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讀後感

  《凡卡》敘述的是舊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一***

  《凡卡》是我最感興趣的一篇課文。講述了俄國的一個可憐的孤兒——凡卡到莫斯科當學徒,受盡了苦難與折磨。在聖誕夜前夕偷偷地給爺爺寫信,向爺爺訴說自己的悲慘生活的事,無情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俄國沙皇統治的黑暗,以及人民的苦難生活。

  凡卡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的社會制度與我們現在截然不同,假如凡卡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一定會天天快樂的讀書學習,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就會覺得自己是多麼幸福,多麼快樂。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和睦、美好,也很溫暖的社會主義大家庭裡許許多多的孩子快樂、健康地生活著。但是也有少數生活在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十分貧窮,過著困苦的生活。

  在貧困山區、在災區,還有許多孩子因為家庭貧困而沒錢上學,他們用一雙雙充滿渴望的眼睛望著我們,希望得到社會的幫助。有的孩子眼看自己沒有希望上學了,寧願自己砍柴、買菜、外出打工……也要讓自己的弟弟妹妹上學讀書,通過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

  雖然天災和貧窮像一條毒蛇一樣死死地纏繞著他們,但是,黨和人民都在以最大的力量幫助他們。就拿剛剛發生在四川雅安的地震來說。

  就在今年4月20日,一場7.0級的地震,突如其來的襲擊了四川雅安,成百上千的房屋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是許多孩子無家可歸。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就在這時,全國各地的救援工人立即趕到了災區,就出了埋在廢墟中的孩子們。房子倒了,可以在建,現在許許多多的人們都在盡力的幫助雅安人們建房子,想要地震中的孩子們天天都可以快快樂樂的讀書學習。

  我們學校也不例外。我們學校和“公略完小”還有過幾次“手拉手活動”為了讓他們學校的學生能夠快快樂樂的上學,我們還捐錢捐物,同時也讓彼此的感情更深一層。

  親愛的同學們,凡卡和我們是同齡人,但和我們相比是天壤之別。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黨和人民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為祖國、為人們做更大的貢獻。

  ***二***

  我含著淚讀過一篇課文,題目就是《凡卡》。這是一位俄-國著名作家寫的一個悲慘的故事。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凡卡寫信給他的爺爺,告訴爺爺自己學徒生活的悲慘遭遇,請求爺爺帶他回家的事。讀了《凡卡》,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可憐的孩子,耳邊彷彿聽到了他的血淚哭訴。

  凡卡在信的開頭說:“我沒爹沒孃,只有您一個親人了。”這說明了凡卡是個孤兒,失去了父母的疼愛,只有唯一的親人—窮苦年邁的爺爺。凡卡是多麼可憐,多麼不辛啊!課文還真實地描寫了凡卡在老闆家捱打、捱餓、挨凍的情景,而且把為什麼捱打?用什麼打?怎麼打?一頓吃什麼?怎麼樣挨凍都具體地寫了出來。凡卡在老闆家過著這種牛馬不如的生活,激起了我對凡卡不辛遭遇的同情,萬惡的沙俄統治階級真是殺人不眨眼!課文中還寫道:“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村子裡吧!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凡卡乞求爺爺把他帶回鄉村去的一段話,這段話撕心裂肺,催人淚下。凡卡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生活沒有指望,只有死路一條。反動統治者對勞動人民剝削和壓迫是多麼殘酷啊!我一定要珍惜這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長大後為天下勞苦大腫過上好日子而奮鬥!!

  說實話,我都開始我為什麼要讀《凡卡》這篇課文了。大家一定知道凡卡是誰,他是我們課文中的主人公,他的悲慘命運讓我們同情,我真希望有一輛時空飛船,飛到凡卡生命的時代。

  課文中凡卡被送鞋匠那裡做學徒,每天都受到老闆的打,每天晚上都睡在過道里,只要老闆的孩子一哭,他就得去搖搖籃,連覺也不能睡,而且每天都有許多事情要做,他肯定會被累壞的,換做我們,也肯定如此。凡卡想盡辦法想要逃跑,但是他沒鞋,於是在老闆、老闆娘都不在時悄悄地寫信來……

