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英國的生活費及學費需要多少

  去英國留學雖然是很熱門的,但是留學費用也不菲,那麼去英國留學的生活費及學費需要多少呢?現在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英國留學費用的相關資訊吧,歡迎大家閱讀。

  留學英國的生活費及學費

  1、學費

  ***1***高中

  在英國,高中學制是4年,有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之分。除非是短期交換,國際學生一般不能就讀公立高中。私立高中每年學費包學費、生活費***住宿、伙食***大約20,000-30,000英鎊。非寄宿學校稍微便宜一點,每年大約15,000,那學生需住英國家庭或學生公寓一年的生活費約: 9,000英鎊***包括:住宿、伙食、交通費等,劍橋、倫敦地區費用稍貴***。另外,英國規定18歲以下去英國留學的學生是必須找監護人,也有些中學學校規定即使年滿18週歲,也是需要監護人的。監護人的費用組成:註冊費:100-200鎊***只收一次*** ,定金:500鎊左右***可退還的*** ,每年監護服務費用:1,000-2,000鎊等等。

  ***2***本科

  本科學制為3年,對於文科類專業每年學費大概每年約12, 000-18,000英鎊,理科類專業是每年約15, 000-25,000英鎊,醫科則為每年約25, 000-35,000英鎊。

  ***3***研究生

  絕大多數研究生課程學制為一年,分為講授式和研究式。對於授式課程,只需在教室授課的本科課程相對來說比較便宜:具體來說,碩士類商科專業,比方金融、會計、人力資源管理、物流都是講授式課程,學費相對於文科和理工科要貴,學費一般為15,000英鎊左右,傳媒專業約為17,000英鎊;而教育專業則是14,000到18,000英鎊;金融會計專業則為16,000到22,000英鎊;藝術設計專業一年15,000到21,000英鎊,皇家藝術學院學費會更高,甚至達到二十萬英鎊以上。對於MBA類課程,學費則在10, 500到24, 900英鎊之間。

  理工類的講授式課程學費從9000-18000英鎊都有。醫學類課程和部分理工科類課程由於教學裝置成本較高,學生需要在實驗室進行試驗來完成課程,學費相對昂貴。

  據統計,昂貴的課程要算臨床醫學類課程,牙醫課程尤為突出。醫學類授課式課程的平均費用就有24,500英鎊,甚至可以達到每年32, 700英鎊。比起講授式課程,研究式課程的學費稍貴,雖然此類課程獎學金髮放比例較多,但由於英國是教育產業化國家,獎學金並不豐富,而且競爭非常激烈。

  ***4***博士

  英國博士課程學制是3年,文科類學費一般為每年15,000到20,000英鎊,理科及醫學類每年約為15,000到 25,000英鎊。對於在英國讀研究生和博士的學生來說,還可以通過申請獎學金減少留學費用。雖然英國的獎學金不像其他國家的獎學金那樣種類繁多且容易獲得,但若掌握了一定的申請技巧且自身足夠優秀還是有機會的。

  2、生活費

  留學費用中的生活費這部分,根據學生個人的經濟情況和生活方式,所在地區不同,出入也會很大。總的說來,留學一年12個月的生活費大約在8000英鎊,倫敦地區生活費在12000英鎊左右。根據蘇格蘭皇家銀行推出的英國大學城生活費用排行榜,威爾士首府卡迪付成為大學生生活費用低廉的城市。在卡迪付唸書的學生平均每週花費的住宿費和生活費大約為188英鎊,與這個城市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英國著名學府劍橋大學,生活在劍橋的大學生平均每週的生活費支出約為206英鎊。

  ***1***住宿費

  對學生而言,生活費中大的支出一般是房租。在英國,住宿費都是以周計算,多數學生會住在學校提供的學生宿舍,這算是中國學生赴英留學普遍會選擇的住宿方式,同時也是費用高的一種方式。不同地區、不同大學住宿費各不相同。例如北安普頓大學學生宿舍便宜的房間只要48鎊一週,愛丁堡大學和提茲塞德大學便宜的房間只要56鎊,而倫敦各大學的住宿費則比較高,倫敦城市大學便宜的房間也要147鎊每週。

  其他住宿方式還包括自己租房和家庭寄宿。與家庭寄宿***一般在150英鎊一週***相比,自己租房的費用會低廉許多,且可以烹煮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自由度也會大大提高。而家庭住宿則是體驗英國當地生活的很好選擇。你會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一般都備有床,衣櫃及寫字檯等簡單傢俱。主人一般會為你提供早晚餐,週末提供三餐。

  ***2***伙食費

  與住宿費類似,飲食方面的消費也是因人而異。如果你不太適應西方的餐飲方式,可以自己做飯,不僅省錢,還是一種很好的社交手段。在英國的學生們經常通過聚餐結交朋友,如果這個時候做得一手拿手的中國好菜,一定會在交友的派對上大受歡迎。一般每日三餐的開銷一個月200-300英鎊是較為普遍的情況,但若是經常社交娛樂,那麼花銷便難以估量了。

