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駱駝破甕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選自《百喻經》,全稱《百句譬喻經》,是古天竺高僧伽膃肭從修羅藏十二部經中抄錄出譬喻,集為一部,共一的搜房的肯定死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學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較為特別的一種。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殺駱駝破甕文言文原文

  殺駱駝破甕

  出處:《百喻經》

  昔有一人,先甕②中盛谷。駱駝入頭甕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為憂③。有一老人來語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當斬頭,自能出之。”即用④其語,以刀斬頭。既殺駝,而復破甕,如此痴人,為世人所笑。

  殺駱駝破甕文言文註釋

  ① 選自《百喻經》。《百喻經》的全部名稱為《百句譬喻經》。天竺僧人伽司膃肭從修羅藏十二部經中抄錄出譬喻,集為一部,共一百個故事。

  ②甕:一種口小腹大的陶器。

  ③以為憂:以之為憂,為此事發愁。

  ④用:採納。

  殺駱駝破甕文言文翻譯

  從前有一個人,一開始把糧食存放到了甕中。一頭駱駝偷吃糧食把頭伸到了這甕中,結果頭被卡在裡面出不來了。因為駱駝的頭出不來,這個人就為此事發愁。有一個老人來到見了就說:“你不要發愁,我教你一個能讓駱駝頭出來的方法。你把駱駝的頭斬斷,自然就能夠出來了。”這個人聽了隨即就採納了老人的意見,用刀把駱駝頭斬斷了。已經殺死了駱駝,進而又要把甕打破才能取出糧食。這樣行事的人,被後人所恥笑。

  他白白殺死了駱駝結果還是要打破甕才能取出糧食,不加思考的聽信別人的話,結果白白損失了東西還未達到目的,所以會被人恥笑。

  殺駝破甕出處

  選自《百喻經》,全稱《百句譬喻經》,是古天竺高僧伽膃肭從修羅藏十二部經中抄錄出譬喻,集為一部,共一的搜房的肯定死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學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較為特別的一種。《百喻經》中的故事詼諧風趣,含義廣博深刻,很受中國人民的喜愛,因而流傳極為廣泛。

  本書為第五世紀印度僧伽斯那所集。書末有作者的後記六頌。頌後記雲:“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花鬘》竟。”《痴花鬘》當是本書的原名。宋元明藏本第一喻前有序品三百餘字,說佛在王舍城鵲封竹園,為異學梵志五百人說此經,與僧伽斯那跋頌不符,顯然是後人所加。本書的寫成正是印度寓言文學的盛時,也是有名的《五卷書》***婆羅門學者所撰用來教授貴族子弟的一部梵文寓言集***流行的時代,可謂應時之作,但在印度,直到現在沒有發現它的梵本。

 

  本書譯者求那毗地,中印度人,是僧伽斯那的弟子。聰慧強記,能誦大小乘經十餘萬言。僧伽斯那所集百喻,他悉皆誦習,並深明其意義旨趣。他於南齊建元初***479***來建業,住毗離耶寺,永明十年***492***九月十日譯出此書,同時並譯出《須達長者經》及《十二因緣經》各一卷,後於建業止觀寺攝受徒眾,甚為有名,中興二年***502***寂於止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