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健康飲食小常識

  冬季飲食的小常識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首先應保證熱能的供給

  這是常識性的問題,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對於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增強,人體易出現負氮平衡。

  蛋白質的供給量以佔總熱量的15至17%為好,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蛋白質為主。肉類,以羊肉、牛肉為主,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提供機體熱量較多。醫學研究還發現,人在冬天怕冷,除了外界寒冷的氣候條件外,還與機體內某些無機鹽的缺乏有關。在蔬菜尤其是蔬菜的老葉、黃葉、根及皮內均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因此在食用時不要去掉這些有益的部分。

  人體缺鐵可以使人覺得怕冷,這時可增加吃含鐵豐富的食品,如肝臟、瘦肉、蛋黃、黑木耳、黑芝麻、香血糯、海蔘等。新鮮蔬菜與肉類摻雜起來吃則防寒的效果更好。

  :吃點滋陰潤燥的食物

  在冬季,人們往往出現口乾、咽乾、眼澀、面板緊繃等現象,所以這個時節可以適當多吃點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蓮藕、芝麻、烏骨雞、豬肺、豆漿、蜂蜜等。常吃這些食物,能防止燥氣傷身。

  此外,奶製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時令水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是很好的進補品。而人蔘、燕窩等高檔滋補品並非適合所有的進補者,這類補品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冬季是食用大白菜的最佳季節,食用時,白菜幫子的取捨問題,常常被人們關注。其實,白菜的大幫子含有葉綠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遠遠高於白菜內葉和菜心。梨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當痰熱或陰虛燥熱咳嗽、咯血、熱病煩渴、便祕的時候不要忘了吃梨。

  荸薺又名馬蹄,性味甘、寒;具有清熱生津,利溼化痰的功效;適用於發熱口渴、咳嗽痰多等病症。現代醫學也證實荸薺中所含的成分有抑菌的功效。另外,荸薺還有防癌、降低血壓的功效。山藥有補脾止瀉,補腎功效,配青魚肉增強了健脾益氣之力。山藥炒魚片是適合冬季益氣補腎的食療方。

  :少吃鹹多吃苦

  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飲食上可以適量多吃些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需要注意的是,中醫認為鹹味入腎,吃鹹太過易傷腎,而腎中陽氣是我們一身陽氣之根、之源,也是我們抵禦冬季寒冷的本錢,因此,護腎要注意清淡。同時腎陽虛則水寒欺火,還會進一步造成心火受損,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

  中醫主張冬季飲食應多吃一點苦,苦味的食物可以幫助我們增長心陽。比較適合冬季食用的蔬菜有生菜、芹菜、萵筍等,這些食物中同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具有多種保健藥療作用。

  :多喝粥吃粗糧

  古代養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宜喝些熱粥。《飲膳正要》中認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溫補陽氣。如若在粳米粥中加點紅棗、赤豆可使人覺周身溫暖,精力倍增。民間有冬至吃赤豆粥,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五吃“八寶粥***飯***”的習慣。

  冬季感冒時可以多食熱粥,有助於發汗、散熱、祛風寒,促進感冒的治癒。同時,感冒後人的胃口較差,腸胃消化系統不好,喝粥可以促進吸收。另外,有些藥對腸胃的刺激也很大,喝粥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冬日煮粥以大米最好。因為大米性味甘平,有和胃氣、補脾虛、壯筋骨、和五臟的功效,而其他米,如小米、糜子米、薏米都是性味甘、微寒的食物,不是很適合冬日食用。

  另外,冬日宜食養心除煩的麥片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補肺益胃的山藥粥,養陰固精的核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調中開胃的玉米粥,滋補肝腎的紅薯粥等。

