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驗算教學反思

  《加法的驗算》是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學生通過學習理解加法的驗算方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這堂課讓我認識到小學數學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雖然我們一堂課只是講授一個很小的運算方法,但要讓學生樂於接受、容易接受十分不易。教學不是為教而教,教師傾盡所有的心血都是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正確的方法。 這節課給學生法發言的時間和空間有點少,課上在怎樣才能檢驗自己的結果是否正確這個環節上,首先是給了10分鐘讓學生自主探究驗算方法,然後是彙報方法,可舉手的沒幾位同學,大部分學生不能確定自己的演算法,此時我有點著急,接著我就讓學生先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及之間的關係,得出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和不變,後來他們思維活躍了很多,馬上根據這個關係亮出自己的驗算方法。但是如果我能讓學生髮言完之後再讓學生來歸納驗算的方法,學生在有了前面得出算式的基礎上,應該能順利得到三種加數驗算的方法。 還有在評價學生方面我也應該注意多給學生鼓勵,教師要充分的給學生髮言的機會,自主探索的時間。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大膽放手,把自主還給他們。 我想只有將“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經驗,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富有個性的創新性”作為學生學習的支點,讓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再發現”“再創造”,學生才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積極生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整節課下來我覺得應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提高自己專業素質。存在缺憾不可怕,正是有了這些缺憾,才讓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課堂,讓我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走的更遠,走的更踏實。

  篇二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學生通過學習理解加法的驗算方法,在學習過程中理解驗算的意義和作用。學生是初次接觸驗算,所以以貼近學生計算本班人數的情況進入情境教學,引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得出加法的驗算方法,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有時驗算也不一定正確,會出現各種錯誤。因此,在安排練習時設計了診斷等形式的習題,讓學生感悟到了無論是計算還是驗算都需要認真仔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理解驗算也是判斷計算正確與否的一個方法。

  本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沒有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的討論。

  2、還是沒有很好的強調驗算的書寫格式,這導致了部分學生在練習時書寫不規範;

  3、在講解解決問題時,沒有完整的出示單位和答的書寫。

  在今後的教學或備課中,我會更仔細的研究教材,合理的設計教學過程理性計算教學,多加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並提前找到應對的方法。

  篇三

  本節課我的教學內容是“加法的驗算”,其教學目的是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經過實踐探索認識到加法驗算方法的多樣性並掌握加法驗算的方法。重點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驗算方法對加法進行驗算。難點在於讓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養成驗算的好習慣。

  本節我抓住重點讓學生通過主題情境得到疑問,由疑問引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再經過學生合作學習之後得到方法,最後用得出的方法完成練習。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有如下的感受。

  1、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根據《課標》中提出的要求,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應用問題與計算有機結合。課始,我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認真看主題圖,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購買運動服和運動鞋的情境中學習。並在課後練習中也安排瞭解決實際問題的題。不僅理解算理與掌握方法,而且鞏固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指導驗算的書寫。孩子是第一次接觸加法的驗算,驗算書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包括教師的板演,個別的巡視指導。紮紮實實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益於他們的一生,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要從小抓起,循序漸進。

  3、老師的言傳身教,細節很重要。教材上給出的東西很少,要求老師去挖教材,滲透教材的設計意圖。本節課是學生剛學習完筆算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後進入的新內容,但是在這個新內容裡還是要不斷去鞏固複習剛學過的內容,要求學生筆算格式要標準,計算要正確,書寫要漂亮。我要求學生用直尺畫豎式的橫線,自己在黑板上寫時用尺子這樣給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

  這節課最大的不足,對學生的前期分析較弱,一些情況沒有事先估計出來,如:加法的多種驗算方法,小組沒有討論出來,沒有有效經歷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使教學目標***1***沒能很好的落實,合作學習的時效性沒能落到實處。再有,驗算的書寫,我在教學中板書的很規範,並且強調必需要寫“驗算”,但在巡視時發現學習驗算的過程書寫不規範,我進行個別指導,這樣耽誤了很多的時間,鞏固練習的量有些少。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紮紮實實的備學生,分析學生,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具有實效性,使得課堂教學具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