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衝刺學習計劃

  眼看高考就要到了,高三的同學們已經進入了備考的最後階段,想要順利通過高考,同學們應該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複習什麼

  1.基礎

  高考試題中基礎題***輕易題***、能力題***中檔題***和選拔題***困難***的大致比例為3:5:2,很少出現超過考試說明的知識和能力要求。因此,不提倡花很多時間攻偏題難題。另外,衝刺階段一定不要輕課本、重資料,輕基礎、重困難,要輕試題變化、重傳統模式,要留意補充內容的學習,不要迷信所謂的“捷徑”、“寶典”、“真題”。考知識、方法和能力是高考永恆的主題。

  2.自己的短板

  ***1***自己要對自己進行一個分析,首先要明確自己哪門學科上升空間還比較大,每門學科中的哪一部分上升空間比較大,從而進行重點突破

  ***2***高中以來的錯題本、摘記本也應充分利用起來,針對自己的弱點進行查漏補缺

  ***3***如果還不明白自己的短板,請單獨詢問老師,請老師幫你分析

  3.真題

  主要是題目背後蘊涵的學科思想和題目設計思路

  4.書寫規範

  強化自己的書寫規範,不要因為書寫的問題而無謂丟分

  怎麼複習

  1.確定自己的目標定位,根據目標定位進行復習

  2.這一階段應該以查漏補缺為主,做題的量只要能達到保證手感就行,不追求題海戰術

  各科詳解

  語文——減少盲點彌補弱項

  語文是高考的第一科,考生要相信自己可以考個好成績。關於最後的衝刺溫習,建議如下:

  分類整理理清脈絡。通過專項溫習和綜合模擬練習考生積累了不少知識。現在是總結濃縮、梳理歸類的時候了。要及時將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整理回顧,做到針對每一種題型都儲存一定量的知識***字音、字形、詞語、病句、實詞、虛詞、句式修辭、表達技巧等***減少“盲點”,加強能力。

  閱讀題是拿分的關鍵。現代文閱讀一卷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概念、推理、判定***能力。現代文閱讀二卷部分,考查理解重點語句、篩選資訊、分析作者觀點態度情感等能力。解答時應把握步驟:第一,閱讀全文,捉住關鍵語句,段首句、過渡句、段尾總結句等,分層把握內容,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第二,閱讀題幹,按序做題。題幹中涉及的語句要回歸原文,位置確認要正確,切忌憑自己的主觀印象答題。第三,整理答案,使語句通順,符合題乾的要求。

  英語——耐心+細緻=好成績

  語感練習不能停止。考生天天要堅持半個小時的聽力和大聲朗讀的語感練習,同時閱讀也不能放鬆。

  每週最少練習兩篇寫作。練習寫作時,一定要練習如何正確、快速地審題。高考寫作內容都是與生活相關的,所以,考生不用擔心出現怪誕的話題。

  此外,高階詞彙不是指大綱以外的詞彙,更不是什麼託福、雅思等考試詞彙,而是指你把這些基本詞彙用得如何地道。英語是個特殊的學科,假如你不堅持天天溫習,很輕易就出現退步的現象。

  數學——難點別死摳反思很重要

  在溫習方法上,一是練習題的選取要正確,題海戰術是不可取的,但作為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適當練習是必要的。二是練習時的態度,很多同學為了能做很多題,往往對一些有思路的題不具體演算和書寫,這是不可取的。

  反思對於學數學非常重要,反思的作用,一要琢磨出題者的出題意圖;二是要對相同型別的題進行比較,明確他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絡;三要對每道練習中所涉及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及時總結。

  物理——分析能力強成績就會好

  每個同學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有所側重對做過的習題進行再一次溫習,使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得到加深、鞏固和進步。

  要加強綜合練習,正確把握基本概念,加深對主幹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加強綜合分析題目的能力,這是考好物理的關鍵。

  要認真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點,根據自己的實際有側重地找出自己可進步的環節,對知識、方法進一步查缺補漏,使高中物理知識在腦海裡進一步更系統、更清楚。

