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3個

  創業不同於炒菜,不可能等所有的配料都準備齊之後才開火做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歡迎閱讀!

  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1:

  他曾是一名“放羊娃”,從夜市賣花起步,通過數年改良和培育,竟把家鄉的“野草”賣遍全國,並先後獲得了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全國抗旱植物應用貢獻獎”等榮譽。如今,堪稱“中國草業第一人”的他已是上市公司總裁,企業市值超過70億元!然而,當別人羨慕他賺取了鉅額財富的時候,他卻說:“我賺了滿頭白髮。”

  深受震撼,“賣花郎”轉行園林綠化

  1971年,王召明出生在內蒙古烏拉特中旗一個牧人家庭,從小與羊群為伴。家中兄妹7人,日子過得很清貧。為了改變“放羊娃”的命運,王召明努力學習,在連續參加了4年高考後,終於在1993年考進內蒙古農業大學。

  去大學報到的那天清晨,父親把王召明叫到了羊圈邊,指著一堆羊毛說:“這兩天秋收,我顧不上送你。家裡沒錢,你把這些羊毛收拾一下,拿去當學費吧。”就這樣,王召明踏上了求學路。大學期間,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王召明堅持蹬三輪車賣花。花是賒的,三輪車是租的,每到週末清晨他就出去叫賣。花白天賣不完,他就在廣場夜市擺攤到深夜……

  王召明頭腦靈活,1997年大學畢業時,已經在呼和浩特擁有3家花店,年收入八九萬元。他放棄了進政府機關工作的機會,準備全力發展自己種花、賣花的“芳香事業”。

  就在王召明對自己的老闆身份志得意滿時,有一天,王召明在花店門口幫顧客往車上搬花盆,聽到女顧客對七八歲的女兒說:“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不然的話,長大就得像這個叔叔一樣去賣花。”王召明當時就愣了,“我奮鬥幾年才在城市裡有了自己的店,沒想到在別人眼裡,我依然是個沒多大出息的小商販!”王召明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下決心要做出一番讓人刮目相看的事業。而此時,城市綠化興起,王召明看準時機,果斷轉讓了掉花店。2001年,他在呼和浩特成立了一家園林綠化公司。

  剛開始,公司名氣小實力弱,但王召明卻在一次和別人的競爭中,打了一場以弱勝強的漂亮戰。有一次,王召明參加綠化招標會,甲方讓投標者報每平方米草皮的價格,有人報15元一平方,有人報18元一平方。輪到王召明時,他在標書中寫道:“我的成本價是8元錢一平方,具體多少錢能做,你們定就行了,給多少錢都能接受。”

  向客戶透露真實的成本價,已經犯了生意場上的忌諱,王召明還任由對方定價!朋友聽說此事後,以為他腦子進水了。但甲方對王召明和他的綠化公司產生了興趣,一調查,每平方米草皮的成本果然是8元錢。綜合市場行情,最後客戶給出了一平方米15元的價格讓王召明做。就這樣,在沒有品牌知名度和質量差異的情況下,王召明的誠實品質成了競爭力,最終為他贏得了一筆大業務。靠著這種實在,王召明的綠化生意越做越大。

  2003年,王召明發現很多小區和單位原本碧草繁花的綠化,過不了多久便荒廢了。經過調查,他才知道:為了追求高貴、美觀、上檔次的觀瞻效果,城建綠化中大量使用從南方乃至國外引進的植被,這些“嬌生慣養”的奇花異草不僅價格高昂,到了北方還不耐寒、不抗旱。物業管理方嫌養護費用過高,一些曾經美麗的綠化漸趨荒廢。

  晚上躺在床上,王召明經常想起家鄉草原上的野花野草,儘管旱澇無常,卻生長得頑強、茂盛而豐美。何不把烏拉特草原上的草運用到城市綠化中呢?他越想越激動。

  說幹就幹,王召明開始著手於內蒙古野草的研究和推廣。可他大學專業是林業機械製造,對種植行業只知皮毛。為此,王召明四處拜訪專家,激情滿懷的他卻遭到質疑:正規院校和研究機構裡那麼多人從事這項工作,都沒有做出多大的成果來,一個私企小老闆能行?但王召明鐵了心要試一試,他看好的事情,誰說也沒用。

