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課內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在學習中,我們分為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課內學習主要是書本知識的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才能提高文化水平。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初二課內的學習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初二課內的學習方法

  迴圈學習法

  學習成效與記憶能力切切相關。不同的人的記憶能力有差異,但除了極少數智力存在缺陷的人外,差異是不大的。只要我們合理地安排時間和複習,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那麼怎樣根據人的心理特點合理地安排時間呢?

  1885年,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用無意義音節為材料進行了保持記憶程度實驗。發現並繪製了第一條保持曲線或遺忘曲線***又稱艾賓浩斯曲線***。實驗的結果是:在學習材料剛剛能記住的一小時後,受試者對他所學的材料僅僅保持40%左右,第一天,保持僅三分之一,到第六天逐漸地下降到25

  %。他認為:儘管各人的保持曲線不盡一致,但總的趨勢卻是相同的。根據艾賓浩斯曲線,遺忘具有先快後慢的規律,複習必須及時。有關實

  驗還表明:在複習時間和其它條件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採用分階段複習比集中在一起復習效果要好。如果集中複習是在學完全部內容後,集中複習是五小時,那麼分階段複習則應在整個學習中分四次複習,第一次半小時,第二次一小時,第三次一個半小時,第四次複習是兩個小時。每次除複習本單元的內容外,還複習前幾個單元的內容***第一次除外***。

  綜上所述,只有合理地進行資訊的整理,才能達到牢固記憶的目的。所謂“迴圈學習法”就是以上述原理為基礎的。在新的資訊傳入大腦後,印象還沒有漸消之前,及時地進行整理,接著又在不同的時間多次加以複習,使印跡不斷強化,以求把傳入的資訊變成牢固的記憶。具體方法是:在學習某門知識的過程中,採取學習——複習——再複習的方法,即學習某一內容後,花少量時間進行一次複習,接著學習下一部分內容,結束後再進行一次學習

  ***包括前面學習的內容***,如此下去,直到學完全部內容為止。

  例如,某本書一共有四章:第一章分為四節,第二章分三節,第三章分六節,第四章分三節,若將每兩節作為一個單元,其步驟是:

  ***1***初學和複習第一章第一、二節。

  ***2***初學和複習第一章第三、四節。

  ***3***複習第一章第一——第四節***小迴圈***。

  ***4***初學和複習第二章第一、二節。

  ***5***初學和複習第二章第三節、第三章第一節。

  ***6***複習第二章及第三章第一小節***小迴圈***。

  ***7***複習第一、二章全部及第三章第一節***中迴圈***。

  ***8***按上述同樣方法處理第三章及第四章各節。

  ***9***複習全部內容***大迴圈***。這樣每項內容均有四次強化印跡的機會,並且這四次是在學習過程中不同階段進行的,滿足了及時鞏固、不斷鞏固的要求,因而有利於記憶。例如,該方法可用於記憶英語單詞。首先,將若干單詞分成單元。無論是使用詞彙表、生詞本,或者採用單詞卡都應根據單詞的特點分類,力求將相似的以及可以比較的單詞放在一起,每小組的單詞數不一定相等,一般選6~8個為宜。其次,根據所分的組數按照上述方法進行迴圈記憶。請注意:記憶外語單詞時單元數應適當地增多,一般選8~16組為好,這樣可以增加單詞的見面次數以及每次記憶的單詞數,提高記憶效率。另外,隨著發音水平、詞彙量和使用該方法的熟練程度的提高,可逐步增加各組的單詞容量。該方法表面看來,似乎很繁瑣,需要很多的時間,其實不然。因為每次複習的時間不需要太多,只要能夠根據你所學的內容,結合你自己的具體情況,按照該方法合理地組織內容、合理地安排時間,便能事半功倍。該方法對邊工作邊學習、記憶能力稍差的同志尤為實用。

  採用迴圈學習法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單元的劃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所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本人的接受能力、記憶能力以及時間來確定。對於那些內容較難的章節,而本人記憶能力又較差,每單元應適當地少劃分一點,對於那些較容易的內容,可適當地多劃分一點。一般說來,所分單元數***n***應為偶數,最好能是:n=2r***其中r=1、2、3??***。第二,記憶保持的程度取決於對材料的熟記程度,但是應該注意到:當學習內容達到某種熟練程度之後,再增加複習次數,對記憶已無大的益處了。因此,在學習某項內容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應該學習以後的內容。甚至在某一內容難於理解時,也可以暫時放下來,先學習後面的內容,因為往往後面的內容的學習有助於前面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第三,學習與複習的時間安排應該適當。初次學習新內容無疑是最多。中間的複習不需太多,能夠達到回憶的程度即可。最後的總複習時間要稍安排多一點,以便對全部內容進行一次總的回顧,而且應該注意到,其中的重要內容應該重點地複習、鞏固。

  “螺旋上升”學習法

  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呢?是“步步為營”的”金字塔”式,還是“孤軍縱深”的“電線杆”式?

