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文化品格閱讀答案

  宋詞的榮耀得力於其市井文化與士林文化相互影響的雙重品格。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詞的文化品格》閱讀材料

  從文化的角度考察,宋詞的榮耀得力於其市井文化與士林文化相互影響的雙重品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詞的別名入手加以探討。詞又稱“詩餘”或“長短句”。前者循著文化嬗變的脈絡而言,後者就其形式立名。至於“曲子詞”“曲子”“今曲子”的別名,則強調其音樂屬性。從隋唐至宋,這一屬性上造就詞的雙重文化品格的基礎。南北朝上中華民族大融合的歷史階段,伴隨這一過程的完成,西域音樂在隋唐時代傳入中土,並與漢族的傳統音樂融合產生出與雅樂對立的燕樂,燕樂即俗樂,詞在初期就是與之相配的歌詞,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彥《愛園詞話》雲:“詩亡,然後詞作,故曰餘也;非詩亡,所以歌詠詩者亡也。”此論也從音樂入手探討詞的產生。反言之詞之所以能夠繼詩之後獲得演唱者或者吟詠者的青睞,又與其表現形式的靈活多樣密不可分。詞打破了古近體詩較為齊整的句式,參以變化錯落,因而更適於倚聲絃歌與抒情達意。

  作為配樂的歌詞,詞作者必須按照樂譜的音律、節拍進行創作,才能用於演唱實踐,於是“倚聲”“填詞”等相關術語就應運而生了。詞的句法參差錯落,又有多種詞牌可供創作時選擇,因而在傳達人們複雜隱私的內心世界時,它就有了詩所難以比擬的靈活性。古人作文吟詩,往往正襟危坐,以體現“詩言志”的尊嚴;卻獨於倚聲填詞較少顧忌,這就是“詩莊詞媚”或“詞為豔科”說之由來,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或許詞不如詩,但若表現複雜的感情世界,詞又有勝於詩的優越性。王國維曾就此論道:“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他概括出詩與詞的不同文體特徵,的確很有見地。

  詞的文體特徵與其音樂屬性密切相關,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雙重選擇的可能。當其宛轉於歌伎之口以娛悅聽眾時,聽眾成分的複雜要求詞的寫作須向俚俗靠攏。除字句易於聽懂外,情趣的共鳴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聽與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詞的寫作不宜晦澀艱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語化基礎。所以這些要求都無疑會令詞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強,否則,詞將失去其賴以發展的土壤,而成為純粹的供文人欣賞的案頭文學。柳永“假使重相見,還得似舊時麼?”李清照的“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前者寫伊人細語溫柔,纏綿悱惻;後者感人生蒼涼,寓愁於樂。詞句淺顯易懂,毫無費解之處,便於聽唱;如果用詩的形式表現,就很難傳達出箇中細膩微妙的情愫。當然,詞也並非只侷限於風月情懷或身世之愁的抒發中。在言志詠史與揮灑壯志有關的題材中,也有區別於詩的瀟灑風度,蘇軾“大江東去”的放歌,辛棄疾“千古江山”的抒懷,皆可佐證。

  《詞的文化品格》閱讀題目

  小題1:第1段中“詞在初期就是與之相配的歌詞,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一句的“之”“其”所指代的內容是什麼?***2分***

  小題2:答:“之”指代 ***1分***

  “其”指代 ***1分***

  小題3:第2段中,王國維所說的“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中的“境”和“言”分別指的是什麼?試加以具體說明。***4分***

  答:“境”指的是 ***不超過6個字***

  “言”指的是 _***不超過6個字***

  小題4:第3段開頭說“詞的文體特徵與其音樂屬性密切相關,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雙重選擇的可能”一句中“雙重選擇”指的是什麼?試加以具體說明。***4分***

  小題5:試概述宋詞的市井文化品格的特點。***列出其中3點即可******6分***

  小題6: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2分***

  A.詞又稱為“詩餘”或“長短句”,都是就它由古近體詩的整齊句式演變為參差錯落的句式而言的。

  B.詞之所以又稱為“詩餘”是指古近體詩發展到唐代的頂峰時期之後,到了宋代便開始逐漸消亡。

  C.耳聽和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但都無疑會令詞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強。

  D.“詩莊詞媚”或“詞為豔科”說,都是從詩和詞兩種體裁所表現的內容方面進行評析的。

  E.詞在詠史言志的有關題材中,具有區別詩的瀟灑風度,是因為其反映社會生活更有深度和廣度。

  《詞的文化品格》閱讀答案

  小題1:“之”指代“燕樂”***或:俗樂***;“其”指代“詞”***或:宋詞*** *** 2分***

  小題1:“境”指反映社會生活。“言”指表現感情世界。*** 4分***

  小題1:①娛悅聽眾***或:向俚俗靠攏***;②供文人欣賞。 *** 4分***

  小題1:①按照俗樂樂譜的音律、節拍進行創作***或:倚聲填詞***;②表現形式靈活多樣***或:句法參差錯落,有多種詞牌可供選擇***;③語言通俗化,一定程度的口語化;④長於表現複雜的感情世界***從詞的音樂性、表現形式、語言特點、表現內容四個方面概括****** 6分

  小題1: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