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讀書的講話稿

  書是流動的血液,書是靈動的生命,書是無盡的源泉。在書中行走,是與智慧同行,與幸福同行。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範文***一***:

  老師、同學們:

  大家新年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讀書,快樂人生

  同學們,如果有人問你世界上最香的東西是什麼,你會怎麼回答呢?我認為,世界上最香的東西不是飯菜,不是香水,而是“書的墨香”。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採掘不盡的富礦,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走向未來的基石;讀書是人類重要的學習方式,書籍是人類奮鬥的航燈,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如果一個孩子熱愛讀書,那麼他會從書本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尋找生活的榜樣,淨化自己的心靈;他會在閱讀中形成豐富的思想,建立一個豐滿的精神世界,擁有充實而平靜的內心……書是人類靈魂的審問者,是我們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通過一部好的作品,我們的心靈和靈魂被喚醒了,我們的感情被激發和釋放了,我們自己的人生命運也得到了改變,人生的路也就清晰了。

  書籍點亮人生,書香飄溢生活。當你走進書香滿溢的書店,挑選一本好書孜孜不倦地讀著;當你手捧一本喜愛的書,跟同伴交流書中的精彩共享讀書時光;當你為自己準備一個珍藏智慧的書屋,享受倘洋在知識海洋遨遊的喜悅。你定會把讀書當工作一種責任,把讀書當作豐富人生的一種養分,把讀書當作一艘駛向理想佊岸的飛船。

  我們雖足不出戶,但通過閱讀,可是神馳群山;通過閱讀,可以暢遊海濱;通過閱讀,可以與偉大的科學家會面;通過閱讀,可以與傑出的藝術家對歌。

  書香與綠樹、花草、夜風一樣,帶給人難以言語的享受!讀一本好書,能使人飛到一個絢麗神奇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們可以和李白一起望廬山瀑布,和巴金一起觀海上日出,和冰心一起感悟人生……與書為友的過程,優雅而美麗。靜靜的,一個人坐在小書房裡,捧一本散發墨香的好書,細細地品讀。窗外,淡淡的月光親吻大地,夜空中繁星點點。在這樣溫柔的夜晚,沉靜於書中,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啊!

  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明辨是非,行為舉止文明得體。世界著名文學家高爾基就曾藉著月光讀書,在樓頂讀書,在老闆的皮鞭下讀書。對讀書的痴迷,終於把他造就成為世界文學巨匠。正如高爾基自己所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

  讀書帶給我們最雋永的樂趣,最恆久的動力;讀書帶給我們心態的和平,精神的慰籍。經典詩句,讓我們充滿智慧;童話故事,讓我們浮想聯翩;歷史鉅著,讓我們博古通今;科學書籍,讓我們思維縝密……

  老師們,同學們,讀書吧!請捧起你心愛的書,在溫馨安靜的環境裡,享受閱讀的快樂;願書成為我們永遠的朋友,讓我們和我們的學校走向更精彩的未來!

  讀書吧,你的人生會因此而快樂!

  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範文***二***:

  親愛的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談一談讀書。我們每天都在讀書,課上讀課本,餐前閱讀課外書,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怎樣讀書,讀什麼樣的書才能讓自己受益呢?我的人生經歷實在太短,閱歷也不夠豐富,這樣的問題,僅僅靠我自己的經驗來談實在毫無說服力,幸運的是,這世上向來不乏愛讀書之人,今天,我就當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談讀書”一篇與大家做一個分享。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雖然做學問不只是讀書,但讀書究竟是做學問的一個重要途徑。因為學問不僅是個人的事而是全人類的事,每科學問到了現在的階段,是全人類分途努力日積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這成就還沒有淹沒,就全靠有書籍記載流傳下來。讀書是要清算過去人類成就的總賬,把幾千年的人類思想經驗在短促的幾十年內重溫一遍,把過去無數億萬人辛苦獲來的知識教訓集中到讀者一個人身上去受用。有了這種準備,一個人總能在學問途程上作萬里長征,去發見新的世界。

  第二:我們應該怎樣讀書?

  讀書方法,只有兩點須在此約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僅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

  讀書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兩句詩值得每個讀書人懸為座右銘。

  第三:我們應該讀什麼樣的書?

  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重想象,所以初中的學生們宜多讀想象的文字。

  有些人讀書,全憑自己的興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書就把預擬做的事丟開,用全副精力去讀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書,仍是如此辦,雖然這兩書在性質上毫不相關。這種讀法有如打游擊,亦如蜜蜂採蜜。它的好處在使讀書成為樂事,對於一時興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養成一種不平凡的思路與胸襟。它的壞處在使讀者氾濫而無所歸宿,缺乏專門研究所必需的“經院式”的系統訓練,產生畸形的發展。

  在《談讀書》中,朱光潛先生為我們列出一些真正能夠稱得上“書”的書目。例如中國書裡的《國風》、《莊子》、《楚辭》、《史記》、《古詩源》、《文選》中的《書箋》、《世說新語》、《陶淵明集》、《李太白集》、《花間集》、《紅樓夢》等等;在外國書中,濟慈、雪萊、白朗寧諸人的詩集,索福克勒斯的七悲劇,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李爾王》和《奧塞羅》,歌德的《浮士德》,易卜生的戲劇集,屠格涅夫的《處女地》和《父與子》,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小說集等等。

  好書是一種偉大、無價、無言的完善自我的工具。因此,要小心選擇,在場的各位同學們,我希望大家能夠銘記今天我講的話,讓它成為你們讀書路上的指南和悟性的明燈。

  謝謝大家!

  範文***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但事物都有雙面性,有利亦有弊。現在的學生幾乎都有手機,有些同學把手機帶到學校,上課偷偷玩,這樣嚴重影響了學習,導致花更多的時間去補課,實在是不划算。若能控制好一個度,那些被浪費的時間就可以用來做些有意義的事。課餘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讀書。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對於這樣一個全球性的紀念日,你們知道嗎?也許有人知道,但更多的人並不清楚,伏爾泰說:“書讀得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的看到,你知道的很少。”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侯寶林是一位著名的相聲語言大師,他為了買一本書,跑遍了整個北京城,頂風冒雪,終於把一本十多萬字的書抄錄到手。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2011年,中國人均讀書4.3本,比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猶太人的64本少得多。”根據國際出版藍皮書的統計,韓國人均讀書大概11本,法國8.4本,日本也是8.4到8.5本左右,美國讀7本,而即使將中國人讀的紙質和電子書加起來,也只有5.77本。由此可見我們讀書之少。

  “蹉跎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中華文明對於讀書的推崇,已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綿延了千年。但現經過調查發現,不少人都表示平時極少或完全不看書,對此大部分人表示,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時間。

  是什麼導致我們讀書時間那麼少?因為我們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比如利用課間空餘的時間讀讀書,即使只有幾分鐘,也能讓你受益匪淺。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好好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