  所謂螺旋上升的學習法,就是用一系列的迴圈知識單元,來代替平鋪直敘的知識積累和閘述。每一迴圈都比前一個迴圈更高一層,更進一步。與“金字塔”式的學習方法相比,它能夠更迅速地理解和獲得知識;與“電線杆”式的學習方法相比,它能更廣泛地瞭解所學內容的全貌。這種“螺旋上升”式學習,可以說具有“格式塔”的特徵。“格式塔”指的是把許多現象綜合為功能單元的一種系統。通俗地說,是整體大於各部分總和的一種迴圈。後一迴圈需要前一迴圈為基礎,而又比前一迴圈更深,更高。而且後一迴圈的學習,又使前一迴圈得到豐富和補充。

  “螺旋上升”式學習法,以學者所感興趣,或想研究的內容為目標。起點可以是某個基本楊念、某個公式、某個實驗觀象、某個疑難問題,甚至可以是自已的某種設想。從這個起點出發,圍繞著中心內客,學習、掌握與中心內容有直接關聯的基本知識,同時瞭解那些與中心內容有聯絡,但並不直接影響的有關知識。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使基本概念得到掌握,公式得到理解和運用,實驗現象得到分析,疑難問題得到解釋,設想得到豐富和完善;同時還了解了與所學內容有關的知識領域,領略了所學知識的概貌。在這一迴圈的學習中,又會遇到新的概念、新的問題。再以此為新的起點,進一步迴圈,進一步學習,進一步開拓視野。同時,為了解決起點提出的課題,需要認真地鑽研、理解、掌握;需要我們去查詢書籍、尋求解答根據、說明材料,這不僅僅是掌握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紮實鑽研作風的過程,同時還是訓練快速查閱書刊文獻,有效利用資料能力的過程。由此可說是“一箭三雕”。“金字塔”式的學習,對於具有系統學習條件和充裕學習時間的人來說,無疑是有利的;“電線杆”式的學習,對於那些聰明穎悟、理解力強的人,也是可行的。那麼,對於那些既無大學學習條件,又不具備超群智力的廣大自學者,用勤奮和毅力,藉助圖書館的書籍、資料,以“螺旋上升”式方法學習,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或許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

  自主學習法

  自主學習法包括探索研究的學習和解決課題的學習,前者偏重於自主思考,多用於知識的開發和昇華,後者偏重於技術性活動,多用於技術發明和創造。

  如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呢?第一,學習要有計劃性。根據社會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能力,制訂出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科學的學習計劃。第二,學習要充分利用柺棍。學會使用工具書、參考書,採用觀察、實驗、計算的工具和儀器,養成善於尋疑、質疑、釋疑、解疑的習慣和方法。第三,學習要定期反饋。從實際出發,制定出一套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考核或檢查方法,從中總結自己學習的經驗教訓,不斷學習科學方法,取長補短,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第四,學習要從心理因素上多用功夫。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著重培養自己的自信力、觀察力、持久力、記憶力、理解力和創造力。自信力,是指對學習目的和計劃,有必勝的信心來達到和完成它。堅強的信心來自於動力足、覺悟高,富有事業心。觀察力,是指思維指導下的感知活動。這種活動是知覺、思維和語言三位一體的智力活動,是人攝取和儲存外界資訊的能力。發展觀察力,要提倡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最主要是心到。觀察時多思索,反覆搜尋觀察物件的特點,發現問題,集思廣益,從不同的角度、廣度和深度來發現事物的特徵。、持久力,是指學習上能堅持該做的事和剋制不該做的事。善於區別堅持和剋制的標準,一靠正確的道德和信仰的精神力量,二靠學會從戰略上藐視困難,從戰術上重視和戰勝困難。記憶力,是指學習中鞏固知識和戰勝遺忘的能力。記憶力包括五個指標:記憶的速度、記憶時間的長短、記憶儲存量的大小、記憶的準確度和選擇必須記憶資訊的能力。理解力,是指學習中認識到知識的內在聯絡,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能力。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正確理解,才能靈活運用。創造力,是運用學過的材料,通過思維和想象的加工,進行新的設計和探索,從而產生新思想或製造出新產品的能力。學習要繼承,但不能看成天然合理,要從不同方面,探索知識的價值,勇於思考,富於想象,樂於革新。

  初二高效的複習方法

  課後複習的含義用一句通俗的話講,叫“當天課程當天複習”。為了使你的時間和精力沒有白花,就必須立即進行復習。假如必要的話,不管你想不想這樣做,都應克服對複習的心理上的障礙,要馬上自覺地去複習。這時候你所花費的複習時間***不會需要很多時間***會節省由於你沒有複習一個章節而在以後重新學習時可能要花的大量時間。

