一體兩面的“誠”與“信”

  2、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體現了當今 全人類的普遍價值觀念,極富現代意蘊。這些內容。既是民族的,又是全人類的: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我們把這些內容用國際社會容易理解的形式對外傳播,比較容易得到認同,從而有助於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親和力,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軟實力。同時,這也有助於在全世界塑造我們國家的文明、友好、開放、包容的形象.

  這段話主要談論的是:

  A.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B.提升我國軟實力的途徑

  C.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 D.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3、亞洲的困境在於——破壞環境的力量正是創造經濟奇蹟的動力,經濟增長意味著更多產量、更多工作、更多餐桌上的食物,但是也意味著更多的煙霧被排放,更多的樹木被砍伐,更多化學物質傾向河流。

  這段話主要說明的是

  A.亞洲的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存在衝突 B.環境問題制約著亞洲經濟的長期發展

  C.綠色產業將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D.亞洲的經濟發展以資源的過度的消耗為代價

  4、懷舊是人的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愫。懷舊之所以在經過歲月淘洗之後歷久彌新,並非由於它本身具有多大的魅力,而是舊事能給回憶的人以深思的素材,使人們於曾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某種或劇烈或斷裂的變動過程中,觸發生活的感悟,或是從中汲取生活的動力。

  符合這段文字的內容是:

  A.懷舊是一種情感,具有一定的心理功效 B.對過去的事情的回憶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

  C.懷舊的物件是引起生活發生劇烈變化的事情 D.懷舊的原因在於舊事對人具有特定的積極作用

  5、已經沒有多少人注意到瓶裝飲用水的“真實身份”了。在商業部制定的軟飲料分類國家標準中,瓶裝飲用水是作為“飲料”一類定義的,其中包括了“飲用天然礦泉水、飲用純淨水和其他飲用水。”現在幾乎沒人把它當作飲料。它並非像形形式式的碳酸飲料那樣可以選擇,在人們看來,它們是一個整體,是城市日常生活飲用水源的組成部分——可供選擇的,無非是品牌。

  這段話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A.對瓶裝飲用水的定義需要修改 B.市場上瓶裝用水的品種太少

  C.各種品牌的瓶裝飲用水差別甚微 D.喝瓶裝飲用水已是極其自然的事情

  河北公務員片段閱讀訓練題答案

  1、答案:A。文段材料可以劃分為兩個層次,前三句為第一層,講“信”的由來,後兩句講人需要“誠”來保證“信”的實現,於是就有了誠信。所以本題講的是誠信的由來。

  2、答案:C。本題不能選B。原因有兩點:第一文段的核心是“中國傳統文化”,選項不能脫離這一核心;第二提升我國軟實力只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現代價值的一個方面,不能單獨抽出來作為整個材料的論點。

  3、答案:A。材料結構非常清晰。第一個分句確立觀點:“破壞環境的力量正是創造經濟奇蹟的動力”,即亞洲的經濟發展與環境存在衝突。第二個分句從大氣汙***煙霧***、植被破壞***樹木***、水汙染***河流***三個方面對首句的觀點進行了事實論證。你認為“煙霧”和水汙染也屬於資源消耗麼?這樣分析就偏離題幹中心太遠了。D項的觀點本身是正確的,可是不是材料反應的觀點。

  4、答案 D。 這是一道判斷正誤題。“舊事能給回憶的人以深思的素材,使人們於曾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某種或劇烈或斷裂的變動過程中,觸發生活的感悟,或是從中汲取生活的動力”說的是人們懷舊的原因是這種行為的積極影響。 “懷舊之所以在經過歲月淘洗之後歷久彌新,並非由於它本身具有多大的魅力,而是……”,從這句話我們可以讀到兩點:第一,“而是”後面的內容顯然是作者想強調的內容。也就是說A項僅談懷舊的功效不切題,應談舊事對有特殊經歷的人有積極作用。第二,“之所以”說明這句談的是原因。所以D項最為符合。

  5、D.

  河北公務員片段閱讀訓練題***二***

  1. 中國學術歷來輕“術”。經濟學、金融學都是太低階的“術”,所以,它們往往被忽略。遺憾的是,時下的儒家研究學者還是不能走出用文化來談文化的圈圈,特別是以儒家文化來評價儒家文化,其結論當然不會是別的,用“四書五經”來看“四書五經”,只能是越看越美。如果脫離傳統儒家社會的實踐現實,不去研究特定文化背後的成因***特別是經濟成因***,那麼得出“以中華文明整合世界”這樣的認識就不奇怪了。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 中國文化研究缺少經濟成因分析

  B. 傳統中國學術歷來看輕經濟學科的價值

  C. “以中華文明整合世界”的想法輕率荒謬

  D. 當代儒家研究學者依然沒有走出輕“術”的窠臼

  2. 日前,IBM公司研發的電腦沃森戰勝了美國電視智力節目《危險邊緣》的兩名人類常勝,一時間,很多網友擔心,電腦越來越像人了,將會超越人類智慧。從深藍到沃森,人工智慧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電腦會代替人腦嗎?近幾年,每次有電腦戰勝人腦的事發生,都會有“終結者”之類的擔憂。甚至有人認為,電腦的計算速度正變得越來越快,不久的將來電腦將能夠模擬人腦、產生意識,並最終替代人類。

