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用白描的手法,勾畫出江南的一個小農家的溫暖、和睦、勤勞、淳樸的生活圖景,頗有生活氣息和情趣。小編在此整理了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清平樂·村居》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清平樂·村居》-課文原文

  清平樂①·村居

  [宋] 辛棄疾

  茅簷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③相媚好④,白髮誰家翁媼⑤?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⑥,溪頭臥剝蓮蓬。

  註釋

  ①清平樂:詞牌名,“樂”讀yuè。

  ②茅簷:茅屋的屋簷。

  ③吳音:吳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這裡指互相逗趣、取樂。

  ⑤翁媼:老翁、老婦。

  ⑥亡賴:同“無賴”,“亡”讀wú,這裡指頑皮、淘氣。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清平樂·村居》-探究感悟

  1、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提示:詩人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簷”“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著講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讀來覺得有無限溫情充溢胸中。

  2、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提示:這幾句集中寫這一農戶。詩人眼前的畫面在繼續擴充套件: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裡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最小的孩子在溪邊趴著剝蓮蓬玩耍。詩人著力於“小兒”的描繪,“溪頭臥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最喜”表達了他對小兒的喜愛之情,這喜愛之情緣於小兒的可掬憨態:在溪頭趴著,悠閒地剝著蓮蓬,何等的調皮,何等的自在啊!當然,這裡也不乏詩人看到這樣安詳的農家生活狀態後心裡產生的愉悅之感。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藉助畫面與註釋,瞭解詞的大意。

  2、瞭解詞的一般特徵。

  3、在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鄉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嚮往。

  教學過程:

  一、古詩匯入,初識宋詞。

  1、知道今天我們學什麼嗎?***請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詞***學生接著說***。是的,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詩詞”國度,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相信同學們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老師說前半句,你們一起說出下半句。

  2、螢幕出示:教師提供前半句,讓學生接著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這些詩詞連起來讀一遍。

  3、這都是描寫農村生活的詩詞。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駐足於農村,寄情于田園,用詩詞表達自己對農村那份濃濃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詞。板書:清平樂村居。“樂”這個字讀yue,一起讀課題。

  4、清平樂,是詞牌名。什麼是詞牌名呢?出示小資料:清平樂,詞牌名。中國古代,詩人寫成了一首詞,按一定的旋律來吟唱,這旋律的名稱,就是詞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種曲調,一種節奏。

  清平樂,是詞牌名,那麼“村居”呢?——是這首詞的真正的題目。所以在書寫課題的時候中間空一格或者用間隔號,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詞牌名和題目中間要略有停頓。一起再讀課題。

  二、自主初讀,感知詞韻。

  1、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大家拿起課文,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它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指名讀。誰能一個人,放開聲音讀讀這首詞?誰第一個把手舉起來我就叫誰?——讀正確

  預設: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這首詞的最後一句中,有一個多音字——剝bao、bo***板書***

  誰來讀一讀這個“剝”字?請把這個詞放到句子中讀一讀。這裡的“剝”是指把東西的外殼或皮去掉。那麼,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蓮蓬的皮去掉叫——。一起再讀這個句子。

  注意:“蓮蓬”的“蓬”。

  還有一個生字,誰來讀一讀——媼。連著前面的“翁”一起讀。請你領著大家讀一讀。

  4、注意了這些字音,誰來把這首詞連起來讀一讀。這次要求看著螢幕讀。***螢幕出示***

  5、指名讀。教師指導:讀通、讀正確並不難,但是,同學們,讀詞跟讀詩一樣要慢點,如果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奏來,讀出味道來了,比如說吧,“茅簷/低小”,哪裡停頓了,注意“簷”字的聲音——稍微的延長,這就叫綿音,讀詩詞就要這樣讀得停而不斷。來,在位置上自己再練一練。大家一起讀。

  6、讀著,讀著,你有沒有發現除了題目外,詩和詞還有什麼不同之處?為了便於比較,我把這首詞,變了個樣。***螢幕出示***白髮誰家翁媼和大兒鋤豆溪東之間有一空行,說明它有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詞中叫上片,後一部分叫下片,朗讀時兩片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詩的每句話對仗都很工整,字數一樣,而詞的每句話字數可以不一樣。因此,詞還有一個小名叫長短句。

  7、分男女同學讀,女同學讀上片,男同學讀下片。

  三、品讀賞析,感悟詞境。

  ***一***想象畫面,把握詞意。

  1、同學們,俗話說“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我們這麼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呢?

  2、交流、反饋。

  3、隨機朗讀、理解。***理解:吳音,他們是用什麼語言聊天的***

  4、連起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5、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這首詩的意思就明白了。咱們把自己的感覺、體會放到詩當中去,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

  ***二***品讀詞句,進入詞境。

  1、我們通過想象,基本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但是,還不夠。有人說,一首好詞就好像一壺好茶,越讀越品就越覺得香氣縈繞,韻味深長。所以,我們讀詞就要讀到詞人的內心深處去。那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吧。來,再讀課題。——清平樂村居。

  2、村居的“景”是怎樣的?——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讀著這句詞,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簷。你還看到了什麼?——青青草。讀著“青草”我們就想到綠色的小草,那麼讀著“青青草”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看,多一個字我們的理解就更豐富了。誰來讀讀第一句。評價:你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這如茵的綠草。

  同學們,你們還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聯絡最後一句話,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是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陣清風吹來還讓人聞到一股——清香。

  是啊,多美的畫面啊,那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們一起讀。

  3、同學們,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啊?他們都是一家人***出示圖片***。在這五口之家裡,給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人呢?