  讀了這篇課文很同情他,當他在吃那一點兒麵包時,我們卻面對著豐盛的飯菜,當他在喝那一小碗稀粥時,而我們正在吃大魚大肉;當他在受到老闆的痛打時,我們卻在父母的懷抱中撒嬌;當他在搖搖籃時,我們早已進入甜蜜的夢鄉。我想對老闆、老闆娘說一句話:“你們對凡卡也太狠毒了,他只是一個九歲的孩子,你們就這樣對他,你們也有你們自己的孩子,要是有人這樣打你們的孩子,你們能受的了嗎?我希望你們不要對他這麼狠毒。我希望凡卡能幸福地生活,不要在受欺負了。”

  人與人之間要和平相處,這樣才能創造出美好的世界。

  ***三***

  讀了課文《凡卡》,我不禁為課文一邊記敘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事情,一邊通過這封信講述凡卡的悲慘遭遇的獨特寫法拍案叫絕,又同情凡卡,他在當學徒時的遭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人民的悲慘命運和社會制度的腐朽黑暗。

  “吃的呢,簡直沒有。早晨吃一點兒麵包,午飯是稀粥,晚上又是一點麵包,至於菜啦、茶啦,只有老闆自己才大吃大喝。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小搖籃。”凡卡的生活很悲慘,每天就吃一點兒麵包和稀粥,只能睡在過道里,還要給孩子搖搖籃,還得捱打。相比之下,我們現在吃得飽,穿得暖,生活得十分幸福。相比凡卡的生活,簡直是天壤之比。但還有很多人還不滿足這樣的生活,仍抱怨連連。凡卡只剩爺爺一個親人,每天還得捱打、捱餓、挨凍,多可憐呀!“……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凡卡在鞋匠那兒幹活,卻沒有一雙鞋!我讀到這兒時,不禁想起自己,家裡一年買6雙鞋以上,有一點損壞就不要了。此時我彷彿看見凡卡光著腳跪在地上向爺爺哭訴。可憐的凡卡!雖然他無法享受與擁有我們這樣的生活,但凡卡還是渴望回到爺爺身邊。因為爺爺是他唯一的親人,只有與他在一起,才會感到幸福。

  和凡卡當學徒時的生活比較。我們是那麼幸福,可我們還在抱怨不幸福,此時有拿凡卡來對比麼?就讓我們珍惜現在的幸福,好好愛著自己的親人吧!

  ***四***

  明月高懸在碧如秋水的天空中。夜,已經很深了。但平時貪睡的我卻久久不能入睡。凡卡茹科夫的形象一直浮現在我的眼前。

  俄國著名小說家契訶夫在《凡卡》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9歲兒童由農村到城市做學徒的悲慘遭遇。當我讀到“我沒爹沒孃,只有您一個親人了”時,我感到空氣彷彿凝固了,父母的愛是遮風擋雨的傘;父母的愛是溫暖的屋簷;父母的愛是冰山下的火種。凡卡這麼小就失去了父母,他是多麼的可憐,多麼的無助。他的苦該向誰訴說呢?

  當我讀到“吃的呢,簡直沒有。早晨吃一點兒麵包,午飯是稀粥,晚上又是一點兒麵包;至於菜啦、茶啦、只有老闆才大吃大喝”時,我驚訝極了,凡卡每夭被沉重的活兒壓得喘不過氣來,但吃的東西只有這麼一點兒。而我們呢,父母每夭不停地變換著花樣給我們煮東西吃,我們還挑肥揀痩。

  讀著讀著,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讀著讀著,我的眼前浮現出了小凡卡悲慘的生活情景:彷彿看到了骨痩如柴的凡卡,正在被狠心的老闆用皮鞭抽打著;彷彿看到了小凡卡縮在過道里過夜的情景……

  無疑,這一切都是不同社會制度所造成的。凡卡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窮人只能忍受痛苦和凌辱。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少年兒童是袓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

  夜,越來越深,越來越靜。我躺在床上,輾轉難眠。同樣的年齡不同的命運,更激起我對袓國的愛,對自己擁有的幸福時光的無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