  :多喝湯

  專家把喝湯比作是“最廉價的健康保險單”。中醫相信,湯可治百病。體形瘦弱的人,餐前多喝一些含糖及高蛋白質的湯,有利於增強體質。

  冬天天寒地凍,陰氣盛而陽氣衰,故冬天進補正當時,冬季喝湯不僅利於消化吸收,更能養身健身。冬天氣候寒冷,人易患感冒,多喝湯是防治感冒有效的方法。雞湯、骨頭湯、魚湯、菜湯可使營養得到充足的補充,增強人體抵抗力,同時起到淨化血液的作用,及時清除呼吸道的病毒,有效地抵禦感冒病毒侵襲。此外,如果將芝麻、豬排、海帶、生薑放在一起燒湯喝,又能起到清火、解毒、潤膚、健肌的作用,並能增強體力。

  廣東有俗語說:“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進食前先喝上幾口湯,可讓口腔咽喉、食道到胃得到潤滑,使食物順利下嚥,防止因為食用乾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也可以在吃飯時喝湯,因為這有助於食物的稀釋並溫潤口腔,且有益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進而減少食道炎、胃炎等疾病的發生。

  :喝茶放點棗

  很多人喜歡喝茶養生,一年四季如此,尤其是冬季更愛喝茶,熱乎乎的茶水能驅寒保暖。茶葉味苦甘涼,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消食止瀉、清心提神等功效。茶葉中的丹寧可促進胃腸蠕動,刺激胃液分泌,故可增加食慾、上下通氣、令排便正常,使許多人無須藉助藥物來治療便祕。而茶葉中的咖啡因可刺激中樞神經,促進新陳代謝,使之興奮,使注意力和精力得到有效集中,從而能快速消除疲勞。

  中醫認為,冬季人們怕冷,而茶多屬於寒涼之品,而棗屬於溫性食物,喝茶時放點棗,能抵消茶的寒涼之性。但需特別提醒的是:一部分患有神經衰弱或易醒易失眠者最好自傍晚起就少喝或不喝茶,以免影響睡眠質量。

  喝茶也分季節,冬天裡,老人,特別是本就有些怕冷的老人,最好少喝茶。中醫認為,不管是茉莉、菊花等花茶,還是龍井、碧螺春等綠茶都屬寒涼,其中含有的一些物質可在揮發過程中帶走體內的部分熱量,從而導致體溫下降。如果在冬季長期飲用,會使老人本就脆弱的腸胃雪上加霜,因受寒引發或加重各種疾病。

  普洱等紅茶雖然性溫,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驅寒暖胃的作用,並助老人消化,但紅茶喝多了,也會影響到體內的陰陽平衡,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專家指出,老人冬季要少喝茶,如果一定要喝茶,可適當喝些紅茶。另外,茶中放點棗或姜。紅棗、生薑等溫性食物可以起到增加熱量的作用。所以,在喝花茶、綠茶時,最好能放一兩顆紅棗,一兩片生薑,抵消其寒涼之性。

  :早吃熱晚吃涼

  中醫有“陰陽消長”的理論,認為上午應該昇陽,吃一些溫陽、補氣、助陽長的食物,比如紅肉、蔥姜等,接近傍晚,陰長陽消,就要吃一些性味偏涼、養陰的食物。另外,上午適宜養肝,而熱性食物能幫助肝氣升發;晚上應該寧心,而涼性食物都有***心神的作用。

  那麼,“早吃熱,晚吃涼”的飲食應該是怎樣的呢?

  早餐可以吃大米、麵包、饅頭等主食,喝咖啡、牛奶、熱巧克力等飲料,它們都能暖身提神。

  中午就可以吃牛肉、雞肉、羊肉等熱性的肉類,以及韭菜、洋蔥、香蔥、大蒜等蔬菜,幫助下午精神抖擻。如果喜歡麻辣火鍋、烤肉等味重辛辣的食物,不妨在中午的時候吃。

  到了傍晚就不要再喝濃茶和咖啡了,而應該吃一些百合小米粥、蓮子羹、雜糧粥等。晚餐要清淡,牛羊肉、煎炸食品、辛辣厚味的食物就不要碰了。肉類以魚肉為佳,豬肉也不錯;再搭配蘑菇、豆腐、白菜、蘿蔔、油菜、芹菜等性涼、安神的食物,能幫助身體排出廢物,去除疲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