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的介紹

  陶藝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它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產生了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那麼,關於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傳統陶藝的介紹

  一般指年代較久,使用傳統技法來從事創作的陶瓷器,此種陶瓷器與官方的需求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同時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為主,若以釉彩來分類約可分為釉上彩與釉下彩釉下彩-青花***青花是一種釉下彩,就是在坯體完成乾燥後,在表面上上用藍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鈷***畫上各式圖案。之後再淋上透明釉,即可進行釉燒。因為藍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為“釉下彩”,此種方式通常色料的燒成溫度不能與透明釉相差太大***、釉裡紅…等。

  釉上彩-粉彩***明朝年間研發出來的明“五彩”,對陶藝色彩的表現更上一層樓。在坯體上先施用一層色釉***通常為白色***後, 先釉燒一次,再以有顏色的釉藥繪上各種花紋圖案,以低溫燒第二次,通常第一次釉燒的底色燒成溫度較色釉為高,由於色彩在底釉上,所以稱為釉上彩。因為需要釉燒兩次 或是多次,故亦稱為“二次燒”。***、康彩等。在經驗上,在進行多次燒時,應從最高溫燒到最低溫,以確保髮色準確。

  現代陶藝的介紹

  現代陶藝是藝術家以陶瓷材料為創作媒介,以個性化的手法表現現代人的理想、個性、情感、心裡、意識以及審美等哲學理念的一種藝術形式。現代陶藝索要挖掘的不只是客觀世界,而是人的內心世界和社會意識。中國的現代陶藝創作相對較晚。1985年一股西方文藝浪潮刮進中國內地,對當時的大陸藝術創作產生了巨大的衝擊,許多國際友人把國外的現代陶藝的概念。形式、資訊引入當時還處於風平浪靜狀態的傳統陶藝創作領域,原來陶瓷材料還可以如此表現,陶瓷語言竟有如此魅力!

  現代陶藝一般意義上分為 觀念陶藝、生活陶藝、環境陶藝

  觀念陶藝 以展現藝術觀念為主要內容,藝術家通過對陶泥性質的獨特演繹,對陶藝製作方法的熟練掌握,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觀念以及對生活的感悟經由陶藝這一特殊的形式淋漓盡致 的表現出來,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觀念陶藝或者是表現型陶藝。掛念陶藝充分運用現代的材料進行創作,最大限度的拓展現代陶藝的藝術空間。例如利用玻璃、金屬、木材、以及其他工業成品等材料與現代陶藝有機結合,展現陶藝的造型語言。

  生活陶藝 是以提高生活環境品味增加藝術情調,展現個人審美觀點的現代陶藝,裝點著人們的生活環境,搞搞生活質量。如餐飲器具、燈具、花器以及觀賞類陳設用陶藝作品。這些陶藝雖然也屬於功能性或實用性陶藝,但和一般意義上的日用陶瓷有著較大的區別,無論在造型上、材料上還是製作工藝上,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具有現代陶藝的某些語言特徵。

  環境陶藝 是陶藝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主要是指在城市規劃區域範圍內的廣場、公園、綠地、道路、風景名勝區、居住區、公共建築物及其他活動場地設立的陶藝。環境陶藝作為公共藝術,它既體現了環境藝術公共性原則,又具有陶瓷藝術本身所含有的特徵。環境陶藝在形式和內容上類似於傳統意義上的室外雕塑,有抽象陶藝和具象陶藝之分。

  傳統創新 - 運用傳統技法,釉彩表現現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實用作品。現代陶藝-表現造型結構與思想理念的創作,與其他藝術型態的結合,讓陶瓷藝術已不再是單純的拘泥於土與釉的結合,融合更多的人文與空間因素,使得陶瓷藝術更加有內涵。

  由於現代對於化工原料知識的進步,與釉燒技術的發展, 加上工業化後機器的製造與發明,陶瓷藝術已經漸漸分家,實用陶瓷與藝術陶瓷各有不同的發展空間,而釉上彩與釉下彩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的絕對,所以硬要用任一種分類的原則來規範陶藝的種類,都不是非常周延的方法。

  中國傳統陶藝和現代陶藝的比較

  景德鎮瓷業發展到元代,工藝上出現了跨時代的變革。在短短的一個世紀裡,繼宋代創青白瓷之後,又創燒成功具有高鋁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裡紅、青花釉裡紅等新品種,結束了我國瓷器以單色釉為主的局面,把瓷器裝飾推進到釉下彩的新時代,形成了鮮明的中國瓷器的特色,從而把景德鎮瓷業推向遙遙領先的地位。明代是景德鎮的鼎盛階段的開始,陶瓷藝術集歷代瓷藝之精華,取得了更高的發展。凡前代已有的品種,此時應有盡有;大量新工藝、新的裝飾手法,也先後湧現。如清新優雅,氣韻生動,足與水墨畫並駕齊驅的永樂、宣德青花;鮮紅瑩亮,色若朝霞,燦如霽日宣德霽紅 ;釉下、釉上,互相掩映,柔和精巧的成化鬥彩;薄如紙、瑩如玉、吹之慾飛的永樂薄胎甜白;金碧輝煌,雍容華貴的嘉靖、萬曆五彩;還有黃、綠、紫相間成趣的素三彩,色如翡翠的孔雀綠、深沉幽淨的霽青,嬌豔柔美的淺黃,呈色穩定的礬紅等等,都創始於明代,如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盡態極妍。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鎮設“御窯廠”。其時鎮內官窯有58座,民窯達數百座,“晝間白煙掩蓋天空,夜則紅焰燒天”,足見當時生產規模之巨集大。在全國十餘省開設的四十多處瓷窯場中,除浙江龍泉窯仍以青瓷為著,其他窯場多因技藝停滯而蕭條,或因戰禍困擾而沉沒,惟有景德鎮為“天下窯器所聚”,抑人之短,揚己之長,形成全國的燒造中心。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國的民族工業受到了嚴重摧殘,千載名窯也停滯而趨向衰落。陶瓷生產水平繼續下滑,生產規模也日趨萎縮,製造工藝上仍沿行舊法。景德鎮畢竟有悠久的制瓷傳統,廣大瓷工身懷絕跡,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奮力發展以手工技藝為特色的仿古瓷、美術瓷生產,堅持與外國機器製造的日用瓷相抗爭,保持了中國瓷器在國際上的美譽,於衰落中顯示了振興陶瓷的潛力。現代景德鎮的制瓷工藝繼承了傳統的技法,吸收和借鑑了國內外的精華,使陶瓷製作達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高度。