  困境堅持,我就是頑強的“馬褂木”

  2004年春天,在大家的質疑聲中,王召明開始從野外引種抗寒抗旱的植物,進行選育。“該種什麼?我們去大自然裡找。草原上漫山遍野盛開的野花,不比進口的花草遜色。大旱之後能存活下來的花草,就是最抗旱的品種。”王召明躊躇滿志地對公司同事說。

  他們經常驅車幾百裡深入草原腹地,甚至攀著亂石爬到很高的山頂上,只為採集一顆野生草種。一次,因為雨後道路溼滑,王召明採集草種時一腳踩空,直接從八九米高的半山腰摔落到了地面,造成左手臂和腿骨骨折,臉部擦傷,在醫院躺了兩個多月。

  王召明很喜歡生長快、耐旱且對病蟲害抗性極強的馬褂木,他覺得自己就像馬褂木一樣,在再惡劣的環境下都能堅持。然而,當他千辛萬苦把野草種子採集回來後,要麼根本無法在實驗田培育成功,要麼歷經數月好不容易培植成了,一挪到別處栽種,卻怎麼都種不活!如此折騰了大半年,王召明才痛苦地意識到,僅靠看幾本《植被生態學》之類的書籍是不夠的,想大面積培育野草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隨後,王召明開始“三顧茅廬”請技術人員。內蒙古農業大學的老專家們,一開始對王召明的事業不認可,但經過他“死纏爛打”式的求教,大家逐漸喜歡上了這個小夥子。起初是幫忙,後來部分專家退休後,乾脆加盟王召明的團隊,幫他建起了國內一流的草業研發中心。

  有了專家的技術支援,王召明的“野外尋草隊”實力大增,每一次出擊都斬獲頗豐。採集到野草種子後,王召明和團隊成員還要一項一項研究它們為什麼耐寒、抗旱,並去構建各自的繁育體系……

  王召明人工培育的第一種植物,是超級抗旱抗寒的沙冬青。可當王召明把它們移栽到綠化地裡後,原本耐旱耐寒的沙冬青,很快就莫名其妙地死掉了。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王召明和同事們開始反思移植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

  不久,他們終於找出了沙冬青死亡的真相。原來,這種植物根深1米多,而且主根上還盤結著很多細根毛根,移植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拽斷了。盤根錯節,是沙冬青一旦種下就再難移植的問題所在。為解決這個難題,王召明和專家們集思廣益,終於想出了一個妙招——把沙冬青種在一種特製的“營養杯”中,杯子的正下方沒有孔,這樣生長起來根就不會往底部扎。通過營養杯側面的兩個孔,可以讓植物形成盤旋狀的根,便於移植。

  成功選育一種野生植物,通常需要幾年時間,既耗時間又耗金錢,王召明只得一邊做綠化賺錢補貼研究經費,一邊選育野花野草。到2005年,王召明成功選育出了沙冬青、黃芩、常青石竹等十幾種節水、抗寒、耐鹽鹼的植物。他開始開著麵包車,到處去推廣。

  可很多人沒有聽說過野花野草可以用來做綠化,根本不敢用。屢次推銷失敗,王召明依然在堅持。一次,內蒙古一家生態園的總經理郝豔濤聽完王召明的介紹,又對這種沒有先例的新生事物表示懷疑:“綠化植物又不能當場檢驗品質好壞。萬一今年種上了,明年就死了,我上哪兒找你賠損失啊?”

