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娃娃教學反思

  《風娃娃》是新課程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篇課文。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10月2日上午在湛張小學聽了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風娃娃》,文章語言生動,富有兒童情趣,實驗小學王老師採用貼近兒童的教學語言,變換不同的教學手段,抓住重點字詞和句子訓練來完成這堂課的教學,使學生學有所得。

  1、紮實做好字詞鞏固,為讀好課文打好基礎。

  王老師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在學習課文內容同時,把生字不經意間穿插進去。鞏固字詞。把學生容易讀錯和難讀的字詞製成卡片,通過學生“帶讀”的方式在全班進行識記,同學們表現得很積極紛紛舉手,不但讀音準確,聲音也很巨集亮,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己鑽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課文時,望老師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風娃娃做了那幾件事,通過閱讀課文,學生很快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並能用三個字準確的概括每一件事,接著用“風娃娃為什麼吹,是怎樣吹的”這一問題引領學生學習,使學生每一部分都有章可循。

  最後王老師挖掘文字的空白處,進行想想說話。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圍繞“風娃娃幫人們做事,人們為什麼要責怪他?”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接著讓學生說說“你想對風娃娃說些什麼呢?”目的是讓孩子說說自己對課文的感受,培養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

  範文2

  “資訊科技真是閱讀教學的好幫手!”這是我上完風娃娃這一節課後最大的感嘆。現代資訊科技進入教育領域之後,向師生展示了一個嶄新的、豐富的、廣闊的教學世界。利用資訊科技進行閱讀教學,正改變著傳統的教學結構、教學模式和思維方式。它在以下幾方面給我們的閱讀教學帶來了無限活力。

  一、生動有趣,激發學習興趣。

  “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生動的卡通形象有著一份特殊的愛好,他們看起動畫片來,往往津津有味,聚精會神。如果把學習的內容也變成動畫,毫無疑問,每個學生都會被牢牢吸引過來,自覺自主地投入學習。

  我在上《風娃娃》這一節課時,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展示了生動有趣的畫面,大大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學習生字時,我利用課件展示了風娃娃吹一個個五顏六色的生字泡泡,接著讓學生去認讀,學生學習的熱情十分高漲。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又向學生展示了“風娃娃吹動風車”、“風娃娃吹動帆船”這些動畫,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可以說,在這節課上學生的興趣一直處於被啟用的狀態。

  二、直觀形象,便於理解課文。

  電教媒體能將動畫、影象、文字、音樂等多種資訊融為一體,使我們教學更加直觀形象,幫助我們更好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在教學中我把一些重難點的內容做成了一個個小動畫。如低年級的學生可能不明白“斷斷續續”這個詞我就利用多媒多向學生展示“斷斷續續的水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詞語。

  三、創設閱讀情境,豐富閱讀感受。

  學生是閱讀教學的主體,是閱讀活動的能動的參與者。讓學生在寬鬆和諧又產生憤悱之情和閱讀急切感的教學氛圍中主動學習、自主探究,正是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體現。不可否認,傳統教學也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然而現代資訊科技支援下的閱讀教學更勝一籌。

  利用多媒體文、圖、音並茂的特點,可以為閱讀教學創造一個又一個良好的主動學習的環境。如運用多媒體情境匯入模式——場景式、人像式、圖畫式、設問式、音樂式、組合式等,就可從一個或多個角度激發起學生閱讀的動機。又如閱讀劇本需要創設一種戲劇氛圍——配上個性化的獨白、對白使人如聞其聲,展示場景、播放背景聲響使人如臨其境。對此,集語言、影象、音樂於一體的CAI課件就可大顯身手。學生在這樣的戲劇氛圍中閱讀,興趣必然濃郁,學習的主動性也隨之增強。

  在《風娃娃》這一課中,我運用多媒體有聲有色地展示風娃娃所做的幾件事,在一些文段中,還配有音樂的按鈕,為學生的配樂,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而且還能豐富學生的閱讀感受。

