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墓是誰的

   ,多大,讓小編和我們一起了解下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於中國北部陝西省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秦始皇陵築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可以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它們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1980年開始發掘工作,先後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清單。

  陵墓簡介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南依層層疊嶂、山林蔥鬱的驪山,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臥在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陵墓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偉。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內外城廓有高約8—10米的城牆,內城裡面修建了堂皇的地下宮殿,頂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佈置了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今尚殘留遺址。墓葬區在南,寢殿和便殿建築群在北。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墳丘東側1.5公里處,當地農民打井無意中挖出一個陶製武士頭。後經國家有關組織的挖掘,終於發現了使全世界都為之震驚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現代考古證明,秦始皇陵地宮完整的儲存在封土堆下,幾千年來未被盜掘。

  總體佈局

  秦陵工程的設計者不僅在墓地的選擇方面表現了獨特的遠見卓識,而且對陵園總體佈局的設計也是頗具匠心。

  兵馬俑***3***整個陵園由南北兩個狹長的長方形城垣構成。內城中部發現一道東西向夾牆,正好將內城分為南北兩部分。高大的封冢坐落在內城的南半部,它是整個陵園的核心。陵園的地面建築集中在封土北側,陵園的陪葬坑都分佈在封冢的東西兩側。形成了以地宮和封冢為中心,佈局合理,形制規範的帝王陵園。

  秦陵地面上的主要遺蹟就是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當年那長達20華里的內外夯土城垣早已殘缺不全了。能看到的只有內城西牆殘存的一段城牆。還有當年那一座座巨集偉的地面建築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遭到項羽的焚燒,幸好地面建築的廢墟還沒有完全破壞。考古工作者在這些廢墟上進行了鑽探和發掘,從而確定了建築遺址的位置和規模。經過多年的勘探與試掘,發現秦始皇陵園的地面建築主要分佈在封土北側和封土西北的內外城垣之間。封土北側的地面建築群已探明的有三處,其中靠近封土的一處建築規模較大,形制講究,似為陵園祭祀的寢殿。寢殿之北還有兩組規模較大的建築群,亦為寢殿。陵園的陪葬坑與陪葬墓基本上分佈在封土西側內外城垣之間。31座珍禽異獸陪葬坑就是位於封土西側的內外城垣之間。還有一座大型馬廄陪葬坑、61座空墓坑和一座甲字形陪葬墓也分佈在封土西側的內外城垣之間。封土東側考古工程者先後發現了兩處陪葬坑和一處陪葬墓。這些陪葬坑與陪葬墓都分佈在外城垣以東。17座甲字形陪葬墓相別具匠心外城垣350米,90餘座馬廄陪葬坑相別具匠心外城垣400米,西距外城垣1225米處就是著名的三個兵馬俑陪弄錯坑。西與兵馬俑相鄰的還有一座甲字形大墓。這是封土東西兩側陪葬坑與陪葬墓的分佈情況。此外,在地宮四周的墓道附近鑽探了一些陪葬坑。除西墓道旁的銅車銅馬坑之外,其它陪葬坑的內涵尚不大清楚。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園的總體佈局與其它國君陵園相比有以下顯著特點

  一、在佈局上體現了一冢獨尊的特點。過去發現的魏國國君陵園,其中並列著3座大墓,中山國王陵園內也排列著5座大墓,秦始皇陵園內只有一座高大的墳墓,充分顯示了一冢獨尊的特點。而其它國君陵園的佈局則顯示了以國君、王后、夫人多中心的特點。這一區別正是秦國尊君卑臣的傳統思想在陵寢佈局上的反映。

  二、封冢位置也有別於其它國君陵園。其它國君陵園大多是將封冢安置在回字形陵園的中部,而秦始皇陵封冢位於內城南半部。有的先生以為這是按照“以西為上”的禮制安排的。從陵園總體佈局來看,始皇陵封冢並不在西半部。封家圍起於陵園南半部的原因正是封家"樹草木以象山"的設計思想決定的。

  三、陵室嚴密的防盜系統

  人們常說:秦始皇陵的地宮中有防盜機關。要問有哪些防盜機關,則往往說不清楚。相傳秦始皇陵地宮的周邊填了一層很厚的沙子,形成沙海。這沙海就是秦陵地宮的第一道防線,使盜墓者無法透過挖洞進入墓室。

  如果說沙海只是一種傳說,那麼暗弩則有明確的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中肯定地說:秦始皇陵中設有暗弩,當盜賊進入秦陵觸動機關時,就會被強弩射死。與暗弩配合的機關還有陷阱等等。盜墓者即使不被射死,也會掉入陷阱中摔死。此外,秦陵地宮中有大量的水銀,水銀蒸發的氣體中含毒,也會把盜墓者薰死。由此可見,秦始皇陵的防盜體系是相當嚴密的。

  構造特點

  整個陵園可分為四個層次,即地下宮城***地宮***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為內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各各主次分明。

  陵園核心的核心是地宮。秦陵地宮位於內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當於秦始皇生前的"宮城"。對此, 《史記》記載其"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情雖然不清,但地宮之上確實存在一超出正常值數倍的強汞異常區。

  其次是內城。內城是秦陵園的重點建設區,內城垣內的地面地下設施最多,尤其是內城的南半部較為密集。地下宮城、寢殿及車馬儀仗、倉儲等眾多的陪葬坑均在內城的南半部。內城北半部的西區是便殿附屬建築區,東區是後宮人員的陪葬墓區。這種佈局清晰地說明:內城南部為重點區,北部為附屬區。而南北兩部設施的內涵,均屬於宮廷的範圍。

  再次是外城,即內外城垣之間的外廓城部分。根據考古資料,其西區的地面和地下設施最為密集。由南向北依次分佈著:曲尺形大型馬廄坑、31座珍禽異獸坑、48座後宮人員的陪葬墓、三組四合院式的園寺吏舍建築基址。東區的南部有一大型陪葬坑,試掘方內出土了大批石鎧甲及少數車馬器,而“百戲俑”坑則在其南側不遠處。其南、北兩區目前尚未發現遺蹟、遺物。這種佈局說明外廓城的西區是重點區,其內涵為象徵京城內的廄苑、囿苑及園寺吏舍。其與內城相比,則顯然居於附屬地位。

  最後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區。其東邊除了眾所周知的秦兵馬俑坑外,還有98座小型馬廄坑及眾多陪葬墓。其西邊則有三處修陵人員的墓地、磚瓦窯址和打石場等。其北邊發現有藏有禽獸肢體及鱉的倉儲坑、陵園督造人員的官署及酈邑建築遺址。其南邊靠近驪山則有一寬約40米的防洪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