  為了打消對方的顧慮,王召明把心一橫,說:“你可以先到我們公司的研發中心參觀一下,如果信得過,我可以先把這兩萬多平方米的花草全部給你栽上,長好長活了再給錢,否則我分文不取。” 郝豔濤吃了顆定心丸,很快就與王召明簽了合同。

  這單生意,王召明承受了15萬元的資金壓力,他把家中唯一的住房賣掉,一家人到城郊租房子住。一到冬天,簡陋的出租屋四面透風,妻子時常摟著躲進被窩還嫌冷的兒子,氣憤地數落王召明:“為了種那些破草,你能把一個剛裝修好的新家折騰沒了,下一步乾脆把我們娘倆也賣了吧!”壓力重重的王召明心情煩悶,免不了和妻子大吵一通。鬧得最凶時,兩人甚至要去籤離婚協議。周圍的人更對這個“走火入魔的草瘋子”冷嘲熱諷。

  與妻子冷戰幾天後,王召明卻不願意辦離婚了。經過幾夜反思,他認識到自己一心創業忽視了家人的感受。他拎著妻子最愛吃的草莓和板粟來到岳母家,主動向愛人賠罪:“孩子他娘,咱回家吧,這段時間都是我不好,對不起!”見妻子無動於衷,王召明一邊給她剝板粟,一邊文縐縐地說:“古詞中不是寫了嗎,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離開你,我這輩子恐怕再也找不到能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好妻子了!”一番話說得妻子眼眶泛紅,當晚就跟他回家了。

  沙漠變綠洲,我賺了滿頭白髮

  第二年,王召明那些無人看好的野花野草終於為他爭了一口氣。郝豔濤的生態園裡的植物至今都活得很好,不僅美觀,而且耐旱耐寒,不用頻繁澆水和噴藥,養護起來既省心省力又省錢。此後,通過口碑相傳和打廣告,王召明利用野花野草進行綠化的方法,逐漸被大家認可。

  “省得方寸水,留與子孫用。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以往只要美化、不計成本的綠化觀念導致花草樹木與人搶水喝,造成了水資源的巨大浪費。我們經年培育出的野草野花不僅美觀,且節水耐寒,生命力旺盛……旨在用最低的生態成本創造綠色生活!”2006年,王召明在中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發言,不僅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也讓“中國第一家賣野草的企業”廣為人知。

  2007年,王召明的業務範圍涉及城市綠化、生態建設等多個領域。從2008年開始,隨著內蒙古治理退化草原的力度越來越大,王召明意識到生態修復將是一塊大蛋糕。而恢復草原的生態,只有十幾種野生草種是遠遠不夠的。

  為此,王召明擴大企業規模,聘請了更多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並經常帶領團隊到內蒙古各地收集更多的野生植物種子。經過幾年的積累,王召明又成功選育出了140多種野生植物,包括野花、野草、野樹。

  品種豐富後,眼看可以賺大錢了,不料命運又給了王召明致命一擊——2010年初,公司一名技術骨幹突然被王召明的競爭對手以重金“挖”走,更可氣的是,此人還帶走了近40種野生植物原種!若不是王召明將那些“金種子”與對應的檔案資訊分別存放,很可能就慘遭“一鍋端”了。

  通過漫長的舉證與訴訟,最後王召明雖然打贏了官司,卻也因洩漏了商業機密而損失慘重。痛定思痛,此後他將這些原種和它們的檔案資訊全部儲存在公司專門建立的半地下的“種質資源庫”裡。資源庫裝有3道防盜門以及紅外線報警器,沒有他和妻子的指紋配合,誰都進不去。於王召明而言,這無疑就是他的“地下金庫”。

  2012年,王召明大規模培育出的“節能蒙草”,逐漸賣到了內蒙古、新疆、陝西、甘肅、貴州等乾旱省區,那些綠茵茵的草坪、紅豔豔的花朵、金燦燦的樹葉不僅扮靚了一座座城市,讓數億人過上了“綠色生活”,也為國家節約了大量水資源。

  有了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王召明開始接一些草原生態修復工程,這些工程面積大多在萬畝以上,從灑草籽到澆水,他的公司均有大型機器裝置。1萬畝嚴重退化的草原,王召明只需要兩三年時間,就能奇蹟般地恢復生態。王召明成為了內蒙古草原生態修復的領頭羊,令人咋舌的大業務應接不暇。2012年,他的公司在深圳創業板成功上市,王召明本人擁有的股份價值10億元。

  成為億萬富翁後,王召明在創業道路上沒有停住前進的腳步。2013年的一次聚會中,一家養牛企業老總向王召明說出了自己頭疼的問題:“我那1萬多畝草場,原本可以實現自給自足養10萬頭牛,但近幾年草場正在逐步沙化,連年減產,現在我每年都要從別人手裡買很多牧草才夠用。你能不能幫我把草場改造成優質的牧場?”王召明從中嗅出了另一個財富爆發點,他當即說:“與其這樣,咱們為什麼不能聯合起來?”

