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高效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在初二,最迫切的就是學會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這樣能讓你平時的學習更節約時間,從而學習得更多。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初二高效的學習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初二高效的學習方法

  第一,抓好課堂時間。課堂時間是寶貴的,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掌握該會的知識點,同時做到不懂就問,遇到不會的地方一定及時問老師和同學予以解決,千萬不要堆積,這樣才能將基礎打牢。

  第二,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幹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但有許多同學邊學習邊幹其他事情,比如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儘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鐘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第三,學習要注重效率。升入初二,我們的課程多了,作業也多了,這時效率就變的很重要。學習、做作業時我們可以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儘量的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這樣也可以培養我們考試中的時間觀念。

  第四,保證充足的睡眠。說到提高學習效率就不得不提充足的睡眠。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睡前可以短時間的背一下需要背誦的科目或者看會兒課外書,一定不要去玩兒手機或電腦。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第五,要用平和的心態看待成績。這一點不光是我想對同學說的也是對各位家長想說的。我們現在特別不喜歡家長總是跟我們提成績,但是它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東西。我的父母這一點做的比較好,他們一直要求的就是讓我把該掌握的知識掌握了就可以,即使成績差一點下次努力就行。

  第六,及時的查漏補缺。之所以會考不好其實就是因為該掌握的東西沒有掌握而已,這時就需要查漏補缺。這裡包括兩個方面,第一還是之前提到的要做到不懂就問,不會的東西一定要敢於問老師,問同學,不要得過且過。第二不管是自願或者是不自願,相信很多家長都讓同學們參加各種補習班。我想說的是,參加補習班不在於多而在於有針對性。自己的薄弱學科適當補一補就可以了,不用參加那麼多,否則家長累,我們也累,還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初二學生需掌握的複習方法

  1.階段系統複習的任務

  ***1***強化記憶,使學習的成果牢固地貯存在大腦裡,以便隨時取用。專家實驗發現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後,只能保留44%,兩天後只剩下25%,可見所有的人都會發生先快後慢的遺忘過程。有的學者認為,經過學習,在大腦形成了一定的神經聯絡,這種聯絡,如果不通過反覆的,有效的刺激來強化,那麼就會慢慢消退,表現為遺忘現象。採用各種方法來進行復習,正是為了強化和完善這種神經系統。

  理解了的知識便於記憶,這是對的,但理解了的知識還要通過複習才能真正記牢。記性好的同學,不僅重視理解,而且重視複習。他們每天有複習,每週有小結,每章有總結,多次地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上進行復習,從而產生了良好的記憶效果。

  ***2***查漏補缺,保證知識的完整性。影響學習的因素很多,在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很難保證各種因素都處於最佳狀態,因此,難免出現漏洞和欠缺,通過複習,自己檢查出來後,就可以及時補上,保證所學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凡是抓緊複習的同學,學習中的漏洞和欠缺,都能及時地得到補正,因此,他們的知識總是比較完整的。

  ***3***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這裡所說的“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就是指系統化的知識。可以說,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是系統複習的中心任務。

  通過平時分科、分章、分節的學習,可以說基本完成了對各種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理解任務。通過複習,全面回顧,查漏補缺,又保證了知識的完整性,但這時同學們對事物的認識還沒有完成,複習的中心任務也沒有完成,為什麼呢?因為頭腦中的知識這時還是“半成品”,需要採取分析綜合,比較歸類,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思維方法,把長期學習的各部分知識“組裝”起來,融會貫通,透徹理解,使之形成系統比知識。這時,才能說完成了學習過程的全部任務。

  2.階段系統複習的程式和方法階段複習必須注意做好“三準備”,即主題準備、時間準備和材料準備。

  ***1***主題準備。複習之前一定要明確這次複習的中心內容,複習時要圍繞這個中心內容來進行。如果不明確中心內容,拿起課本從頭捋到尾,不能稱之為複習,只能算是一種重複,最多起到一個熟悉的作用,知識還是分散的,構不成體系,效果並不好。

  ***2***時間準備。由於階段複習要看、要想、要查資料,還要寫複習筆記,量比較大,因此複習的內容和複習的時間都必須相對集中,可以採取主動分配、被動安排兩種方法。時間的主動分配,即根據複習的內容安排若干天,每天或每隔一兩天覆習一部分內容,若干天后全部內睿複習完。時間的被動安排,即複習的時間有限,不能任意安排,就要計算一下從複習開始到考試一共有多少時間,需要複習的內容有多少。如果時間不夠用,那就要根據時間的許可,調整複習內容,熟悉的內容略去,保證重點學科等。這樣,雖然每天完成學習任務之後,所剩的時間不多,但是由於時間安排得當,可以避免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