  預設一、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誰來讀讀這句詞?說說看,你為什麼最喜歡小兒?那就把你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這句話中的“亡賴”在生活中聽說過嗎?那麼在這句話裡,你覺得“無賴”是這個意思嗎?請你們再去讀讀這句話,你覺得哪個字寫出了小兒的“無賴”呢?——臥。

  這裡的臥,它有一種姿勢,趴著。趴是臉朝下,同學們,這個頑皮的小兒剝蓮蓬還會有哪些姿勢?一會兒趴著,一會兒躺著,真是悠哉悠哉。再想象,這個小兒還會有什麼姿勢?

  請你們看螢幕,看看他的小腳丫在幹什麼?再想象一下,小兒剝蓮蓬時的表情?臉上笑嘻嘻的,也許嘴裡還嘀咕著什麼?嘀咕著什麼呢?看著他的晃動的小腳丫,看著他剝蓮蓬的模樣,送他一個成語?小兒真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是啊,想怎麼臥就怎麼臥,想怎麼剝就怎麼剝。可見,此小兒真乃——無賴。是啊,多麼活潑、可愛、頑皮的小兒,誰能把小孩子臥剝蓮蓬的童趣讀出來。注意表情笑著讀。

  預設二、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小兒是那麼調皮可愛,那麼他的兩個哥哥呢?誰來讀一讀。大兒子是那麼勤勞、二兒子那麼懂事、心靈手巧。

  預設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除了這三個兒子,還有哪兩個人讓你們覺得很美?老爺爺、老奶奶。也就是滿頭白髮的老年夫妻。

  為什麼老兩口讓你們覺得很美,你看都滿頭白髮了,也許牙齒都掉光了,還美?美在何處——***老爺爺、老奶奶年紀都這麼大了,但他們還互相逗趣、說笑,就像年輕人一樣***,用書上詞說——相媚好。好一個相媚好,年紀都這麼大了好這麼相親相愛的,是不是,有些驚訝,來,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讀。——教師指導讀,不僅你驚訝,辛棄疾也很驚訝,你看他都禁不住走進茅屋去問了。哪個詞在問?***誰家***白髮誰家翁媼?注意這個“誰家”,讀出問的語氣。

  是啊,年紀都這麼大了,還這麼恩恩愛愛,親密無間。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讀這句詞。

  兩位老人就這麼坐著,笑著,聊著,心裡那個美喲,你瞧,老兩口幾杯酒下了肚,話就多了起來,老爺爺望了望老奶奶,捋著鬍子笑著說:老伴呀,;聽著老爺爺的話,老奶奶也樂得笑開了花,說:老頭子呀,***螢幕出示***。自己在座位上說說。

  教師引導:同學們,老兩口那個高興呀,老爺爺笑著說:想當初咱們認識的時候,往事——歷歷在目,一晃就是——幾十年了,現在咱們老了,雖然老了,可是孩子們卻讓我們——放心那,高興那。正應了那句恩恩愛愛,白頭偕老。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再讀這句話。

  ***三***提煉詞眼,沉醉詞境。

  1、哎,這裡的“醉”僅僅是指老兩口喝醉了嗎?——他們都陶醉了。

  2、是啊,陶醉了。可是讀書要聯絡上下文,從詞的上片那句“茅簷低小”,你讀出了什麼?——他們家生活條件並不好,很貧困。是啊,生活並不富裕,可為什麼老兩口還那麼樂乎乎的,還陶醉了呢?老兩口到底“醉”在哪兒——請把你的想法簡要地寫在紙上。

  3、是啊,生活貧困不算什麼,重要的是心裡的快樂、幸福,心裡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兩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爺爺、老奶奶一家人嗎?陶醉的還有誰?——作者。是啊,詩人辛棄疾,也深深地陶醉了,來,我們讀出詩人那醉醉的感覺來。讀“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讀這首詞的時候,還有誰陶醉了?——我們。來,讓我們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4、配樂朗讀整首詞。

  5、同學們,讀到這裡,你們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生活?

  四、拓展背景,體驗詞情。

  1、同學們,一份溫馨和諧、自在的鄉村生活為什麼讓詞人那麼嚮往,那麼沉醉呢?***板書:心醉田園***;他在陶醉之餘又會想些什麼呢?老師相信讀了這段文字,你會有深刻的感悟: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領袖和旗幟。他出生於被金人侵佔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復失地,渴望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為抗金而不懈努力。42歲時遭受投降派的打擊,被貶到遠離戰火的江西農村,一住就是18年。壯志難酬、報國無路是悲憤的,但他仍不忘收復中原的大業。

  2、同學們,這段資料,我們想你們一定明白了辛棄疾為什麼那麼陶醉。此刻,看著這安寧祥和、溫馨和諧的村居生活,辛棄疾感慨萬千,他會想什麼呢?

  3、同學們,你們都說出了辛棄疾當時的心聲。那就讓我們把這份心聲融入我們的筆尖,把這首詞端正美觀地書寫在字帖上。

  板書設計: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