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考試片段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言語理解題在公務員行測考試中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其中的片段閱讀題需要考生重視考前的練習,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行測考試片段閱讀練習題,歡迎大家閱讀練習。

  行測考試片段閱讀練習題:

  1.城市化是繼工業化以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新的重大力量。地方政府在城市化方面有著很強的衝動,但這個衝動更多表現在土地的城市化方面。因為土地的升值幅度很大,潛力很大,對地方的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在城市化程序中,土地的城市化成為地方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但這並非真正的城市化,因為城市化程度是以人的城市化為標準的。

  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

  A.發展要避免土地的城市化

  B.發展要以人的城市化為標準

  C.人是城市化發展的主要推動者

  D.城市化是地方發展的正確選擇

  2.一個人買了一個鳥籠放在自家客廳裡,過一段時間,他會丟掉鳥籠或者買只鳥養。因為,即使他本人長期面對空鳥籠並不感到彆扭,可來訪者卻不然,幾乎所有客人面對空籠子都會產生好奇和疑惑。主人會因反覆的解釋而不勝其煩,最後只好丟掉鳥籠或者真的買只鳥回來養。這就是著名的“鳥籠效應”.

  對這句話理解錯誤的是*** ***

  A.馬克思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是普遍聯絡的,所以才有“鳥籠效應”

  B.掛鳥籠本身不說明什麼,但是有了一個鳥籠,主人就有可能買一隻鳥與之相配

  C.“鳥籠效應”是指大多數時候人們都受制於強大的慣性思維,而缺乏邏輯思維

  D.鳥籠裡應該有鳥是人們的思維定勢,人們見到鳥籠,就一定會聯想到裡面應該有鳥

  3.“和諧”是什麼?人人都有飯吃,人人都可以說話,就是一種最為樸素的“和諧”,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這段話是說*** ***

  A.人人有飯吃、可以表達個人看法,是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徵

  B.人人有飯吃、可以表達個人看法,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

  C.人人有飯吃、可以表達個人看法,是和諧社會的最高標準

  D.人人有飯吃、可以表達個人看法,是和諧社會的最終目標

  4.在我看來,與其說是趙本山的小品受歡迎,還不如說是趙本山的這個人本身更受關注。自從趙本山登上春晚這個大舞臺,在陳佩斯等笑星長期缺席的情況下,趙本山和他的“趙家班”幾乎成了央視的“金字招牌”,甚至一度成為春晚的收視保證。但事實卻無情地證明:趙本山已經被央視“過度消費”了。

  “過度消費”,即*** ***

  A.演員的個性經常被抹煞 B.演員的才華總是被忽視

  C.演員的才華已經透支 D.演員的個性容易被扭曲

  5.轉型期的社會,價值觀出現多元化,從神聖轉向世俗,從理性轉向感性,“拒絕崇高、淡化價值”,有時候很有一些市場。這是低俗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當下低俗之風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在世俗的社會環境和感性的文化土壤裡,不產生“三俗”倒是不可理解的。

  作者說“不產生‘三俗’倒是不可理解的”,意味著“三俗”*** ***

  A.不可避免 B.難以拒絕

  C.可以接受 D.應該默許

  行測考試片段閱讀練習題答案:

  1.【解析】B.

  文段首先引出“城市化”這一中心詞,然後指出地方政府在城市化程序中出現的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從而導致地方發展僅僅實現“土地城市化”這一偏差,最後一句是文段的主旨句,因此B項正確。A項錯誤,文段指出“土地的城市化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發展不是要避免土地的城市化。C項“城市化發展的主要推動者”和D項“地方發展的正確選擇”在文段中都沒有提及,因此排除。

  2.【解析】A.

  本題用排除法。B、C、D項都能從文段中得出。而文段中沒有體現事物是普遍聯絡的,因此A項是對文段的錯誤理解。

  3.【解析】B.

  “應有之義”即應該含有的意義。文段中“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指構建和諧社會這一命題本身應該也必須包含的意思,因此B項“……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表述正確。A項“主要特徵”,C項“最高標準”和D項“最終目標”都不是“應有之義”的同義替換。

  4.【解析】C.

  “過度消費”的關鍵在於“過度”一詞,體現在文段中的意思是趙本山等人的小品節目頻繁出現在央視春晚上,不顧及他們的承受能力和才能所限,使得節目無法取得新的突破,因此C項“才華被透支”符合題意。

  5.【解析】A.

  文段首先指出低俗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提出這是社會轉型期的必然結果,然後用雙重否定句“不……是不可理解的”引出作者觀點,即產生“三俗”是不可避免的,因此A項符合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