  初中生學習的十二個習慣

  1、記憶習慣。一分鐘記憶,把記憶和時間聯絡起來,這裡還含有注意的習慣。一分鐘寫多少字,讀多少字,記多少字,時間明確的時候,注意力一定好。自己的智力,注意力是最關鍵的。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絡起來,通過一分鐘注意、記憶來培養學習習慣。

  2、演講習慣。讓自己會整理、表達自己的思想,演講是現代人應該具有的能力。

  3、讀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每天讀一、兩分鐘,有好處,自己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遠遠超過咱們這些當老師的,自己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自己會終生受益。

  4、寫的習慣。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通過日記可以看出一個老師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思想,有沒有一以貫之的品質,看日記能看出老師的水平,更能看出自己的水平,一分鐘、三五十個字,堅持住、寫下去,這就是決心。我二十年不批改自己作業,但我說一句話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記。

  5、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後進生毛病都出在計劃性不強,讓人家推著走,而優秀的自己長處就在於明白自己想要幹什麼。所以,我們就要培養同學們定計劃的習慣。

  6、預習習慣。請老師們把講的時間讓出一部分,還給自己,自己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預習預習。在實驗中學時我就要求老師講課別超過20分鐘。昨天發給大家的材料-江蘇洋思中學,“只講四分鐘”,後進生明顯進步,祕訣就是預習、自己學的習慣。反之,不讓自己自己學,最簡單的事都要等著老師告訴他,這樣難以培養出好自己。我從1979年開始,開學第一天就期末考試,把新教材的期末試題發給大家。這樣做就是要自己會預習。讓自己自己學進去,感受學習的快樂、探索的快樂、增長能力的快樂。所以請各位老師一定要培養自己預習的習慣。

  7、適應老師的習慣。一個自己同時面對各學科教師,長短不齊、在所難免。一方面我們努力採取措施提高老師的能力水平,適應自己;一方面不能馬上把所有的老師都提高到一個適應自己要求的地步。所以自己也要適應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不同層次的老師,自己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

  8、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這也是非常要緊的一個習慣。我抓自己習慣基本就這麼抓。尖子自己做尖子的事,後進自己別盲目攀比。大的目標夠不到,趕快定小的目標。難題做不了,挑適合你的容易做的題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來,富得起、窮不起。所以要讓我們的自己永不言敗。

  9、自己留作業的習慣。老師留的作業不一定同時適應所有的自己,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師要和自己商量,讓自己做到腳踏實地、學有所得,市教委規定對自己實行量化作業,它的落實,一靠檢查,二靠老師良心,老師要從自己實際出發,只有常規量的自己可以接受,自己才能適應教育。浙江書生中學就特別強調這點。

  10、錯題集的習慣。每次考試之後,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自己,如何整理錯題?扔掉的分數就不要了,這次30分,下次40分,這就是偉大的成績。找到可以接受的型別題、同等程度的知識點研究一下提高的辦法。整理錯題集是很多自己公認的好習慣。

  11、出考試題的習慣。自己應該覺得考試不神祕。高中自己應該會出高考試題,初中自己會出中考試題。

  12、篩選資料、總結的習慣。自己要會根據自己實際,選擇學習資料。

  十二個習慣,不要求齊頭並進,各學校要有自己的特點,讓老師以教書為樂,讓自己以學習為快樂。這快樂要建立在養成這些良好習慣的基礎上。只有師生都成了學習、教育的主人的時候,教書這份工作才能真正成為樂園,才能使“學習、工作、盡責、助人是享受”成為現實,使我們短暫的人生充滿快樂。祝大家在盡到生存責任的同時,更多地享受到育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