  作者對於“電腦替代人腦”這種觀點的態度:

  A. 作者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有可能實現電腦模擬人腦

  B. 看不出作者是否認同“電腦替代人腦”這種觀點

  C. 認同這種觀點,因為人工智慧技術不斷超越人類智慧

  D. 不認同這種觀點,因為人類是人工智慧技術的主宰者

  3. “筆墨當隨時代。”______________。時代主題的轉換要求文藝面對生活調整自身的姿態。隨著時代主題從戰爭與革命向和平與發展轉換,文藝的鬥爭思維向和諧思維轉型也就成為歷史的要求。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A. 只有與時代同步伐,文藝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B. 文藝的思維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時代生活的影響

  C. 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會帶來文藝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D. 時代主題往往是特定時代的反映,是政治思想的凝集

  4. 當前,資訊科技、視聽手段的空前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可以說,這是發明蒸汽機和電力以來,最偉大的科學進步。不少人認為,電視、電腦提供的畫面與音響,已足夠提供人類所需要的資訊與知識,超過了文字的功能。於是他們片面地認為,人類進入了所謂的“讀圖時代”。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 資訊科技的影響力在當前社會是非常重大的

  B. 影像所提供的資訊含量並不比文字負載的資訊少

  C. 對於資訊與知識的主要來源,很多人存在錯誤的看法

  D. 傳統文字的價值依然存在,並不會被影象資訊完全替代

  5. 縱觀歷史,所有的文明都深知教育的價值。實質上,每一種文明的巔峰狀態都伴隨著許多偉大學術中心的發展——古希臘、阿巴斯王朝巔峰時期的阿拉伯穆斯林、阿卡巴國王統治時期的印度和中國的唐朝時期都是如此。鑑於西方近幾個世紀的領先地位,如今西方擁有眾多全球知名大學便不足為奇。真正使這些西方大學出類拔萃的是,它們認為自己負有保護全人類的古老知識和發展學術前沿的使命。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 西方大學的成功之處在於重視學術研究,而不是以西方文明為導向

  B. 任何文明的興盛與歷史並無直接關聯,而是來源於教育事業的繁榮

  C. 重視人類文明的成果並使其不斷髮展進步是西方優秀學校的獨特之處

  D. 為了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中國的大學需要向西方眾多知名大學學習

  河北公務員片段閱讀訓練題答案

  1.【答案】A。解析:文段重點在最後一句,即之所以會得出“以中華文明整合世界”的認識,是因為中國學術歷來輕“術”,文化研究從來缺少經濟成因分析。B項“經濟學科”範圍太小,文段講的是文化產生的經濟背景,而非經濟這個“學科”,排除;C項,文段說的是為何會得出“以中華文明整合世界”的認識,而非批判這一認識的輕率荒謬,排除;D項僅指出了現在的狀態,且沒有明確指出“經濟成因”這個“術”的內涵,排除。A項準確地概括了文段的內容,為正確答案。

  2.【答案】B。解析:由“很多網友擔心”、“‘終結者’之類的擔憂”、“甚至有人認為”可知,文段的這些觀點都不是作者自己的,作者的態度在文段並未體現,由此可知B項正確。

  3.【答案】B。解析:橫線處前後的句子均圍繞“文藝”和“時代”展開,基於話題一致的考量,橫線處所填句子也不應脫離這一主線。C項不包含“時代”,D項不包含“文藝”,均可排除。A項說的是文藝的生命力與時代的關係,B項說的是文藝的思維方式受時代的影響。由“文藝面對生活調整自身的姿態”,“文藝的鬥爭思維向和諧思維轉型”可知,B項與文段的銜接更緊密,B項當選。

  4.【答案】D。解析:文段由資訊科技、視聽手段的發展引出“不少人”的觀點,即當前電視、電腦所提供的畫面資訊與知識,已經超過了文字的功能,於是人類進入了所謂的“讀圖時代”。由“片面地”、“所謂的”可知,作者對“不少人”的觀點是不認同的,也就是說文字的價值並不會隨影象資訊的發展而消失,其地位不可取代。選項中強調文字價值的只有D項,故當選。

  5.【答案】C。解析:文段共分三層,層層細化,先講“所有的文明都深知教育的價值”,再講“每一種文明的巔峰狀態都伴隨著許多偉大學術中心的發展”,最後說明了西方擁有眾多知名大學的原因在於“它們認為自己負有保護全人類的古老知識和發展學術前沿的使命”。

  分析邏輯關係可知,其意在強調的應是西方擁有眾多知名大學的原因,C項表述與此一致。A項“不是以西方文明為導向”的說法不正確。B項“任何文明的興盛與歷史並無直接關聯”沒有依據。文段沒有涉及中國大學,D項過度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