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的人物評價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年3月6日 --- 1564年2月18日***以人體作為表達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剛勁有力、氣魄巨集大,充分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生氣勃勃的人文主義精神,以人物“健美”著稱。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

  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巨集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鬥爭的精神面貌。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巨集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米開朗基羅作品

  聖彼得大教堂——出自米開朗基羅的天才設計,巨大的圓形穹頂不僅氣勢恢弘,而且從細節到整體都是絕世精美的藝術,但可惜大師本人沒有看到作品的完成。教堂中陳列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是大師23歲時的作品,兩年後即告完成。但當時沒有人相信如此具有震撼力的作品出自一個青年之手,於是米開朗基羅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聖母胸前的衣帶上,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

  鐐銬聖彼得教堂——雕像《摩西》最早設計是安置在高處的,作者也為此強調了它被仰視時的藝術效果;但後來由於教皇的干涉,不得不放置在陵墓的底層。即使如此,它仍然被西方藝術評論家認為是米開朗基羅最成功的雕像之一。

  教皇宮的西斯廷禮拜堂——西斯廷本來只是羅馬教皇的一個私用經堂,但因為米開朗基羅的兩幅巨型畫作:面積達511平方米的穹頂畫《創世紀》和220平方米的壁畫《末日審判》而名揚天下。畫這兩幅畫,前後間隔24年,但都是大師獨自一人日以繼夜地工作,共耗費了10年的時光。難怪有人說:藝術是寂寞的。

  羅馬國立博物館——其大回廊是米開朗基羅晚年的重要作品之一。

  羅馬市政廳建築群——其和諧完美堪稱文藝復興時期宮殿建築的代表。

  庇護門——條條大路通羅馬,庇護門即為通往羅馬的大門之一,這也是米開朗基羅生前的最後一項建築作品。

  米開朗基羅創世紀

  《創世記》是米開朗琪羅在西斯廷禮拜堂大廳天頂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的連續9幅宗教題材的壁畫。

  這幅巨型壁畫期間,歷時長達4年多。畫面面積達14x38.5平方米,畫題均取材於《聖經》的開頭部分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見《創世記》***。分別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畫面由以上9幅中心畫面和眾多裝飾畫部組成,共繪有343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