  陶瓷藝術在中國發源年代久遠,樣貌繁多,在世界歷史上中國的陶瓷藝術一直是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也由於傳承年代久遠,技術不斷更新,加上歷經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與生活方式影響了中國陶瓷的發展方向,若要加以分類,就非單一條件所能完整涵蓋,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產地來加以分類。陶藝分為傳統陶藝和現代陶藝。傳統陶瓷,一般指年代較久,使用傳統技法來從事創作的陶瓷器,此種陶瓷器與官方的需求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同時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為主,其樸素的設計意識使人心靈的感悟日趨深入完善,達到造型與材料、工藝與技術、色釉與裝飾的高度完美統一。隨著朝代及製陶技術的演進,陶瓷品在人類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實用的價值,同時因為文化的演變,陶瓷漸漸成為一項重要的藝術文化,多樣化的風格及不同的型態用途,所代表的是人類審美觀及生活品質的改變。與傳統陶藝不同,現代陶藝有著鮮明的現代藝術特徵,且更重視作者的創作個性、審美認知和思想觀念,具有更多的精神內涵。

  隨著當代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開始樂於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陶藝在不知不覺中適應了社會生活,把當代人的文化精神、藝術思想、審美情趣悄悄地滲入到現代陶藝設計中去,提高了現代陶藝的藝術性和品位性。所謂現代陶藝是藝術家藉助陶瓷材料為主要創作媒體,遠離傳統實用性質的觀點,表現現代人的理想、個性、情感心理、意識和審美價值的作品形式。現代陶藝的這種特徵決定了其與傳統陶藝之間的根本區別,現代陶藝從誕生之時就與傳統藝術劃清了界限,儘管它繼承了傳統陶藝的獨特氣質和魅力,但它擺脫了古典主義思想帶來的審美需求,進行反思和重構的人性之光,從而起到了一種審美導向的作用,現代陶藝提倡的是一種不斷更新和發展的觀念,它提升和轉變了人的思維,從而促進著社會的發展。

  由於在工藝上一直以追求實用性、裝飾性、工整性、規則性為終極目標,傳統陶藝在形式上容易給現代人單調、呆板的感覺,相反現代陶藝是現代文明發展的產物,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心理需求,它要求創作者儘可能去發掘和發揮不拘一格,用各種形式表現現代陶藝的形式美。

  陶瓷的材質有粗細、色澤之分。傳統陶藝中,陶藝創作的基本材料是粘土。雖然我們的祖先發現火可以改變泥土的性質並得心應手地掌握了這種性質,但是他們僅僅把泥土單純的視為一種材料,只是用來製作各種生活器皿等。這樣,更多的進行是一種重複性的勞作,而缺少了對泥土材質本身的深度挖掘;而在現代陶藝逐漸發展的同時,現代陶藝家對陶瓷材料特性也進行了深層次的挖掘,對粘土有全新的認識和理解。現代陶藝家多認為粘土是創作的物質載體,需要藉助其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個性、意識和審美價值。因此在現代陶藝創作時,陶藝家十分注重材料的選擇和應用。

  從傳統陶藝到現代陶藝是一個時代的演變必然程式,是人類從原始文明過渡到現代文明的必然產物,是一個歷史過程,它們同出一轍,相輔相成,有著極深的淵源。傳統陶藝是現代陶藝的根基,而現代陶藝是傳統陶藝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們之間不斷的交融,又不停的碰撞。現代陶藝紮根於傳統陶藝這塊肥沃的土地上,枝繁葉茂,急於想擺脫傳統思想束縛,然而“沒有一位真正的藝術家能摒棄歷史,傳統而單純獲得自身完善的境界”。因為藝術的發展又具有歷史的繼承性,每一個有歷史的前進,都承前啟後。不管是對材料的認知,還是起源和概念,還是創作形式,或是所表達情感,傳統陶藝和現代陶藝都有很大的差別,正確認識這些差別,有利於幫助我們從文化、思想去理解陶藝品。作為一個陶藝家,應繼承傳統中的精華,在傳統基礎上進行新的探索和嘗試,把自己對當代社會的面面觀融入到自己的藝術作品中,創作出有時代特徵,有自己獨特見解的作品。

  中國陶藝作為一種文化體系的藝術創造,在任何時候都不是凝固的,而是處於不可遏止的發展狀態之中。中國陶藝的未來一定是一個充滿希望,充滿誘惑的未來,讓我們一起來關注陶藝藝術,共同開拓陶藝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