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陵墓是什麼

  陵墓總是蘊含著懷念,憑弔古今。你知道嗎?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來領略一下古代的情懷。

  世界上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1] 。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地理環境

  秦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驪山是秦嶺北麓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約25千米,南北寬約7千米。傳說因此山山體像一匹驪色***黑色***的駿馬,因而得名。驪山是在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中隆起形成的地壘,海拔1000米左右,斷層錯落,山巒與溝壑相間,構成了一條條南北走向的山谷,並由此發育出了一道道河流。秦始皇帝陵就位於驪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積扇上。

  這一帶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整個驪山唯有臨潼縣東至馬額這一段山脈海拔較高。這段山脈左右對稱,林木蔥鬱,谷峰相問,山體在陵南略作弧形展布,狀似盛開的蓮花,帝陵位於驪山峰巒環抱之中,與整個驪山渾然一體,猶如蓮蕊居於正中。以當時的實用角度和後代的風水觀念來看,此處均為設定陵園的理想之地。

  在秦始皇陵東側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魚池水。按《水經注》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後秦始皇葬于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於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經始皇冢北。”可見魚池水原來是出自驪山東北,水由南向北流。後來修建秦始皇陵時,在陵園西南側修築了一條東西向的大壩,壩長1000餘米,一般寬40多米,最寬處達70餘米,殘高2至8米,它就是通常所說的五嶺遺址。正是這條大壩將原來出自驪東北的魚池水改為西北流,繞秦始皇陵東北而過。此外,在陵園東側,有川流不息的溫泉水經過。據《水經注》記載:“在魚池水西南有溫泉水,世以療疾”。《三秦記》載:“酈山西北有溫泉。”可見當年的溫泉與西北的魚池水相對應。南面背山,東西兩側和北面形成三面環水之勢。“依山環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徵。

  佈局結構

  秦始皇陵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千米。陵墓近似方形,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佔地120750平方米。陵園以封土堆為中心,四周陪葬分佈眾多。

  整個陵園由南北兩個狹長的長方形城垣構成。內城中部發現一道東西向夾牆,正好將內城分為南北兩部分。高大的封冢坐落在內城的南半部,是整個陵園的核心。陵園的地面建築集中在封土北側,陵園的陪葬坑都分佈在封冢的東西兩側。形成了以地宮和封冢為中心,佈局合理,形制規範的帝王陵園。

  最新發現

  2016年11月,在對秦始皇陵最新的鑽探工作中,新發現了大量陪葬坑,其中有的陪葬坑的面積甚至達幾千平方米。此前在秦始皇陵園內共發現大大小小的陪葬坑400餘座,本次鑽探新發現了幾十座小型墓葬和陪葬坑。在已發掘的陪葬坑裡,基本以陶製品為主,在秦始皇陵陵區外圍,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大量的盔甲、胄等,且都為石制。據考古專家推測,這些武器應該不用於實戰,因為石制物品不僅沉重而且很脆,用這樣的裝備上陣殺敵,盔甲很容易脆裂,其真實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