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隧道

  隧道是埋置於地層內的工程建築物,是人類利用地下空間的一種形式。那麼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有哪些。

  

  世界上最長的鐵路隧道——聖哥達隧道

  2006年6月1日,穿越瑞士境內阿爾卑斯山的聖哥達隧道正式通車。這條全長57.1公里、耗時17年建成的隧道,取代日本的青函隧道成為全球最長鐵路隧道。瑞士聖哥達隧道全長57.1公里,1999年開工建造,2010年全線貫通,2016年修建完成。隧道總耗資125億瑞郎***約合830億元人民幣***,穿越阿爾卑斯山脈,將瑞士南北的義大利語區提契諾州和德語區烏里州連線起來。這條長達57.1公里的隧道穿越阿爾卑斯山中段,將瑞士烏里州城市埃斯特費爾德至提契諾州的博迪奧間的車程縮短至不到20分鐘。

  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日本青函隧道

  青函隧道是日本本州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之間津輕海峽挖通的一條海底隧道。南起青森縣今別町濱名,北至北海道知內町湯裡,經過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青函隧道的先導坑道打通。1988年3月13日,青函隧道正式通車,從而結束了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只靠海上運輸的歷史。

  全長53.9公里,其中海底段長23.3公里。隧道1964年破土動工,1987年正式建成,前後耗費23年。1988年隧道正式通車,結束了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只能靠海上運輸的歷史。

  青函隧道由3條隧道組成。主隧道全長53.9公里,其中海底部分23.3公里,陸上部分本州一側為13.55公里,北海道一側為17公里。主坑道寬11.9米,高9米,斷面80平方米。除主隧道外,還有兩條輔助坑道:一是調查海底地質用的先導坑道;二是搬運器材和運出砂石的作業坑道。這兩條坑道高4米、寬5米,均處在海底。漏到隧道的海水會被引到先導坑道的水槽,然後再用高壓泵排出地面。作業坑道則用作列車修理和軌道維修的場所。

  青函隧道的工期長達24年,共耗資6890億日元。隧道海底段長23.30公里。最大水深140米,最小覆蓋層厚100米,採用超前導坑和平行導坑法施工,以便提前探明地質情況並作通風、排水和出渣之用。平行導坑與正洞的中線間距30米,兩者之間每隔600米用橫向通道連線。陸上部分本州端長13.55公里,北海道端長17公里,各設3座斜井和1座豎井,由斜井底部開挖位於正洞與平行導坑下方居中的超前導坑。海底複雜的地質斷層和軟巖構造,曾出現多次嚴重滲水事故,其中一次僅排水就用150多天。為此,創造了防止隧道漏水等先進技術。

  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作為連線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還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長6.7公里,建設者們是在最深40米的海底將它們拼接成了一條海底巨龍。根據設計方案,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攏段最終接頭組成,每節管道長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單節重約8萬噸,相當於一艘航空母艦的重量。這些沉管採用工廠法預先製成,為此,大橋建設者在外海荒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沉管預製廠,並創下了澆築百萬方混凝土無一裂縫的世界奇蹟。

  該隧道是一條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設計使用壽命為120年的“巨無霸”,具備防撞、防錨、防火、防水、防爆等功能。隧道與東西兩個人工島一起,被稱為港珠澳大橋核心控制性工程,也被稱為交通工程中的“珠穆朗瑪峰”。

  它由東西島頭的隧道預埋段和每節排水量達8萬噸的33節預製沉管以及長約12米重達6500噸的“最終接頭”拼接而成,全長約6.7公里,是迄今為止世界最長、埋入海底最深***最深處近50米***、單個沉管體量最大、使用壽命最長、隧道車道最多、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它們構成的海底通道,不僅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之一讓出了通道,也為棲息在這裡的中華白海豚留下了自由遨遊的空間。

  世界上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

  是中國自行設計施工的世界最長的雙洞單向公路隧道,北起西安市長安區青岔,南至商洛市所轄的柞水縣營盤鎮,是國家規劃的包頭至北海、銀川至武漢兩條公路西部大通道共用的“咽喉工程”,是溝通黃河經濟圈與長江經濟圈的交通樞紐,也是陝西“三縱四橫五輻射”公路網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18.02公里,雙洞總長36.04公里。

  該隧道是國家公路網規劃的西部大通道包頭-西安-重慶-北海、銀川-西安-武漢線上的特大控制性工程,是溝通黃河經濟圈與長江經濟圈的交通樞紐,也是陝西省“三縱四橫五輻射”公路骨架網中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溝通秦嶺南北地區交通的控制性工程。它的建成對促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陝西省與周邊省市的經濟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北起西安市長安區五臺鄉,南抵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進口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石砭峪鄉青岔村石砭峪河右岸,高程為896m;出口位於柞水縣營盤鎮小峪街太峪河右岸,高程為1026m。洞內設人字形縱坡,最大縱坡為1.1%,最大埋深為1640m。隧道單洞全長18.02公里,雙洞長36.04公里。隧道按雙向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隧道淨寬10.5米,限高5米;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總投資31.93億元。

  陝西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躍居西部第一。高速路的貫通在秦嶺腹地創造了一個神話,而公路建設者們希望在三秦大地上再造奇蹟。秦嶺終南山隧道只是陝西交通建設大發展的一個小小縮影。過去五年,是陝西交通建設投資最大、建設規模最大、交通發展最快的五年,“中國第一隧道”貫通,南北大通道西安至陝蒙界高速全線貫通,鐵路縱貫南北、形成了1100多公里的“鐵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