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脛而走歷史故事簡介

  不脛而走比喻訊息無需推行宣傳,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故事一

  三國時,吳國的孫策對有才之士十分妒忌,常常藉故將一些有才能者殺掉。

  有一個名叫盛孝章的有才者住在東吳,是孔融的好友。他為人耿直、孤傲,一向為孫策嫉恨。孔融時時為他擔心,生怕他被孫策殺掉。一天,孔融給曹操寫了一封信,介紹了盛孝章的情況,勸曹操招納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寫道:“如果要光復漢室,就先得著實求賢;而要得到賢人,就要尊重賢人。”他打了個比方道:“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以:因,意指:珠玉本來是沒有腳的,它之所以會落到人們的手中,就是因為有人喜歡它,何況賢人是有腳可以行走的呢?***孔融還在信中強調:“只要尊重賢才,賢才就會跑來。”

  “不脛而走”一成語便出於此。原喻賢才投奔慕賢者。後用於比喻事情還沒推行就傳開了。亦作“無脛而行”、“無足而走”、“無脛而走”。

  故事二

  趙簡子***人名。晉國的卿***在河上游玩得很開心。感嘆道:"怎樣與賢士一起相處呢?"船伕古乘跪下回答說:"珍珠美玉沒有腳,距離這裡幾千裡卻能夠到來,是因為人們喜愛它們。現在賢人有腳卻不來,這是我們國君不喜愛他們吧?"趙簡子說:"我門下隨從的幕僚有上千人,早晨吃了飯糧食就不夠了,晚上得去集市收交易稅;晚上吃了飯糧食又不夠了,早晨又得去集市收交易稅。

  我還會被說成是不喜歡賢士嗎?"船伕古乘回答說:"鴻鵠飛得高翱翔得遠,它所靠的是翅膀的羽毛。背上和腹部的細毛,沒有一點用處,減去一把,飛得不能更低,增加一把,飛得也不能更高。不知道您的門客有上千人,也有起翅膀羽莖作用的嗎?還是全部是鳥腹下的細毛?"

  不脛而走成語解釋

  詞目:不脛而走

  漢語拼音:bù jìng ér zǒu

  解釋:脛:小腿。走:跑。形容沒有腿卻能跑。原喻賢才投奔慕賢者。比喻訊息無需推行宣傳,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傳播迅速。

  亦作"無脛而行"、"無足而走"、"無脛而走"。

  示例:

  北京一個失去雙臂的青年,竟苦學而成為書法家,這個訊息不脛而走,對廣大青年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榜樣啊!***《中華成語大辭典》P50***

  儘管我們做盡了保密工作,但是訊息還是不脛而走。

  學校要組織去春遊的訊息不脛而走,許多同學都無心上課了。

  成語辨析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用法辨析:袁伯珍慌忙把家裡所有的東西,檢點一番;別的一樣不缺,只有金銀首飾和鈔票洋錢,卻一概~。***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不脛而走"指訊息傳得很快,不是指東西丟了"不翼而飛"***。

  字形辨析:"不脛而走"不能寫做"不徑而走"。

  近義詞:不翼而飛***詞語解釋:"不翼而飛"沒有翅膀卻能飛,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

  反義詞:祕而不宣***詞語解釋:祕:不公開的;引申為隱匿;不能讓別人知道;宣:公開。把知道的訊息、情況隱祕起來;不告訴別人。***

 

 的人還:

1.精益求精的歷史小故事精選

2.關於孝心的歷史故事

3.古代科學家故事

4.勵志小故事帶圖

5.武媚娘傳奇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