  利用好考前一週的時間,迴歸教材,回憶高中物理知識體系,回憶高中物理的解題思想和解題方法,預備上陣,迎接挑戰。

  化學——聯絡時勢學以致用

  高考題,突出對學科內知識綜合能力的考查。從高考實行3+X綜合能力測試以來,高考化學試題淡化了死記硬背的內容,弱化了解題技巧,對抽象思維能力的要求逐漸升高。試題的內容考生很熟悉,進門容易,但要獲得高分並不容易。

  注重基礎知識的練習,注重知識網路化。首先對中學化學應把握的內容融會貫通,將知識橫向和縱向梳理歸納,使之網路化、系統化,有序地貯存。加強化學實驗的溫習。

  化學試卷具有時代氣味,以能力測試為主導,以現實題目立意。如以“非典”時的過氧乙酸,“神船五號”升空後的航天飛行器及2005年“蘇丹紅”為題材的試題均出現在高考化學卷中。因此在溫習備考過程中,關注社會熱門,關注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用化學視角、化學方法往觀察、思考日常生活、生產、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及環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題目,將所學過的有關知識聯絡並應用於新情景中,解決新題目,學以致用。

  生物——點面兼顧縱橫聯絡

  生物學到衝刺階段,已經完成了生物知識的梳理和總結工作。目前,需要在綜合學科內知識和進一步提高答題正確性等方面做出努力。

  學科內知識綜合:高考試題選擇命題材料的原則是:“依據大綱,但不拘泥於大綱”,“源於教材,不拘泥於教材”,“能力層次不同,材料來源不同”,“突出學科的主幹知識”。需要考生在解題時,能運用學得的學科知識回答學科內綜合題。所以考生在溫習時要捉住知識主幹,以單元課題知識為縱向聯絡,以相關專題內容為橫向聯絡。

  進一步增強答題正確性:首先要留意使用恰當的專業術語闡述學過的生物學現象、方法、概念和原理;要想爭取個好成績,還要有應用生物學基本知識分析和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有關現實題目的能力。

  篇二

  20xx年高考即將進入百天衝刺階段,考生應該充分把握住這最後的衝刺時間,奮力一搏。做好百天衝刺計劃,下面是有關高考衝刺複習計劃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對於學習來講,除了要對一年以來高考複習的時間要統籌安排外,合理安排每日時間,最大效率得提高複習效果尤為重要。以下每日學習計劃安排,考生可以參考進行。

  早上6點-8點:一日之計在於晨,對一般人來說,疲勞已消除,頭腦最清醒,體力亦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段。可安排對功課的全面複習。

  早上8點-9點:據試驗結果顯示,此時人的耐力處於最佳狀態,正是接受各種“考驗”的好時間。可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

  上午9點-11點:試驗表明這段時間短期記憶效果很好。對“搶記”和馬上要考核的東西進行“突擊”,可事半功倍。

  正午13點-14點:飯後人易疲勞,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調整一下,養精蓄銳,以利再戰。最好休息,也可聽輕音樂。但午休切莫過長。

  下午15點-16點:調整後精神又振,試驗表明,此時長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記憶”的東西。

  傍晚17點-18點:試驗顯示這是完成複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的好時間。這段時間適宜做複雜計算和費勁作業。

  晚飯後:應根據各人情況妥善安排。可分兩三段來學習,語、數、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難易交替安排。

  以下是一位高考優秀考生的每日作息時間表,可供參考:

  每天6:00起床,6:30-7:30複習英語,7:40-9:40複習數學,9:50-11:50機動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00-4:00複習化學,4:10-6:10複習物理;晚上2個小時複習語文;其餘時間機動。在每一門課的複習中,不同階段以不同內容為主,多看課本或多做習題,要掌握好。

  總之,在總體計劃的基礎上,注意小塊的時間安排,既要抓緊時間,又該有張有弛,這樣才能以一個較好、較正常的心態去參加高考,才能考好!

