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繪畫與插圖之間的淵源

  傳統繪畫幾千年前便伴隨人類發展至今,而插圖則被視作上世紀的產物,它的產生和發展與傳統繪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插圖與傳統繪畫的興起歷程

  人類最早的造型藝術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3萬到1萬多年之間,包括壁畫、巖畫、雕刻、建築等,可以說是傳統繪畫的雛形。此時的人類正處在原始社會,大多以捕獵狩獵為生。在洞穴中描繪的狩獵場景與植物紋樣,主要源於當時人類對自然規律認識的不足,人們認為上天主宰一切,便將獵物繪製出來利於以後更好地獵捕,這樣最原始的繪畫應運而生了。人類與生俱來的自發性的繪畫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因為地理、環境和人文等方面的因素形成了很多畫種和派別,但總體來說,應以中國的水墨畫和西方的油畫為代表,從事創作的多是一些職業畫家。

  插圖藝術的發展,也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最早的插圖是以版畫形式出現的,這是有其實用性的原因,因為版畫利於印刷和流通。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版畫作品為唐肅宗時刊印的《陀羅尼經咒圖》。宋、元時期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印刷技術的提高,書籍插圖有了長足的進步。到了明清,通俗小說的繁榮與發展進一步推動了書籍插圖的革新,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已有代表性的畫家出現,即陳洪綬、崔子忠,人稱“南陳北崔”,其中陳洪綬繪製了《西廂記》、《楚辭》、《博古葉子》等文學作品的插圖。

  由他設計稿本,畫好後交由當時著名的刻工上板篆刻,這些插圖顯示出了陳洪綬豐富的想象力、非凡的構圖能力以及變換線描的能力。但由於當時並未有插圖師這一概念,美術史上的資料多將其歸為人物畫家,可見早期插圖還是歸為傳統繪畫門類,是在隨後的社會發展中逐漸分離出來的。

  歐洲的插圖歷史與我國相似,最早也是運用於宗教讀物之中,後來,才被廣泛運用於自然科學書籍、文法書籍和經典作家文集等出版物之中。19世紀現實主義繪畫大師阿道夫·門採爾生前為許多歷史著作繪製裝幀插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門採爾蜚聲畫壇就是藉助1893年為《弗里德里希大帝的歷史》所描繪的插圖。這組插圖真實再現了弗里德里希大帝時代的歷史風貌,展現了藝術家紮實的素描功底。

  19世紀中後期至二十世紀初,整個世界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藝術同樣如此。以科學再現客觀物象的印象主義畫派吹起了號角,隨後繪畫風格愈發的多樣化,由後印象主義而催生的“納比社團”崇拜高更的新畫風,追求藝術中的象徵意味,其代表人物是波納爾,他不單是一位畫家並且還很有設計才能。波納爾為《白色雜誌》所作的石板畫,以及為一些劇院創作的舞臺設計,還有他為文學小說所做的插圖,都很有現代感。此時插圖雖沒有系統地從傳統繪畫中分離出來,但在某些方面已呈現出與繪畫的差異性。

  歐洲現代藝術的興起無疑加快了新藝術門類的形成,藝術設計以獨立的學院形式產生,當時德國的魏瑪包豪斯學院便集聚了一群新新的藝術家。隨著20世紀初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的出現,插圖設計廣闊的大門便逐漸被開啟,它的黃金時代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首先在美國開始的。但是,此時的插圖明顯帶有繪畫色彩,而從事插圖的作者也多半是職業畫家。

  傳統繪畫與現代插圖的研究範疇

  現代插圖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基本特徵、實用價值、產生和形成的目的、原則,以及相對獨立的價值體系都有所構建。同時,作為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從確定理念、圖畫創意到付諸表現的整個過程,以及為達到實現綜合價值而貫穿始終的管理因素,這些都有機地構成了現代插圖自身系統的內在特質。現代插圖的發展有其獨特的規律性特徵,以不同的生產力發展的狀況條件和經濟文化形態作為研究基礎,可以更好地認識到不同歷史時期,插圖藝術所展現的多樣化風格脈絡。現如今有關插圖形成的原因、歷史發展的走向、插圖對其他藝術領域的影響以及插圖教育的探討,都有待更深一步的挖掘與研究。其目的在於為今後的發展提供可參照的一般性規律。

  相對於傳統繪畫的研究,現代插圖的研究尚處於初始階段。繪畫藝術的研究非常廣泛深入,首先,以不同國家和區域的繪畫藝術來分類研究,並且按不同國家區域的不同歷史時期的繪畫來進行比較,其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浩大的研究工程。此外,除了研究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繪畫藝術的風格、特點、形式、表現方法,以及每個畫派的代表畫家,還要研究其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原因、目的與意義。

  以二十世紀初西方美術為例,僅這一時期的繪畫藝術,就相繼興起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未來主義、表現主義以及未參加任何流派但在巴黎活動的藝術家們,即被後人統稱為的巴黎畫派。當中僅表現主義一個藝術流派,旗下就包括很多的社團,像僑社、青騎士社、新客觀社,而每個社團下又有很多畫家,儘管作為一個畫派他們對藝術的發展都做出相對一致的貢獻,但各自也會在題材與表現手法上有微妙的差別。因此,每一位表現主義畫家的生活經歷以及畫家的心理感受都屬於研究的範疇。

  正確認識現代現代插圖與傳統繪畫的關係,借鑑繪畫的發展軌跡來指導和完善現代插圖體系的形成,將有利於我們以科學的態度看待現代插圖所處的歷史位置及其對同時代的影響,讓我們更好地從巨集觀的角度,來把握插圖藝術的發展軌跡和成長趨向,為未來插圖藝術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一種嶄新的思路。

  傳統繪畫與現代插圖的異同

  畫家與插圖家都需要有很高的繪畫功底和藝術修養。歷史上很多著名畫家同時也擔任著插圖設計師,例如文藝復興時期的丟勒,後印象派畫家勞特累克,以及前文所提到的19世紀現實主義繪畫大師阿道夫·門採爾。丟勒不單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油畫家,還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內涵豐富的銅版畫,他將德國的版畫創作變成藝術而不僅僅是技術。勞特累克後印象派畫家深受德加的影響,與同時代的許多畫家一樣喜愛浮世繪,他一邊從事繪畫一邊參與石版畫與招貼的設計。浮世繪日本民間藝術類似於我國桃花塢的年畫,內容多反映市井生活,可以看作是插圖的前身,對19世紀歐洲繪畫有著深遠的影響。莫奈、畢沙羅以及勞特累克紛紛從中吸取養料,創作出了富於變化獨具魅力的藝術作品。門採爾更是窮盡畢生的精力進行繪畫創作,既繪製油畫,也作版畫插圖,畫面充滿了激昂向上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