  很快,他們組成了一個草原生態產業聯盟,並先後拉進51家企業。王召明信心十足地要打造一個草原生態產業運營平臺,利用有限的環境資源創造更多的生態效益。產業聯盟拿下工程以後,由王召明進行生態修復。修復好之後,再給產業聯盟內部的企業使用,可以同時養牛和太陽能光伏發電,以及開發蒙古包旅遊等,互不干擾。這樣抱團經營,既能降低運營成本,還能把資源立體利用起來。通過這種合作模式,王召明大大提高了利潤率。

  近10年來,王召明創辦了我國第一個民營抗旱物種研究所,挽救和馴化抗旱物種數百種,還建起了可為改善我國北方生態恢復提供有力保障的種源庫……他先後獲得了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全國抗旱植物應用貢獻獎”等榮譽。

  當被問到做生態綠化賺了多少錢時,王召明說:“我賺了滿頭白髮。過去我們來沙漠裡投資這裡是沙漠,現在來到沙漠,這裡已經變成金沙。過去是投入,現在有投入有產出,也有迴圈了,但是依然是投入大,產出小。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很辛苦的行業。”

  如今,王召明的公司發展成為一家集研發培育、銷售推廣、設計施工於一體的園林綠化一級企業,形成了系統化的產業鏈。截止到2015年初,王召明的企業市值超過70億元。昔日的放羊娃,通過多年打拼成為了上市公司董事長,被譽為“中國草業第一人”。

  面對有志於創業的大學生,王召明建議:“年輕人要走好自己的第一步,從基層第一線幹起。要堅持、執著,遇到困難不低頭。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充實、提高自己。在創業時不能貪大求全,一旦找準自己的方向,就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而這,也正是王召明一直秉承的信念。

  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2:

  從廣告裡找到機會

  2003年,我從加州大學經濟系畢業後,順利進入世界經濟動脈——華爾街做了一名操盤手。工作十分緊張,但由於薪酬可觀,所以我對現狀還算滿意。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8年3月,我由於對經濟形勢判斷失誤,手下期貨和部分股票在經濟風暴的席捲下血本無歸,不只客戶損失慘重,我的信譽也賠得精光,到處找工作無果。雖然妻子艾佳並不計較,但自尊心嚴重受損的我還是整日無精打采。

  一天早晨,失業在家百無聊賴的我隨手開啟報紙,我看到了一則旅遊廣告——“想擺脫都市叢林,體驗奇妙大自然嗎?歡迎來加州的吉姆城金礦。參加淘金一日遊,您可以參加淘金課程,學習各種淘金技巧,瞭解淘金歷史和各種相關小知識……”因為職業的關係,我深知現在和未來黃金的市場價值:金融危機後,在股市重挫、信貸緊縮、房屋被收回、失業率以及燃料費用高漲的同時,金價卻不斷攀升,目前差不多已經漲到接近每盎司1000美元,這是二十多年最高的價位,而且在目前甚不明朗的經濟形勢下,黃金價格可能還會進一步上漲!

