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初一上冊語文期中試卷

  面對機遇,不猶豫;面對抉擇,不彷徨;面對決戰,不懼怕!放下包袱開動腦筋,勤于思考好好複習,祝你七年級語文期中考試取得好成績,期待你的成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冀教版初一上冊語文期中試題

  一、 知識的積累與運用。***30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驪歌***lí*** 蟬蛻***duì*** 稱職***chèng*** 駭人聽聞***hài***

  B.戲謔***xuè*** 勉強***qiǎng*** 哽咽***yè*** 乳臭未乾***xiù***

  C.毛坯***pēi*** 一茬***chá*** 凝聚***yí*** 心血來潮***xiě***

  D.半晌***shǎng*** 撰文***zuǎn*** 和睦***mò*** 言簡意賅***gāi***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2分***

  A、炫耀 雲宵 急燥 銷聲匿跡 B、煩鎖 溫馨 取諦 大庭廣眾

  C、私塾 博學 滯笨 趾高氣揚 D、愧怍 勞祿 笸蘿 煞廢苦心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母親沒有灰心,她對窮苦農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卻更強烈了。

  B.“冷血護工”虐待養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後,社會各界群眾義憤填膺。

  C.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北京大觀園一日遊,亭臺樓榭、小橋流水的美景令人六神無主。

  D.許多孩子的精英之路,也許僅緣起於一個微不足道的夢想。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在暑假的戶外活動中,同學們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發生意外事故。

  B.在老師的耐心教育下,使我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

  C.能否努力拼搏,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D.科學發展到今天,難道還有人否定地球是繞著太陽運轉的嗎?

  5、下列文學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它記錄了孔子的弟子的言行,共20篇。

  B.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在《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中表現出了他的幽默諷刺的藝術風格。

  C.冰心的《繁星•春水》內容包括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和對大自然的讚美及對人生的思 考和感悟等。

  D.我國四大古典名著是《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

  6、下列各句修辭手法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擬人***

  B.母親把飯煮了,還要種田,種菜,餵豬,養蠶,紡棉花。***排比***

  C.那極短的發,似剛收割過的莊稼茬,高低不齊,灰白而失去了生機。***比喻***

  D.在災難面前,我們能對受災的同胞置之不理嗎?不能。***設問***

  7、古詩文默寫。***每空1分,共10分***

  ***1*** ,楊花愁殺渡江人。 ,君向瀟湘我向秦。***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2***君自故鄉來, 。來日綺窗前, ?***王維《雜詩》***

  ***3*** ,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用“ ,

  。”的詩句,說明了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道理。

  ***5***在《論語》中體現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的句子是: ,

  。

  8、根據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問題。***2分***

  端午節的中午,家人團聚,一起熱熱鬧鬧地過節,可是弟弟卻一直低頭玩著手機。爸爸媽媽批評他,他卻說:“年年都圍在一起吃粽子,有什麼意思,還不如玩手機呢!”此時,你想對他說:

  。

  9、綜合性學習。***6分***

  在一些偏遠貧困地區,孩子們想得到的課外讀物近乎奢求,而在我們家裡,沉睡的書籍已落上厚厚的灰塵。在武漢三鎮,有這樣一群快樂的“綠書”志願者,他們將自己或朋友家中的書籍收集起來,根據需求整理、造冊、打包,捐贈給農村學校的孩子們,送去他們渴望的課外讀物。2016年4月15日,武漢“綠書”志願者來到巴東縣官渡口鎮中心小學。將2000本課外書擺放到校圖書室專門設立的“綠書”書架上。當天,隨著學校讀書月活動的啟動,孩子們終於開心地從圖書室裡借到了自己喜愛的課外書。

  ***1***請為本次“綠書”捐贈活動寫一句有關書籍的名人名言。

  ***2***假如你是接受捐贈學校的學生,請寫幾句話來表達你對“綠書”志願者的感激之情。***2分***

  ***3***我們還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幫助那些偏遠貧困地區的孩子?***2分***

  二、閱讀***60分***

  ***一***[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10、下列句子中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元方/時年七歲 B.歆輒/難之 C.寧可/以急相棄邪? D.遂/攜拯如初。

  11、下列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元方入門不顧 尊君在不。 B.王欲舍所攜人 太丘捨去

  C.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下車引之 D.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 歆輒難之

  1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4分***

  ***1***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

  13、甲乙兩文分別告訴我們怎樣做人的道理?***4分***

  甲文:

  乙文:

  14、下面對甲、乙兩文的理解, 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甲、乙兩文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是通過人物的言行表現出來的,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甲文最後寫友人的神態和動作,襯托了元方的形象;乙文最後一句的議論表現了兩個人物不同的為人處世態度。

  C.甲文中的陳太丘撇下友人獨自走了,是失信的表現;友人發怒,意在批評不要失信於人。

  D.乙文對華歆、王朗兩人面對逃難者搭船的要求時,所表現出來的前後不同的態度的對比描寫,突出了文章的主題。

  ***二***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5、這首詩描繪了怎樣一個場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16、“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4分***

  這兩句詩是由當前 所激發出來的對未來 的憧憬。

  ***三***《回憶我的母親》***片斷***朱德

  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我在家庭中已經飽嘗艱苦,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沒感到過困難,沒被困難嚇倒。母親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

  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 a ,這種 b ,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 c 。

  母親現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7、概括母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的句子***用文中語句回答******3分***