  ***3***日用品和交通費

  日用品和支付交通費用,這些雜費每個月大概是100-200英鎊的支出,具體看外出的頻繁度以及距離的遠近。住在倫敦的學生可購買地鐵月票,學生優惠價1-3區為97鎊,無優惠則是137鎊。

  在英國出行旅遊,經濟和便捷是購買一些年票,如Arriva的年票,或者railcard年票。

  ***4***服裝費用

  衣物方面,留學生可以從國內攜帶足夠的衣物到英國,如果是在英國本地購買也可以,價格相差並不是很大。

  ***5***醫療費用

  英國是一個福利制度較為健全的國家,一直以來,留學生在英國留學期間可以享受當地的免費醫療待遇,如果要拿藥,也有一致的售藥價格在7磅左右,每年會有浮動。2015年4月以後,來自歐洲以外***包括中國***前往英國時間超過六個月以上的所有公民均須支付200磅每年的“醫療附加費”。

  ***6***假期開銷

  假期方面,英國的大學每年有三個假期***聖誕節、復活節和暑期***,其中暑期可長達三個月,若歸國探親往返機票大約需要800英鎊。假期旅遊的費用每年約為600至1000英鎊。

  ***7***打工

  總的說來,英國留學一年12個月的生活費大約在8000英鎊,倫敦地區生活費在12000英鎊左右,在英國留學一年總的來說,加上學費,需要的費用一共是20000到30000英鎊左右。

  另外,英國允許留學生每週打工不超過20小時,節假日全天打工,打工所得薪資可以補貼相當一部分生活費。目前且隨著人民幣的升值,留學英國還是比較划算的。

  英國留學省錢攻略

  攻略一:英國留學費用一次性繳付有折扣

  英國留學允許學生按照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和按月度付款三種主要方式來繳付學費。而英國大學為鼓勵學生在入學註冊時一次性付清學費,通常會給予2%-5%的學費折扣。通常而言,中國學生在離境前已有能力準備好留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所以一次性繳付學費可行性較強。

  攻略二:試行兩年制速成本科

  少讀一年就能剩下一年高昂留學費用,如果再把早工作一年的工資考慮進去,兩年制課程的學生相比三年制學生能省平均兩萬多英鎊,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目前已經有7所英國大學在開始試行兩年制速成本科學位。

  攻略三:入學獎學金可大膽申請

  英國大學對獲得錄取通知書且通過獎學金申請的學生給予1000-3000英鎊/年的獎學金。一般來說,此類獎學金的數量較多,英國留學申請難度較小,而且很多大學會對獲得錄取通知書的學生自動發放此類獎學金,如東英吉利大學的非商科專業。中國學生可大膽嘗試申請此類獎學金。

  攻略四:學有餘力做兼職

  雖然說出國留學是以求學為主,但是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在處理好學業問題的前提,建議同學可以適當做一些兼職。和大部分留學國家一樣,據英國留學條件分析:英國也是允許留學生在平日有20小時/周、節假日40小時/周的打工時間。通過兼職工作,同學們可以瞭解更多的英國文化風俗和社會情況,對拓寬眼界、積累豐富的海外工作經驗大有幫助。

  英國留學生活的三大攻略

  要逐漸適應各方面的差異

  英國留學攻略表示文化差異是存在的。這些年來,我在英國的大多數朋友都是中國人,社交圈也以中國人為主。在一個與自己生活了25年的環境完全不同的國度裡面,我能做的也僅僅是慢慢去適應、習慣。

  舉個例子吧,當你與一群英國人在一起玩的時候,一個英國人講了一個笑話,其他人都聽懂了而哈哈大笑,但你卻不知所以然。並不是你的英文比別人差多少,而是你根本不知道那個笑話的笑點在哪裡。

  而那個笑點往往存在於英國人的生活、歷史或者人文之中。

  要學會互動

  國外的學習與國內的是完全不同的。當然首先要過的是語言關,口語是剛剛登陸英國的中國留學生永遠的痛。這個陣痛期短則一兩個月,長則好幾年,甚至你永遠都過不了口語這關,這完完全全取決於你的態度。

  我選擇了住在老外家裡,一個逼著提高自己英語能力的環境。當然,還有一個開放的環境,那就是課堂上。由於我是工科英國留學學生,我讀的master program裡面有很多印度學生。

  還清楚地記得剛剛開學的第一堂課上,印度學生滿嘴英語,我卻一句都講不出,那種茫然和無措讓我難忘。中國學生的理工科基礎優勢在美國依然強大,但是卻很可惜的忽略了一點:推銷自己。

  那種互動,那種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觀點的信心和勇氣,在國內的大環境下是很難培養的。小組討論,小組推演,個人專案,個人演講,甚至與教授辯論,都是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在此同時,你也通過言語,分享了自己的思想,吸納了他人的觀念。

  海外就業有壓力

  在英國工作,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件不公平的事。在中國工作的外國務工人員往往被視為高階白領,在國外務工的中國人卻往往被當做廉價勞動力來看待,使得中國留學生的海外就業問題雪上加霜。

  你擁有一顆強大的心,你可以來英國留學,你可以找到工作,你可以留下來,但其中萬千苦澀和艱難,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