  我當即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去內華達州淘金!艾佳嚇了一跳:“你是不是發燒了?這種廣告只是騙人,你還真相信了?淘金是賭運氣,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功,更多人反倒欠了一屁股債!”看著我一臉的不為所動,艾佳嘆了口氣。第二天,她找來了朋友羅傑一再苦勸,可仍然不能改變我既定的目標。最終,在2008年10月,我和妻子一起來到位於內華達山麓史坦尼斯勞斯河南支流一帶,西南距舊金山200公里左右,這裡正是1848年——1855年第一次加州淘金熱的主戰場。

  我們屬於小本經營,所以先申請劃定一處地權。簡單來說,劃定地權就是在公有地上用木樁或石塊劃出一片上地,土地面積約為465乘186米,然後向郡政府和土地管理局登記。每塊地的首次登記費用為180美元,續期每年只需付10。5美元。

  不過合法採金也不一定得劃定地權。在去土地管理局登記的時候,我們認識了傑克遜夫婦,由於志同道合,聊得投機,兩家很快成了朋友。他們介紹我們參加“失落的荷蘭人採礦俱樂部”。這個俱樂部在盛產黃金的加州、奧勒崗州、佐治亞州、密歇根州等,共有10塊私人土地,可供會員掘金,終身會費是3600美元。

  手工淘金主要用鶴嘴鋤、鏟子、淘金盤、流槽、金屬採測器等一些簡單工具,首先用它們搜尋河床和岩石中的泥沙,再接著對泥沙進行淘洗、撈泥和濾洗。

  篩選黃金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淘洗法,指把泥土篩入塑膠圓盤裡,反覆用水淘洗,慢慢把較輕的沉積物倒去。黃金的密度比沙石大,重量比水重19倍。因此,其他沉積物會被洗掉,黃金則留在盤底。另外一種是撈泥法,指利用漂浮的真空管,把河床沉積物吸上來,然後用流槽沖洗,留下黃金。其實濾洗法和撈泥法大同小異,淘金的最重要一步還是尋找可能存在黃金的泥土,比如說搜尋縫隙,就要在河床的小縫隙裡尋找可能卡住的金粒;有時候還必須戴上護目鏡,臉朝下浮潛水中,輕輕把沙石過篩,尋找較大的金塊。

  剛開始淘金時,我們的心情就如同在拿著彩票對獎,心情緊張又激動。艾佳小心翼翼地用手抓起沙石,一把一把放進我的淘金盤裡。我開始淘洗,謹慎得猶如牧師為孩子在河中施洗禮。淘金盤不斷出入水中,當沙子幾乎全被衝去時,便顯露出傳說中的“金色”——它們稱之為“微粒”***含金砂礫中所發現的黃金微粒***。

  第一次淘到黃金的複雜心情很難形容,但是這種感覺一旦經歷,就沒有人會忘記。雖然金砂數量極微,但是成就感帶來的喜悅足以讓我們忘掉一切經歷的辛苦。那一刻,我與艾佳抱在一起狂喜地跳躍起來,恨不能將這些金粒帶到奧斯卡的頒獎晚會去炫耀。

  付出不一定有回報

  前期淘金的運氣還不錯,短短一個星期我們就收穫了大概2盎司的黃金,可以兌換4000多美元,相當於紐約市普通家庭的一月生活費了,這更堅定了我們淘金的立場與決心。為了能得到更多的收穫,我們決定加大投資。為了儘快獲取資金,我低價處理了股票,提取了存款,購買了大型淘金機械。

  大型挖掘機必不可少,它巨大的臂力能將重石移走,從而能找到更多混有金粒的泥沙,接著我們把泥沙提取到“搖床”上,即一臺底部能不停水平震動的水箱,就能在精礦收集槽中得到含金粒比例很高的精礦砂。在通過人工的“洗砂”和挑揀,得到真正的金粒。

  在經過初期的興奮之後,淘金生活對於我和艾佳這種很少做重體力活的人來說,顯得越來越艱辛。我們的房子只是一個大帳篷,吃飯喝水都靠一臺簡易爐,煙火薰得艾佳嬌嫩的面板一塊黑一塊白。偶爾需要買生活用品和食品,則需要開兩個多小時的車,才能到最近的小鎮。從燈紅酒綠、繁華時尚的紐約一下子來到這個與世隔絕、資訊不通的“窮山惡水”之地,我們開始越來越不適應了。