  篇三

  又到一年高考時,全國上下都在關注高考,只不過今年我們成了主角。你們複習好了麼,最近心態如何?希望我講解能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離高考還有十來天,究竟該如何安排時間進行高考衝刺複習計劃?很多考生都存有疑惑。有些考生認為,沒有幾天了,這段時間已經屬於“賽場上的垃圾時間”,認為自己已經為高考準備了三年了,現在總算看到希望了,可以晃晃悠悠地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以養足精神備戰高考。這種想法不盡合理,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由於考前特殊的壓力氛圍,在充分休息的情況下,很多考生越是臨近高考,精力越易集中,學習效率反而會比平時高上許多。在這裡我提醒大家不要過早的放鬆,也不要過於放鬆,如果這樣就不容易在高考時聚斂精氣神。古人曾說過“行百步者半九十”,但實際上,如果用最後十步的時間去幹其他的事情,走了九十步和沒有走是一樣的。還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之類的話,這中間的道理有些是相通的,因此,不能過早放鬆。

  因此在最後幾天裡,制定合理的作息計劃非常重要,建議考生把每天的複習功課、文體活動、休息與睡眠的時間安排合理,防止複習忙忙亂亂,按計劃行事,使生理節奏感與心理節奏感增強。

  在休息方面,可以適當的增加課餘休息時間,嘗試著參加自己喜歡的文體活動,以調節情緒、消除疲勞、養精蓄銳,以穩定的、飽滿的情緒迎戰高考。但參加體育活動時,切忌劇烈運動,防止受傷。

  剩下的十來天該怎麼進行高考衝刺複習計劃?面對如此短的時間,面對課桌上堆積如山的複習材料很多同學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學些什麼?怎麼複習才有收穫?其實,複習到現在這個份上,已經不再以獲取新資訊為目的,不再做難題,少做新的題目,以免自信心受打擊,我說:兩大任務——整合與迴歸。

  先說整合。整合就是通過對所學知識的回顧、反思和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的過程。高三複習階段,通過教材複習、專題複習、綜合檢測等形式,考生已經儲備了大量的知識、技能和其他高考資訊。但由於複習時間緊張,節奏緊湊,再加上老師的“狂轟亂***敏感詞***”、考生的“貪多求全”,目前考生儲備的很多知識尚未完全消化,很多技巧尚未轉化為能力,很多東西沒來得及思考、沉澱。因而,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反芻”。其次,就是根據類別、專題或章節對複習的成果進行歸類整理,比如,某一章講了那幾塊東西,某一型別的題目有哪些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換而言之,從面的角度來講,就是儘可能實現知識技能的網路化,是知識技能由點及線、由線及面聯絡起來,使頭腦裡一個清晰的“線路圖”。從點的角度來講,就是實現知識的座標化,要清楚一個知識點在網路中的位置及與相關知識點的聯絡,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這需要考生要有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以及充沛的精力和清晰的思路。

  再說迴歸,就是迴歸教材,迴歸課本記基礎知識,通過知識網路,把查漏補缺、解決前面複習中出現的問題放在第一位。應該趁這段時間進一步夯實基礎,系統知識,尤其是識記一些偏重於記憶性的東西。目前的複習,已經不再以獲取新知識為主要目的,而是要回到複習的起始點,把複習用過的教材、教輔,做過的練習和測試題,以及自己整理的筆記本、錯題本好好地看一遍。此所謂“返璞歸真”、“追根溯源”。其實,這一遍絕不是第一輪複習的簡單重複,而是在更高層級上的再總結和再提高,在此過程中,考生要注意前後知識的照應,相關知識的聯絡,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此所謂哲學上說的“否定之否定”。通過看書上的目錄、標題、重點等,一科一科地進行回憶,發現生疏的地方,及時重點補習一下,已經熟練掌握了的內容,可以一帶而過。還可以看自己整理的提綱、圖表、考卷,重溫重要的公式、定理等。這七天的複習,就像運動員在比賽前的準備活動或適應性練習一樣。通過這七天的收縮複習、強化記憶,可以進一步為高考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當然,迴歸過程中也要根據自身情況有所側重,有意識彌補自己的薄弱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