  當天課程當天複習。教師剛剛講過的內容印象深刻、清晰。心理學家認為,剛學的知識在兩三天後遺忘的最多,最好在學後24小時內複習。如果拖得時間過長,上過的課程已經忘了許多,再去複習,就事倍功半了。有一位教育學家說得好:應該去鞏固知識,而不是去修補已經瓦解了的東西。就是說:要趁熱打鐵,及時複習。對於一名中學生來說,這一點應當養成習慣,要做到不論出現什麼情況都不受干擾。

  為什麼立即複習可以降低遺忘率呢?只是因為它給予你一個機會讓你把章節中各部分內容聯絡起來——把它們拼起來,就像把七巧板的各部分拼起來就能看到圖案的整體一樣。這樣,你不用記許許多多零碎的部分,就可以看到有關章節內容的一幅整體“圖案”。立即複習是很容易進行的。在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地把章節內容學完之後便可開始。用一張紙將這一章節的第一頁遮去,但留出邊線外的筆記部分。用自己的話,把邊線外的筆記或單獨的筆記作為揭示,將課文中那一頁上講述的思想、事實和細節出聲背誦。然後,將紙移去,來找出錯誤和疏漏之處。如果對這一章中的每一頁你都能這樣仔細檢查的話,你就會覺得你已瞭解這一章所講述的思想的順序和它的脈絡流向,於是便能將它們記住!

  及時複習是為了鞏固課堂學習的成果,加深記憶。因此,複習與前一節課的時間不要隔得太久,全都忘了以後再複習,這樣的複習等於重新學習。一般說來,複習的時間最好安排在第一次學習後的半天、一天、三天、七天、半個月後,分次進行。同時,要注意合理安排,即要合理組織複習和分配時間,不要集中在一個時間內複習,這樣做容易疲勞,收不到複習的好效果。開始複習時,次數儘量多些,時間間隔短些,內容可少些,以後再慢慢減少次數,延長時間,擴大複習範圍。

  初二學習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稱為過渡和繼續學習新知識階段:

  在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克服對初二的恐懼心理,讓自己儘快適應初二緊張快速的學習節奏。

  不妨利用開學的這段時間進行快速的適應,慢慢將自己的心理狀態和作息時間調整到畢業班的水平,為之後的全力以赴百日挑戰投入學習做好準備。給自己一個過渡的時間,總比從過分放鬆一下子到高度緊張造成的不適應要強得多。

  這一階段主要學習的還是初二新知識,如果你在前兩年沒有用心學習的話,那就從現在開始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以極大的決心和飽滿的精神狀態迅速投入到學習中去。因為中考雖然考的是整個初中三年的知識,但大多數重難點集中在初二。

  第二階段為堅持不懈階段:

  這一階段所有的學科都已結課,學生開始在老師的引領下系統地梳理三年所學知識。那些前兩年知識學習不牢固的學生正好藉此機會查詢知識漏洞,由於老師複習的是以前學過知識的精華,因此不用擔心抓不住複習重點。

  這個過程一定要和老師密切配合,不懂不會的一定要主動問老師,不要讓所謂的“自尊心”害了自己。這一階段大多數學生經過長時間緊張單調的學習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疲沓的狀況。

  這就像長跑一樣,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消耗了大量體力,身體慢慢進入“假疲勞期”,感覺似乎隨時都要堅持不住了。而最艱苦的時期往往也是最容易出成績的時期,誰能堅持下來,誰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第三階段就進入了最後衝刺階段:

  由於所有的知識都已複習完,老師會用頻繁而密集的測驗或模擬考試來進行最後的查漏補缺。一般會有兩到三次模擬考試:一模是對前一段複習效果的驗收;二模是讓學生儘早熟悉中考題型,這時應該把各種學習資料整理、歸類,有計劃地進行復習,看看以前錯過的題是否已經掌握,並抓緊最後的時間去求助老師,想靠海量做題去押住一兩道中考題,無異於大海撈針。

  三模一般是為了補上最後的漏洞而設定的,題目一般較難,關鍵不在於分數高低,在於考完後是否真正弄懂。

  這階段會有一些學生感覺自己幾經努力都無法提高成績,有些灰心喪氣甚至破罐破摔。其實真實的情況是:並不是你沒有進步,是因為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拼搏,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水漲船高,你取得的成績就顯得不突出了。

  這時你可以回過頭來跟以前的自己相比,就會看到有很多以前根本不懂的知識現在已經熟練掌握;也有很多以前生疏的題目現在已經能舉一反三;再看看自己的成績已經很穩定,不再像以前忽高忽低,這其實就是一種進步。況且模擬考試難度一般都高於中考,現在出錯是為了中考不錯。這樣想,你就會堅定信心,相信自己,也相信老師,加足馬力,做好衝刺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