  四、拓展閱讀內容,培養資訊素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資訊科技用於閱讀教學適合資訊時代對閱讀的要求。多媒體和網路資訊量大、傳輸快,用來蒐集資訊、擴充套件知識、開闊視野,有著極大的優勢。利用這一優勢對閱讀內容作一些適當的補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課文內容涉及的相關資料等,既能讓學生在充分涉獵的基礎上自主學習,也有助於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

  在教學《風娃娃》這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向學生展示了與風有關的一系列資料,如風的用外,風的危害。通過這些圖片的資料的介紹,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範文3

  《風娃娃》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教材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主題安排了一些給人啟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針對學生喜愛動畫故事的特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的慾望,引導他們正確評價課文中的人和事,從而理解課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通過表演,動作,想像等方式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到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挖掘文字的空白之處,在課文學習中創設情境,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說話能力;把課文中的故事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這堂課中,我自己認為還是挺成功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課堂上滲透了新課程的理念。

  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的作用。

  1、在教學第一個環節,我通過猜謎語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介紹新朋友風娃娃,讓學生一起喊出風娃娃的名字,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讓學生喜歡上風娃娃,從而主動地想學課文。

  2、在學習風娃娃做好事部分時,我先提出問題:風娃娃去了哪裡,做了哪些好事?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1-3自然段。這樣做讓學生明確了要學習的內容,許多閱讀能力比較差的同學也能答出來,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課堂上注重閱讀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新課程指出:閱讀應達到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朗讀要在“正確”的基礎上逐步達到“流利”“有感情”。在教學時,我設計了複習生字詞這個環節,讓學生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自由讀的方式鞏固字詞,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讀課文。課堂上學生讀音有誤的時候,我不是急於完成課堂任務,而是耐心的糾正學生髮音。為後面學生的朗讀打下了基礎。

  2、閱讀形式多種多樣。

  閱讀不僅僅限於朗讀,還應該有體驗,想像。教學時,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指名讀、引讀、分組讀等,在此基礎上我還通過讓學生表演***風娃娃吹風車的樣子和縴夫們拉船的樣子***、想象說話***秧苗們喝足了水會怎麼樣?縴夫們會對風娃娃說什麼?***使學生在朗讀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並且體會到幫助別人令人快樂的事。

  三、在教學中注重朗讀的同時注重創設情境。

  1、採用多種方式朗讀。

  在重點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上,我設計了許多朗讀指導。例如:“風娃娃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使勁向風車吹去。”“他們彎著腰,流著汗,喊著號子,船卻走得很慢。”在指導這兩個句子朗讀時,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個人讀,男女讀,分組讀,齊讀等等。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學生都能讀出感情,並且十分投入。

  2、巧設引讀,突破難點。

  在教學《風娃娃》時,我精心設計了幾處引讀,學習關鍵段落“風娃娃想:幫助人們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氣就行。”這個句子其實就是理解課文重點,也就是風娃娃為什麼會好心做壞事的原因。我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引讀,讓學生在讀中明白,正是因為風娃娃又了這樣的想法,才會做壞事。為後面學生回答,風娃娃錯在哪裡做了很好的鋪墊。這個部分引導好了,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故事包含的道理。

  四、注重架設生活情景與教材相互聯絡的橋樑

  對於重點句子和段落的理解,除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之外,我注重創設情境,使文字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我問學生:如果你是縴夫,你想對風娃娃說什麼?孩子們都能很好的感受縴夫們的喜悅,朗讀起來也特別生動,特別美。 在學習做壞事部分,我問學生:你想對風娃娃說什麼?孩子們都把風娃娃當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都說得特別好。

  當然,這節課上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沒有給學生多一些課外閱讀,開闊他們的視野。但是人們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所以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才會在下一次取得更大的進步。我會繼續努力的。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