  一段時間後,金子的蹤跡越來越難尋覓。我決定加大開採力度,用挖掘機直接挖出河床上的泥沙進行淘洗,可即使這樣所得也非常之少,遠遠不夠油錢。其他淘金者口中所說的“拾金”***即用兩根手指即可拾起的金粒***,我更是從未碰到過。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天早上,我和艾佳駕車去附近的小鎮採購食品,下午回來時卻發現挖掘機被貼了封條,擋風玻璃上是一張粉紅色的處罰單,金額足有10000美元之巨!理由是淘金對周圍環境有破壞作用,挖掘機深入河底會影響水中生物的生存環境,為此州長前不久簽署了法案禁止通過機械深入挖掘來淘金的辦法,一旦行為過分被舉報後,會得到較重的處罰。

  不知道是誰告的密,我拿著處罰單半晌說不出話來。我想不到,自己投入血本的“淘金”生涯,居然會有這麼多波折,這條“不歸路”居然真的沒有“回頭路”!

  真“金”妙然偶得之

  內達華州湧入的淘金者越來越多,他們來得快去得也快,往往不到一週便離開了。2009年3月,傑克遜夫婦突然出現在我們的帳篷外,他們是來道別的:“靠淘金為生根本就不可能!”傑克遜臉上滿是上當後的憤怒。

  為了重拾信心,妻子說服我一起參觀周圍幾戶比較成功的淘金者。我發現,他們的工具都大同小異,然而不同的是他們非常享受淘金過程,無論能否淘到金子,都能樂在其中。其中有一對退休夫婦鮑伯·海拉漢和太太碧依最令人印象深刻,儘管他們淘的金不是最多的,但他們卻是最開心的。這對70多歲的夫婦2008年離開聖塔莫尼卡市,前來尋找寧靜的新生活順便尋金。他們平時住在一間小拖車裡,營地沒有水電供應,他們就用太陽能板發電,到附近的蘭斯堡取水,付20美元請人每月收一次垃圾。他們每天用四輪傳動車載著裝置,開一小段路到挖掘地點,花幾小時尋金。

  “我們厭倦了都市生活。”碧依說,“我在聖塔莫尼卡做了35年的服務生,只是那個地方變了,噪音很厲害,生活花費很高,加上現在經濟又這麼差,所以來到了這裡 。”在聖塔莫尼卡,夫妻倆合起來只領到每月135美元的政府津貼,連房租都不夠。現在,他們一邊淘金一邊享受戶外生活:“我們至今大約找到2000美元的黃金,每天只工作幾小時。2000美元聽來不多,但我們不用付房租和水電費,有了這筆錢,就很不錯了。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快樂。”鮑伯快樂地朝我們笑著。

  在回帳篷的路上,妻子突然要求我下車,她指著如藍寶石一般閃爍著點點銀光的太浩湖:“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這裡都有。每天聽到的是鳥鳴和流水聲,山泉是我們的水源……這裡的生活天天不一樣,我願意一輩子生活在這裡。”在這裡,我們能和愛的人天天在一起,不用時時刻刻擔心自己出錯,根本沒人在意你穿得是阿瑪尼還是普拉達,有什麼不開心的呢?對於這一點,妻子比我要聰明得多。

  淘金確實要靠運氣,但更多的要靠勤奮與堅持。隨著對淘金技術的熟練,我們的成績也漸趨穩定,最好的一個月,我們淘到了7盎司的金粒。淘金生活不是隻有“淘金”而已,我和艾佳常不時地去登山或者釣魚。雖然物質生活並不富足,但這裡的生活的確很快樂。

  光陰似箭,轉眼我和艾佳在這裡呆了兩年多。同為操盤手的好友羅傑早就打包票說我不能堅持一個月,我卻有聲有色,越活越快樂。2011年9月,他好奇地帶著兒子喬伊一起過來玩。當我們一起在我圍起的籬笆院子裡,伴著溫暖的夕陽和鳥語用餐時,他忍不住感嘆道:“這副場景不正是我為退休後設計的麼?你們卻天天都在享受!”

