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

  安徽,一個曾被評為中國最幸福城市的省份,擁有淮河、新安、廬州、皖江四大文化圈。在這個地方,又有哪些勵志的大學生創業故事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安大畢業生創業賣豬蹄 月均純利潤超10萬元

  從上個月開始,在淮河路步行街,讓市民排起長隊的美食店又多了一家。這是一家烤豬蹄店,老闆是去年從安徽大學畢業的李婉和她丈夫。從3月初開業以來,店外就出現了排隊等候購買的人群,一天能賣出1500多隻豬蹄。一隻豬蹄10元錢,一個月下來純利潤超過10萬元。目前成功升級為老總的夫妻二人找了十幾位幫手,兩人抽身去做起豬蹄店加盟生意來。

  排隊半小時只為5只豬蹄

  滷好的豬蹄,在烤架上烤幾分鐘,等全身變得焦黃後,再放進特製的調料粉裡,根據個人口味撒上些孜然、辣椒粉、蔥花,別說吃了,看起來就很香。在淮河路步行街,路過行人為了能吃上一口豬蹄,寧願排隊等上半個小時甚至更久。不過老闆有規定,為了排隊的人都能吃到,每人限購5只豬蹄。

  一隻豬蹄10元錢,從10:30營業到24時,這家豬蹄店每天要賣出1500多隻豬蹄。節假日,銷量則超過2000只。

  去年從安大成人教育學院畢業的李婉和丈夫孫冉是這家豬蹄店的創始人之一。該店是從今年3月初開起來的,孫冉說,開業第一天就客源不斷,第二天小店門口就出現了排隊購買的現象。生意不錯,兩人忙不過來,便招了十幾位店員。除掉材料成本、店面租金、人員工資等,一個月下來,這個幾平米的小店給他們帶來純利潤高達10萬的收入。

  “每天排隊的人都很多,雖然我是老闆但現在都不敢從後堂直接拿烤好的豬蹄出來。”孫冉說,為了對得起排隊等候的人們,有時熟人找他買豬蹄插個隊,他都答應不了。

  為開店曾到燒烤店當學徒

  在採訪的一個小時裡,孫冉的電話響個不停,大多數是加盟商諮詢加盟的電話。原來店面成功後,夫妻倆又做起加盟生意來,才兩週時間已有近十家店加盟。不僅在合肥,更多的外地人希望取得烤豬蹄在各省市的加盟代理權。

  說到當初為何想到要開豬蹄店?李婉坦言,在開豬蹄店之前她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丈夫一直在創業,也曾賣過小吃,但都血本無歸,創業路上吃了不少苦。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烤豬蹄這道美食,便萌發了開一家烤豬蹄店的想法。

  據李婉介紹,為了研究出烤豬蹄的最佳祕方,從去年開始她和丈夫去過燒烤店當學徒,拜過百年老店的後堂大廚,去了湖南、貴州等好幾個地方尋找滷料的祕方。最後自己再慢慢琢磨,終於琢磨出了消費者比較喜歡的口味。

  開店初期,這對85後年輕夫妻,每天從早上要忙到深夜兩三點才能回家。好在生意興隆,第二天兩人又像打了雞血一樣,精神煥發充滿幹勁。

  李婉在大學裡學的是新聞傳媒專業,對於營銷並不陌生。為讓生意一直好下去,除了保證品質外,她還準備開啟線上宣傳,線下開發更多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讓品牌走得更遠。

  合肥90後大學生賣盒飯創業

  兩個“90後”,一個家境殷實,一個大學時曾是樂隊主唱,如今他們卻有著一個共同的職業——賣盒飯。創業已六個月,他們有過日掙千元的輝煌,也有過賣不出去盒飯的窘境。面對著家庭和同行競爭的雙重壓力,他們正在尋求“突破”。

  難忍約束他們合夥賣盒飯

  唐錦洋比龔聖大一屆,去年畢業於濱湖職業技術學院,兩人是校友,在大學時就認識。“我們曾去酒店實習過,待遇低且約束多,所以決定自己幹。”想了很多創業點子,唐錦洋最終選擇了賣盒飯。“很多學生嫌食堂飯菜不好吃,或者圖方便都喜歡訂外賣。”因為對母校的環境比較瞭解,他們將濱湖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了“主戰場”。

