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親情的作文寫我的父親

  親情是一頓美味的家常飯,父親是火,旺盛熱烈;母親是油,細膩柔和。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能幫到你!

  篇1

  父親生於民國33年,也就是一九四四年的冬天。

  父親出生在一個小山村裡,家裡有著十幾二十畝天地,小山村也沒受戰亂的衝擊,父親和他的祖父,祖母,還有父母和父母的兄弟過著平凡、充實、樸實、勞作的生活。

  我的爺爺有兄弟四個,隨著解放,新社會的到來,整個家族在失去田地的艱苦歲月裡,幾個叔伯爺爺相繼去世,最後,爺爺四兄弟裡只留下爺爺一支。

  父親是長子,幾個弟弟相繼出生,那時正是公共食堂,科學不發達,又碰上自然災害,家裡的生活更加艱難了,經常性餓肚子,父親他們都吃過野草,甚至糠。穿的衣服也是奶奶紡出來的粗布。

  父親高小畢業,那時也算頗有文化的人,家裡兄弟他是老大,父親那時要跟著祖父下地幹活出工,和大人一樣勞作。好在,在他在二十歲那年順利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在廣西柿子當了一年炮兵,因被炮菸灰傷了肺部,一年後退伍了。

  從部隊復員回來,父親當上村裡的會計,經常要開會,要參加民兵訓練,所以很少要下地幹活。而且他每月還有四五塊錢的補貼,那時也算不錯了。父親說,那時相比其他人而言,父親過著最體面,最輕鬆恰意的生活。

  父親四兄弟,四個都長得很帥,我曾把父親年輕時候的照片放上網,被很多網友贊為小鮮肉,都問我那是誰?我說是我父親他們都不信,總問我怎麼沒遺傳到帥的基因,其實我也蠻帥的啦,只不過沒父親年輕時候那麼帥。

  父親在二十四歲時認識我的母親。我母親是地主成份。當年,外公是國民黨,在所在的部隊有一定的職位,在快要解放時不聽外婆勸,既不願去臺灣,也不願留在城裡,而是回老家買了地,他成了地主,在批鬥時死去。外婆受不了非人的折磨,放下五個孩子在鄉下,自己去了株洲,只是偶爾回來一次看看他們幾個。

  母親有五兄妹,外婆見不能養活,把小舅舅和小姨送了人。大姨媽、大舅舅和媽媽三人在鄉下相依為命,吃過不少苦頭,童年的母親營養不良,母親因病還差點死去,所以母親身體一直很虛弱,後來生活好點才慢慢好起來。

  父親和母親是通過媒人認識的,那時家裡窮,父親又有四兄弟,房屋也不多,外婆不願意母親嫁在農村,曾執意要母親跟她走。母親那時雖和父親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礎,見外婆執意不肯,也只好跟外婆走。

  那時父親不捨,送外婆、舅舅還有母親到縣城,本來母親他們要坐車走了,父親說:“要走也沒事,也不能餓著肚子走啊,要不去館子吃個飯吧!”

  於是,四人下了館子,就因為這頓飯,舅舅心軟了,幫著母親說服了外婆,讓母親留了下來,父親和母親終於走到一起了。

  後來,母親一直是外婆的牽掛,因為大姨媽嫁在株洲,過得還好,舅舅也頂職進了城,只有媽媽在農村,生活一直很艱難,所以外婆難過。

  二

  父親和母親結婚是在一九六七年冬天,照了張相,吃一頓飯就算結婚了,兩人就這樣就走到一起過了一輩子。據說當年結婚的被子都是借來的,沒幾天就被討了回去,可見當年生活之艱苦。

  一九六九年正月,大姐出世,七三年有了我,據說我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夭折了,然後才生了我。

  那時,爺爺奶奶,幾個叔叔,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家裡顯得很擁擠,父親下決心搬出來住。於是,父親在每天對上收工後,他就來到離老家兩裡多地的一個山上一個人開出一塊宅基地來。開山,做土磚,全是爸爸一人,很快父親在宅基地上建起四間土房,一間主臥房,一間廚房,一間收拾屋,一間關豬的小屋,土房雖是毛草房,在爸爸的辛苦勞動後,終於有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家。

  後來,妹妹出生,分田到戶。母親身子瘦小,妹妹出生後又碰上計劃生育,雖然醫生說母親身體虛弱,不宜做絕育手術,可當時村裡的婦女主任強硬,強迫母親做了手術。母親在醫院住了兩個月,幾乎不曾死去。那時,我們都還小,只有姐姐能幫父母乾點農活,母親身體一般,所有的體力活都落在父親身上。

  每到農忙時節,父親要育秧、犁田、除草、插田、踩田、打農藥,很多很多的事情都要去做,幹完農活,還要去菜園整理蔬菜,他整天忙個不停,雖然有母親和姐姐幫忙,但主力還是父親。

  後來我沒漸漸大了,能為父親分擔一些農活,父親才緩解了一些。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活也變得簡單和輕鬆了,但父親一直是家裡農活的主力軍。那些年,我一直搞樂隊,農閒時往往沒事,偏農忙時節我就有業務了,我一走,父親母親的擔子就重了。父親幹農活總是無怨無悔,為家裡做出很多貢獻。

  本來,他有機會走出農門的,上面有單位接收他,誰知當年的隊長不肯放人,一蹉跎,這事就黃了,父親只能一輩子臉朝黃土背朝天了。

  這幾年,我也災難不斷,早幾年腰椎間盤出,腿疼得不能走路,去長沙做了手術,剛剛恢復過來,誰知一場車禍撞斷我股骨,到今年快兩年了,股骨還沒癒合,事情也沒得到處理,想幫父親幹農活根本不可能了。

  父親今年七十二了,父親老了,他身上又有骨刺,只要一感冒或者陰雨天就疼痛,我看著心酸又心疼,便和他商量少種點田,少弄點菜,父親不肯,還和我說了很多道理,說他不會放棄田裡土裡的,這是做農民的基本準則。

  現在田裡還沒事做,但菜園裡事多,父親身體已經大不如前,只好減少勞動強度,每天做一些事情。每天我從家裡去店裡,都要經過菜園,看到菜園裡每天都有變化,雖然不大,慢慢的,菜園都被換上了新裝。這就是我勤勞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