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知識點

  中考是一個重要的考試,你掌握了應戰的知識點了嗎?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河北省

  簡稱“冀”,位於黃河下游以北,環繞京津,自古為京畿要地。東部瀕臨渤海灣,東南部與山東相鄰,南部與河南交界,西部是太行山,西北部是內蒙古高原,東北部與遼寧交界。

  河北省主要地理資訊:

  1.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的北部,兼跨內蒙古高原。全省中環首都北京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市,北與遼寧、內蒙古為鄰,西靠山西,南與河南、山東接壤,東臨渤海。

  2.河北省地勢由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為山區、丘陵和高原,其間分佈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東南部為廣闊的平原。河北省是中國惟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濱的省份。

  3.河北省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熱多雨;春多風沙,秋高氣爽。

  4.河北省是全國糧棉油集中產區之一。河北省海岸帶總面積100萬公頃,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水產品基地。河北又是全國礦產資源大省,目前已發現各類礦產116種。

  5.河北省歷史悠久,擁有眾多名勝古蹟,其中最著名的有承德避暑山莊、萬里長城之首山海關、北戴河旅遊渡假區、清東陵和清西陵等。

  6.河北省是首都北京連線全國各地的交通樞紐。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河北省已初步形成了陸、海、空綜合交通運輸網。

  影響河北經濟發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

  1.地形平坦廣闊,氣候雨熱同期,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多條河流入海口;

  2.交通便利,鐵路網四通八達,航運便利靠近青島天津大港,市場廣闊靠近京津地區,勞動力豐富廉價。

  3.政府政策支援,靠近京津唐工業地帶有較好的工業基礎。

  不利因素:

  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土地鹽鹼化明顯,冬夏季風的不穩定導致農業歉收,農業用地所佔比例小。

  :中國的農業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廣義的農業包括耕作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在我國,種植業是農業的主體。種植業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適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豐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夠的供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光照、熱量和水分,世界上農業發展較早、農業發達的地區多分佈在降水適中的熱帶、溫帶平原地區。我國的種植業區也主要分佈在溼潤、半溼潤的東部季風區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區。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農業在耕作制度、農作物種類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

  中國的林業資源: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它不僅為人類提供木材、多種原材料、食品、飼料,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環境效益。歷史上,我國的森林資源十分豐富。由於長期毀林開荒、濫砍濫伐、戰爭及自然災害等因素,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的少林國家。近年來,我國在植樹造林和保護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例如實行“採伐與撫育更新相結合”的政策、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政策等。加快實施“141”綠色工程建設。使我國成為世界上人工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我國的畜牧業:

  牧業我國畜牧業可以分牧區畜牧業和農耕區畜牧業兩類。我國的牧區主要分佈在北方半乾旱、乾旱地區和青藏高原。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國四大牧區。

  著名的優良畜種有內蒙的三河牛、三河馬;新疆細毛羊、寧夏灘羊、藏綿羊、犛牛等。農耕區畜牧業主要是指農民家庭飼養的豬、牛、羊以及雞、鴨、鵝等家禽。目前,我國農耕區畜牧業在畜產品生產中佔主要地位,我國的豬、牛、羊肉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我國的水產業:

  水產業水產業包括淡水水產業和海洋水產。根據生產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撈和人工養殖兩大類。我國的水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發展水產的水域條件優越,陸地上河湖面積廣大,養殖歷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廣闊水域。

  我國農業分佈特點:

  我國農業的地區分佈,主要是東部和西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東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線為界。

  1.東部主要是種植業、林業和漁業。東部溼潤半溼潤地區的平原地區以種植業為主;

  2.林業集中分佈於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

  3.東部沿海地區是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的基地,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4.西部地區以畜牧業為主,西部因為降水稀少,種植業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

  我國的森林資源主要分佈特點:

  1.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

  2.西南橫斷山區是我國第二大天然林區;

  3.東南部的臺灣、福建、江西等省山區,以人工林、次生林為主。

  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主要途徑是:

  1.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2.要實施科學種田,通過改造中低產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

  3.在確保糧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時,積極開展多種經營,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面向市場,調整農作物品種和農業結構,一方面滿足人民生活的豐富多樣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廣大農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4.要用科學方法種田,提高單產量。例如:使用優良種子,採用先進的經營管理方法等。

  影響我國東南部水產業分佈的因素:

  1.自然條件:東南部臨海,水域寬廣,大陸水域的3/4在東南部。

  2.人口:東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魚的愛好。

  3.社會經濟條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費市場廣闊。

  4.技術:水產捕撈、加工的技術水平較高。

  我國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人均農產品佔有量尚比較低;

  2.“靠天收”“靠天養畜”的局面尚沒有根本扭轉。農業綜合生產力尚比較低,抗災能力,機械化水平,農業科技水平還不高,農業生產波動較大。

  3.農業結構尚不合理,種植業比重太大,林、牧、漁業比重太小。

  4.農業“新,特,優”產品尚比較少,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民收入水平低。

  5.農業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汙染嚴重。如耕地減少、土壤退化沙化、鹽鹼化;草場退化、沙化;森林面積減少等,使我國農業自然災害日趨頻繁。

  :西部地區的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西部地區是全國的生態保護屏障,西部大開發必須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

  三江源地區:

  三江源地區是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溼地,也是世界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黃河總流量的49.2%,長江的25%,瀾滄江的15%都來自這一地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作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三江源對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天氣氣候條件,對我國、東亞甚至北半球的大氣環流都有重要影響。

  西部生態環境問題的突出特點:

  1.荒漠化;

  2.草原退化;

  3.生物多樣性;

  4.水土流失。

  西部地區環境問題出現的原因:

  1.經營管理粗放;

  2.不合理的墾殖;

  3.過度放牧;

  4.礦產資源不合理開發。

  西部生態保護措施:

  1.實施生態保護工程;

  2.建立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