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應該怎樣養生

  冬季是萬物為了明年的復甦做準備的季節,也是養生進補的最佳季節。那麼在冬季養生應該注意些什麼?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冬季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冬季養生知識

  頭宜暖胸背足忌寒涼

  小寒、大寒節氣,天寒地凍,寒邪侵人,易使人體氣血流行不暢,血脈筋脈拘急,所以冬季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保暖也就變得異常重要。

  中醫認為,頭是各條陽經會聚之處,心為陽髒貫通胸背,寒易從腳而生,因此,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年老陽氣弱者更應注意。出門應戴好帽子,避免溼發出門,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選擇舒適保暖效能好的鞋子,並經常用熱水泡腳。

  心宜平節制喜怒晒太陽

  冬季白天短而夜間長,寒冷的天氣、呼嘯的北風、頻發的霧霾,常會讓人們的心情受到影響,引發失落、沮喪等情緒,甚至患上抑鬱症。

  因此,此節氣中要注意積極調節自己的心態,節制喜怒,多聽音樂,參加娛樂活動,積極樂觀地面對寒冷的天氣變化。還要多晒太陽,接受“光合作用”,靜心等待寒冷過後的春色。

  食宜溫養腎為主

  中醫有“寒者溫之”的原則,認為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豬腰等,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能夠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非常適合冬季食用。二十四節氣養生歌講到:“三九溫補食藥療,固腎養心羊肉嘗”,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山藥羊肉湯、羊肉羹、當歸山雞湯等,都是此時溫補的佳品。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在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基礎。但補的同時別忘了,中醫還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蘿蔔性涼,有生津化痰、消食和胃之效,燉肉時不妨加幾塊蘿蔔,或搭配素炒蘿蔔絲、蒸蘿蔔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進補太過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

  從五行與五臟、季節的對應關係來說,腎應冬,屬水,主藏,所以“冬季養腎”是養生的基本認識,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大多能入腎臟,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此外,核桃、桂圓、栗子等堅果類食品也是冬季益腎佳品。

  睡宜早養精蓄銳藏陽氣

  小寒時節,天氣寒冷,草木凋零,動植物多處於冬眠狀態來養精蓄銳,為來年的生長做準備。為了順應冬藏,人們在起居上也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的潛藏。正如《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不妨“偷點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之,則容易耗損陰精,傷及腎臟,甚至有折損壽命之虞。

  動宜慢微汗即可

  冬藏時節,萬物蟄伏,人體也應順應自然界特點而適當減少活動,做事“慢半拍”,以免擾動陽氣。

  此時的鍛鍊要有節制,微微出汗就好。所謂“小寒慢跑跳踢毽,暢達樂觀防腎寒”,建議大家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比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導致陽氣外洩。此外,運動儘量選擇在白天、陽光充足時進行,並應做好準備活動,防止運動損傷。

  冬季養生食物

  1:花生

  常吃花生能",花生仁中含蛋白質高達26%左右,相當於小麥的兩倍,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含脂肪達40%,其中不飽和脂肪酸佔80%以上。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高,可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主治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面板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

  2:鱸魚

  鱸魚含有豐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鉀、銅、鐵、硒等。中醫認為鱸魚性溫味甘,有健脾胃、補肝腎、止咳化痰的作用。冬天,鱸魚肥腴可人,肉白如雪,魚肉細膩,是最好的品鱸魚季節。

  3:蓮藕

  冬天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蓮藕,毫無疑問地成為時下的"當家菜"。鮮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治療便祕,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