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啟蒙書,它用通俗的語言來講述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整部世界哲學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一***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後,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後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後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入門書,它和其他大部頭的令人傷腦筋的哲學書不同,讀它更像是讀一本偵探小說,讓人不自覺地跟隨著蘇菲去思考,去探討一個個哲學問題,去拜訪一位位哲學家,瞭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這本書的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來,不管是什麼時代的人,什麼民族的人都在追尋著相同的問題,就像是“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正是因為人們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學。遺憾的是,現在人們的好奇心卻因為習慣而遞減。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接受了這個世界,並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我們的好奇心也就被壓抑住了,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發現問題的敏銳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學家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他們從不會習慣這個世界。對於他們來說,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複雜難解、神祕莫測,他們就像是孩子一樣打量著這個世界,所以他們才能提出那些深奧的問題,所以他們才能被人稱為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經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樣,起碼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幾個為什麼。

  心裡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知道怎麼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後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看這本書,我不僅增長了許多哲學知識,瞭解了許多哲學家的生平和思想,還從中找到了一些啟發,也許,我要對生活改變一下態度……

  ***二***

  馬兒為什麼叫馬,何為馬,在沒讀著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爸爸媽媽拿著一張圖片或是我偶然間從電視上見到這種東西,爸媽對我說,那是馬兒,我從此就認識那是馬了吧,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為什麼?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彷彿與我們無關。對此,作者用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宇宙就好想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隻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著,對魔術師的祕密毫無興趣。只有哲人,不停的順著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著,想探究魔術師的祕密。我們比哲人們缺少的只是一顆好奇心,一顆智慧的頭腦。

  哲學家們不停的爬著,同時也不停的呼喚著沉睡的人們,他的呼喚只能喚醒少數有頭腦的人,而贏得大多數人的厭惡,蘇格拉底最總最終將生命獻於哲學***自盡,耶穌亦如此。我佩服他們的勇氣於精神。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德謨特里克斯在沒有任何先進裝置的情況下,僅靠好奇與思索提出原子理論,柏拉圖的兩個世界論,亞里士多德的黃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兩千年,中世紀,浪漫主義。慢慢我陷入整個歐洲哲學史,開始時很茫然有很多的不瞭解,越來越發現,其實哲學離生活並不遠,我可能不瞭解一些地域,一些風土人情,但思想是沒有限制的。人面對生活的態度也是互通的。蘇菲最終只是希德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我們又是誰呢,蘇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也喚醒我們生活的智慧。十三歲第一次讀蘇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會收穫更多。

  ***三***

  我們身邊處處是哲學,卻只有少數人有會發現的慧眼,不斷去探索。

  外星人是什麼樣的,我想,讓大家畫出來的話,也許大家都會畫出類似人類一樣的生物,即使不是這樣,也會畫出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如果狗會畫畫的話,也許會把它畫成狗的摸樣呢。我想世界上沒有明分的對與錯,一切只是我們自己的感覺,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按照整個地球的標準去做哩,如果在一個沒有明分對錯的世界裡,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在宇宙的世界裡,有一個想象力被侷限的星球,我們早已熟悉這個世界,覺得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好比我們人類是哪兒來的,對於是某種生物進化來的回答,一點也不吃驚,而我不能確定一定是這樣的,就算是這樣,這種生物又從哪來?創造它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從何而來?這一切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我們喪失好奇心的同時,喪失了一種極為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祕。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帽子裡變出的一隻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他們年紀越長,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舒適,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一段驚險的旅程,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

  走進哲學的世界,身邊的事物都會變得不同,人為什麼會說話?魚為什麼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們無法理解,無法表達。