  2012年8月的一個上午,我與艾佳正在淘金,幾個打扮入時的年輕人突然走了過來,他們只是來體驗一下淘金生活,並不想通過這個發財。他們看能不能租一些淘金的工具,我想起傑克遜夫婦走時留下了所有工具,反正也是閒置,倒不如物盡其用。幾個年輕人在這裡淘了兩三天堅持不下去了,但是他們都感到非常有趣,建議我開一個淘金俱樂部,專業給業餘淘金者提供工具還有住處。

  我笑了笑,沒有同意他們的建議。因為我知道我現在並不想當一個功利的商人。雖然剛開始來這裡是為了脫貧致富,但我們現在是享受生活。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像我以前一樣,忙忙碌碌地為錢奔波,目的僅僅是為了退休後能夠晒著太陽捧著一杯咖啡看報紙。也許我和艾佳對以後的生活缺乏規劃,也許我們穿著不夠豪華,然而我們卻正在享受很多人為之奮鬥終生才能得到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金子——人生之金,我們無意間淘到了。

  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3:

  在北京城裡,你可能會看到這樣—位送花人,他戴著紅鼻套,臉上畫著大大的微笑,身上穿著馬戲團裡小丑表演時穿的罩衫。他就是北京小丑花店的老闆——宋廣斌。

  宋廣斌今年29歲,是一個十分健談的小夥子。早在兩年前他就有這個想法了。2004年,宋廣斌還在從事餐飲行業。有一次,他路過西單商場,看到路邊有不少賣花的小姑娘。雖然這些小姑娘吆喝得挺起勁,可真正停下來買花的人沒幾個,人們大都匆匆而過。當時,宋廣斌感覺這些賣花姑娘的叫賣還不如商店門口用來做促銷的充氣玩偶吸引人。於是,他就開始琢磨:如果賣花的人衣著特殊些是不是就能吸引住顧客的目光?那扮成小丑賣花呢?就算大家當時不買我的花,可他們心裡多少也會留下些印象,以後有購買鮮花業務的時候,不由自主的就會想起有個扮成小丑的賣花人。從那以後,宋廣斌的心裡就一直在惦記開一家小丑花店。

  功夫不負有心人。宋廣斌的小丑花店終於在今年開起來了。開業的時間,他特意選在了去年5月l4日“母親節”那天。當天,宋廣斌就做了700多元的生意,這給了他極大的信心。

  宋廣斌說:“我的花店小,手裡的資金也有限,做不起廣告,但我本身就是一個活廣告。我去送花,走到哪裡都會招來路人好奇的目光。”據宋廣斌介紹,有一次,他正騎著電動自行車去送花,發現有一個外國朋友騎著自行車從後面趕過來,和他並排騎行的時候一個勁往他這邊看。正在宋廣斌納悶的時候,這位外國朋友突然猛蹬幾下,停在他前面20多米的地方,掏出相機開始拍照。“噢!原來是看我的裝扮新奇,給我拍照啊!”宋廣斌這下明白了,於是他特意停了下來,讓他拍個痛快。“當時我心裡特自豪。原來不光是我們中國人沒見過我這樣送花的,就連外國人也覺得新奇,看來我開花店的思路還行!”

  宋廣斌送花時的交通工具就是—輛電動自行車,因為業務多,電動車每天都要充電。談到最讓他高興的一次送花經歷,宋廣斌很是興奮。他說:“有一次,—位先生要在結婚紀念日送花束給太太,他精心挑選了365朵玫瑰,要我送到他太太所在的南三環的單位。我走進這位先生太太的單位時,辦公室裡的人都很驚奇,那位太太高興得要跳起來,大家也紛紛要求與我合影。”

  有的顧客會要求具體送花的時間,為了能準時把花送到顧客面前,宋廣斌每次都提前1O多分鐘出發。他說:“寧可我提前到—會兒,在外面等幾分鐘,也不能讓顧客等我,這關係到花店的信譽問題。做服務行業,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守時就是誠信的重要表現之一。”

  幾個月來,他如同馬戲團裡的小丑一般戴著紅鼻套、穿著小丑服為顧客送花,這種個性化的服務加七良好的信譽,使得花店生意越來越紅火,臨近春節他的送花業務更加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