  ***1***

  ***2***

  ***3***

  18、填入a,b,c處的詞分別是***3分***

  a , b , c

  19、作者回憶了母親哪幾方面的事?***4分***

  20、如何理解“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含義?***3分***

  21、“母親是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對文章的主題有什麼作用?***4分***

  22、這幾個自然段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有什麼作用?***4分***

  ***四***

  程怡

  ①十個月的時候,我得了一場可怕的腦膜炎,到了一歲半還不會說話,父母非常擔心。一天,爸爸看報,我坐在他的膝上,指著某一個標題中的“上”字,爸爸說:“上?”我對他表示滿意,趕緊從他的膝上爬下來,拽著他走到書箱前,得意洋洋地指著書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認識這個字,這件事對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們不再擔心我有智力障礙了。之後,爸爸開始教我讀詩。

  ②爸爸常教我念兩個人的詩:一個是杜甫,一個是陸游。

  ③依稀記得,孩提時的一個夏夜,我困極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搖著大蒲扇,滿天的星斗朦朦朧朧的。“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突然,爸爸那江西鄉音很重的誦讀聲使我睜開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嘯中有什麼,但我一下子記住了這首詩。

  ④上學前我已經會背那首《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爸爸問我懂不懂最後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說:“那意思就是燒香磕頭的時候別忘了告訴你爸爸!”當時,爸爸高興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學。那年冬天,爸媽因故很長時間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長女,照顧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歡天喜地,難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詩:“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爸爸問我懂不懂這詩句,我說:“我懂的,不過,爸爸想念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說話,只是聽我繼續揹他教我的詩。

  ⑥爸爸生命的最後幾年,完全臥床不起。每當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協奏曲悲鳴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邊響起的時候,爸爸就會喃喃吟誦杜甫的詩。他告訴我,那一刻讓他想起了故鄉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親。

  ⑦那時我已在大學教中國古代文學,我理解父親:人生無非家國之情,杜甫、陸游,我父親他們這一代的知識分子,對家國,都有一種深情。父親吟詩的聲音,永遠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後,我看見報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絕句,感覺就像遇到了一個老熟人。我沒有念過那首詩,但我熟悉那種風格。回來一查,果然是陸游的詩,“徵車已駕晨窗白,殘燭依然伴客愁。”我當時的感受真是難以名狀。爸爸在我童年時便種在我生命裡的東西,突然宣告了它的無可移易的存在!***有刪改***

  23、請給本文擬一個標題。***2分***

  24、對第③段畫線部分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寫出了夏天夜晚滿天繁星的景色 B.表現出了夏夜“我”朦朧欲睡的狀態

  C.突出了“我”童年學詩歌的模糊記憶 D.引出我被父親吟詩聲喚醒的情節

  25、第④段畫線句用了什麼描寫?爸爸高興得流淚的原因是什麼?***3分***

  26、文中圍繞爸爸教我讀中國詩,記敘了三件事,請概括。***4分***

  ***1***

  ***2***上學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兒》詩中的句意。

  ***3***

  27、根據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3分***

  28、談談你對第⑧段畫線句的理解。***3分***

  三、作文。***60分***

  題目: 的目光

  要求:1、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作文。例如:父親的目光,嚴厲的目光,期待的目光等等。

  2、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 3、字跡工整,段落分明。

  參考答案

  一、1、B 2、C 3、C 4、D 5、A 6、B 7、略

  8、示例:一家人在一起過節,融洽了親情,拉近了距離,爸爸媽媽多想和你聊聊天啊,不要玩手機了,好嗎?

  9、***1***示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2***示例:“綠書”志願者們,謝謝你們,因為你們的幫助,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我們夢寐以求的圖書,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3***示例:為他們捐助衣物以及學習用品;加大教育投資,興建校舍;鼓勵邊區支教活動。

  二、10、B 11、B 12、略

  13、甲文:做人要明禮誠信。 乙文:一個人要對自己的話負責,不能輕諾寡信。 14、C

  15、描繪了詩人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寂寥之苦的場景。表現了詩人思念歸鄉與家人團聚的急切心情。

  16、離別愁苦 相聚的歡樂

  17、***1***教給我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 ***2***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

  ***3***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後走革命的道路。

  ***注:把***3***分開作兩點也算對***

  18、a、知識 b意志 c財產

  19、***1***母親勤勞儉樸的習慣和寬厚仁慈的態度 。

  ***2***母親堅強不屈的性格,對壓迫者的反抗以及對作者參加革命的支援和慰勉。

  20、表達了作者對母親“離我而去”的萬分悲痛之情和對母親無限熱愛的真摯感情。

  21、***1***感情:抒發了作者對母親的悼念之情,表達了其報答母親深恩的決心。

  ***2***作用:由愛母親推廣到愛勞動人民,由讚美母親到讚頌勞動人民,深化了主題。

  22、議論,抒情。作用:把事件的意義揭示得更透徹,把悼念,讚頌母親的感情抒發得更深切,點明瞭中心,深化了主題。

  23、爸爸教我讀中國詩。 24、C

  25、神態描寫;還未上學的“我”小小年紀居然懂得了詩的意思。

  26、***1***孩提時,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誦教我記住了陸游的詩。

  ***3***上學後,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詩中思念親人的感情。

  27、爸爸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知識分子,又是一個深愛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28、爸爸教我的詩永生難忘,這些詩蘊含的精神情懷***爸爸的人格魅力***影響我的一生,表達了我對爸爸的感謝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