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一毛的成語故事

  九牛一毛,許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裡很高與。這時,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卻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但還是連打了十幾天仗,殺傷了一萬多敵人,實算是一位了不起的了。

  最後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才停止戰鬥,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聽他為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裡。次年,又誤傳李陵為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尉杜周為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刑”。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餘,就想自殺;但轉念一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恥笑。

  於是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他知道在他所處的年代裡,死一個像他那樣沒地位、沒名望的人,比死條狗還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終於完成了那部空前偉大的歷史的著作——《史記》。

  司馬遷把他這種思想轉孌的情況告訴也的好友任少卿,後來的人便是根據他信中所說的 “九牛亡一毛”一句話,引伸成“九牛一毛”這句成語,用來譬喻某種東西或某種人材僅是 極多數裡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樣。

  【詞目】九牛一毛

  【拼音】jiǔ niú yī máo

  【解釋】九:表示多數。許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點。[1]

  【出處】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示例】唐·王維《與魏居士書》:“然才不出眾,德在人下,存亡去就,如九牛一毛耳。

  牟中珩《我所接觸的沈鳴烈》:“他的罪惡很多,這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1]

  【近義詞】滄海一粟,太倉一粟,一絲一毫,寥寥無幾,寥若晨星。

  【反義詞】不計其數、舉不勝舉,恆河沙數,數不勝數,成千上萬,多如牛毛。

  【用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微不足道

  【近義詞】:滄海一粟、一絲一毫

  【反義詞】:不計其數、舉不勝舉

  相關人物介紹: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著《史記》,其史學觀念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探求的天人之際,並非承認天的神祕力量反而重視天人之間關係的演變,從而瞭解“古今之變”的關鍵,探求出歷史動態發展變化的層面,最終完成“一家之言”。而他的撰述動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司馬遷為了繼承其父司馬談編訂史書的遺志,完成撰述《史記》的巨集願。司馬氏在周朝時世為史官,春秋時期雖然失去官職,司馬談卻把修撰史書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一心繼承先人久絕的世業—太史令,重現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論述上代歷史。《隋書·經籍志》說:“談乃據《左氏春秋》、《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成一家之言。”可見司馬談有意繼續編訂《春秋》以後的史事。漢武帝元封元年,武帝進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太史令,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引為終生之憾,憂憤而死。他死前將遺志囑咐兒子司馬遷說:“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餘不得從行,是命也夫!餘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則回答道:“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可知司馬遷乃秉承父親的遺志完成史著。而《史記》以“封禪書”為其八書之一,即見其秉先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