  回母校發傳單主打“感情牌”

  說做就做,龔聖負責洗菜、切菜,而唐錦洋就負責燒菜。為讓學生們知道自己的快餐,唐錦洋和龔聖挨個寢室發傳單,傳單上的“學長創業”四個字很顯眼。“這也算是打‘感情牌’吧,讓學生們知道,我們也是這學校畢業的,拉近距離。”唐錦洋說。

  這招還挺管用。每天要求訂餐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很快,他們又發現了問題。“開始我們對需求量把握不準導致每天都剩了不少菜。”沒辦法,剩下的,只能倒掉了。

  不過漸漸的,他們開始心中有數:一般週一到週五,訂飯的人多一點,週末訂飯的少,也就五六十份。“最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兩百多份飯,掙一千多塊錢。”談起那段“黃金時期”,兩個年輕人顯得很興奮。

  除競爭外還有家庭壓力

  創業的辛苦除了業務本身外,還有來自雙方家庭的壓力。

  唐錦洋家庭條件不錯,父親在上海開了一家裝修中介公司。“爸媽希望我去自家公司上班。”但唐錦洋想趁著年輕出去闖闖。而龔聖的父母同樣對兒子賣盒飯很不理解,但龔聖還是選擇了堅持。

  家庭的壓力,他們決定慢慢去溝通。而這段時間以來來自同行競爭的壓力,卻讓他們不得不緊張起來。“學校門口的一些小飯店也開始送起了外賣,這對我們影響挺大。”唐錦洋說。

  “下一步我們想擴大自己的受眾面,去附近的工地、企業聯絡看看。”談起未來,兩個年輕人還是充滿了信心。

  安農大90後學生創業成百萬富翁 因學業被勸退學

  上午10點30分,酒樓裡還沒有顧客。難得有閒,他坐在大堂的桌子邊,翻著報紙,臉色嚴肅。若不是有人提醒,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個頭不高、穿著藍色Polo衫、娃娃臉的青年,是這家酒樓的老闆。

  錢智勇

  他叫錢智勇,最先將現磨豆漿引入合肥,又自創一個知名豆漿品牌,迅速佔領合肥高校市場,成為百萬富翁。榮譽、金錢、商戰……這個1990年3月出生的男孩全部經歷過。他還有一個身份——安徽農業大學一名被勸退的學生。

  【創業,浮浮沉沉】自創豆漿品牌大學生成百萬富翁

  省城高校的食堂裡,隨處可見印著該品牌LOGO的桔黃色紙杯。錢智勇看著它們,嘴角含笑,像是一個將軍看著插滿自家旗幟的戰場。

  近兩三年來,他靠漢都豆漿的加盟費,每年能賺七八十萬元。

  完全是白手起家。 2008年國慶節,錢智勇在安農大北二門擺了一個小推車,賣起了現磨豆漿。生意火爆,第一天就賣了700多杯。 18歲的錢智勇興奮不已。小推車進不了宿舍,他搭著凳子在戶外睡了7天。

  轉折點是進大學食堂。第一天,銷量達到1700多杯,這個數字讓錢智勇熱血沸騰,他迅速瞄準高校食堂,“現磨豆漿”一夜風靡,他賺下第一桶金。

  “豆漿雖小,賺錢不多,但抓住市場空白,跑量就能賺不少。”高三畢業那年暑假,他原本想去煙臺考察麻花生意,偶然間喝到現磨豆漿,再三考慮後,加盟了一個豆漿品牌。 2010年2月,他和別人合夥創立了一個豆漿品牌。

  合作伙伴掌握技術,他負責跑市場。不久,對方想甩掉他另創品牌。兩難抉擇讓他寢食難安,他開始尋找技術團隊。一個月後,他從湖南帶來老師傅,獨自經營。“那真是九死一生”,說到那次分家,錢智勇心有餘悸卻一臉平靜。之後,銷量一路高歌,這個20歲出頭的小夥子成了百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