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誕節的簡介

  編者按:牛誕節又稱牛魂節、牛生日、牛王節、脫軛節、開央節、牛王誕,它不僅是仫佬族的節日,也是壯、漢、布依、瑤、侗、土家等民族的節日。多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舉行。

  

  每逢農曆四月初八這一天,給牛過生日,家家戶戶把牛欄打掃乾淨,幫牛洗澡,給牛喂上嫩草,這一天牛不勞動。

  牛勤勞能幹,為人們犁田耕地,默默無聞,任勞任怨,所需的僅僅是草和水,可奉獻的卻很多。所以不少民族都崇拜牛、愛護牛,把它當成人類的好朋友,仫佬族也不例外。農曆四月八是仫佬族的“牛誕節”即牛的生日,這一天,無論農活多麼忙,都要給牛放假休息。家家戶戶清掃牛欄,把牛洗得乾乾淨淨,將牛欄清掃一新,給牛吃好料。還在大門插楓樹枝,以驅趕蚊蠅。家家都宰雞宰鴨,備酒備肉供奉“牛欄神”。用楓樹葉汁蒸黑糯米飯先祭過祖先和“牛王”後,先拿一團來喂牛,然後人才吃。仫佬人如此重視牛是因為人們認為:開春以後幾個月,農事大忙,人很辛苦,牛更辛苦,應該讓牛休息一下,喂些好飼料酬勞酬勞。

  牛誕節的活動

  這一天要給牛吃上好飼料,做好的黑糯米飯要先請牛吃,之後人才吃。家境好的人家,還漚制黃豆、玉米,拌入雞蛋酒糟喂牛,真可謂對牛愛護備至。近十多年來,人民生活提高了,歡慶這個節日更為隆重。節日裡,祭牛神的舊俗沒有了,但仍讓耕牛休息一天,用香茅、嫩竹葉、芒葉等青飼料,包裹糯米油餈喂牛,有的用黃酒灌牛吃,有的則用熟薯藤伴甜酒餵食。此外,人們宴親會友,共享節日的歡樂,舉杯預祝繁盛、糧食豐收。

  牛誕節又稱牛魂節、牛生日、牛王節、脫軛節、開央節、牛王誕,它不僅是仫佬族的節日,也是壯、漢、布依、瑤、侗、土家等民族的節日。多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舉行。

  每逢農曆四月初八這一天,給牛過生日,家家戶戶把牛欄打掃乾淨,幫牛洗澡,給牛喂上嫩草,這一天牛不勞動。人們蒸糯米飯敬奉祖先和“牛王”後,拿一團糯飯喂牛。仫佬族是個酷愛唱歌的民族,男女老少普遍會對歌。八月十五的走坡節,男女青年去到依山傍水,草木蔥籠的山坡,搖手帕,吹口哨,互相對歌,以歌傳情,覓知音,選擇如意物件。近年來,坡會除了傳統的風情外,還增添了舞草龍、舞獅、鬥雞、搶花炮等風容,熱鬧非凡。以“冬”為單位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願”,是仫佬族極為隆重的節日。在立冬後的“吉日”舉行。開“依飯道場”,道師們演唱內容豐富的唱詩,演奏悅耳動聽的音樂,表演剛柔並蓄的舞蹈。家家戶戶包粽子,蒸糯飯,殺雞鴨,備下美味佳餚,親朋好友盈門,節日氣氛濃郁。“依飯”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還願,祈保人畜平安,五穀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